备战高考,你们准备好“洪荒之力”了吗?(转自若辰)

标签:
高考李若辰刘称莲奥运会 |
分类: 美文分享 |
备战高考,你们准备好“洪荒之力”了吗?
李若辰
里约奥运会各项赛事激战正酣,运动健儿们摘金夺银,随着五星红旗的一次次升起红了眼眶。我们为夺冠者欢呼,为失利者惋惜,而泳坛小将傅园慧用夸张可爱的表情包和清新率直的一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和“我已经很满意啦”展现了另一种简单乐观的体育精神。
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华大地上,也有一拨年轻的“小将
今天,恰逢距离2017年高考300天的日子,新一轮高三学子们,你们准备好用自己的“洪荒之力”了吗?
高三,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令广大学子闻之色变的“魔咒”。听说高三要每天一两点睡,早上还要五六点起床?听说高三每天都有雪片一般写到手软也做不完的卷子?听说高三爸妈会比自己还焦虑,考不好还会被“二次伤害”?听说高三老师都开始强权专制,写作业是慢性自杀,不写作业是直接找死?
听说,听说,听说……就是这些关于高三的可怕想象,让我们在跨进那道门之前就已经吓得双腿发软,四肢无力。
可是,高三真的有这么可怕,这么令人绝望吗?
我好想好想说,不是。然而,生活不是童话,真相往往是残酷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三,真的有那么苦。
拿我自己来讲,虽然有着学习的“独门秘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但想要在高三的最后一年从中等生“炼”成能考进清华北大的前几名,也是要经历严苛的考验,甚至可以说是要“褪一层皮”的。
爱美如我,高三最忙的时候竟然可以一周不洗头,就是因为不舍得浪费那洗洗吹吹的二十分钟时间。洗头?不如看书来得实在。贪玩如我,高三一年竟然可以做到几乎“无休”,每个周末和大大小小的节假日,都背着复习资料去上自习。就连大年三十儿的晚上我还在自己房间里背文综,春晚都成了我学习的背景音乐。
我的高三,只是中国每年几百万考生中的一个点;每一年,都有着不同的年轻人,在用不同的精神,经历着类似的“高三”。
刘同的书名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套用在高考上,我想可以说“谁的高三不疯狂?”高三,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上了大学以后,但凡是经历过高考的同学坐在一起聊人生聊理想,最后往往会落在共同的高考回忆上。彼时的我们有多少年少轻狂,多少破釜沉舟,多少绝望与希望,每每说来都是鲜活的,带着对自己那股不屈不挠的劲头深深的佩服。是啊,高考是痛苦的,甚至很多人会说如“炼狱”一般。然而,不经历那样的浴血奋战,不经历那种不顾一切的拼搏,我们的青春是否也会有所缺憾?
正如蝉蜕和化蝶所要经历的痛苦一般,那些压力之下的坚韧不拔和坚持奋斗都会融入我们的血液,终将在破茧而出的那一刻带给我们飞翔的力量,化为我们披挂在身上的五彩云霞。
向往成功是人的天性,是支撑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向上的原生动力。而当我们仰望那些已经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往往很容易只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光芒,却忽略了他们走到这一步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正如我们可爱的傅园慧,虽然在面对采访时轻松愉悦、大大咧咧,但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她从一个普通泳者到奥运健儿所走过的路,可不是用“轻松”二字可以形容的。就像她在形容赛前训练时所说的:“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我真的有时候都感觉我已经要死了, 真的是生不如死。”
没有人可以轻轻松松成功。奥运赛场上是如此,人生旅途上又何尝不是这样?我时常告诉焦虑紧张的弟弟妹妹们说,高考不是一切拼搏的终点,甚至也不能决定我们未来可以达到的高度,因为人生是一个持续奋斗的过程。然而,且不论学习有没有捷径,高考本身已经是人生的一条“快车道”,是我们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最佳机遇。用一年心无旁骛的努力,换来一个高平台高起点,接着拥有未来几十年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这场买卖,我看值。
有很多同学问过我,学习很累很枯燥,不能坚持怎么办?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来出类拔萃、功成名就,因为走哪条路,是个人的选择。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如何度过?是读书学习,还是看手机玩电脑,还是逛街聊天?这些都只是选择而已。
个人意愿,难分对错;只是,每一个选择都会有后果,每个人都要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在别人读书学习的时候,你却在休闲娱乐,那么有朝一日,在你早出晚归拼命打拼养家糊口时,那些年少时便更加努力的人,可能已经过上轻松自由的富足生活了。学习,工作,这都是辛苦的事情,但如果不在最好的年纪为自己打拼,不在高考这个最公平的战场上不遗余力地战斗,到了社会的复杂漩涡中,恐怕用多少年的辛劳也难换回这几日的余闲。
依稀记得,高三那年的冬天,冒险填报完北京大学的志愿之后,我在那时流行的社交平台上写了一句话:“不是孤注一掷,却依然要拼却性命。”
这句话被我深深印在了心头。每当做数学题做到要崩溃,听英语听到耳鸣,改作文改到吐血,背文综背到反胃的时候,我都会拿自己写的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就这样,在无数个痛苦得想要放弃的时候,咬牙坚持下来;就这样,在无数个失败绝望的时候,逼自己前进;就这样,在最后的战场上,我战胜了自己,考入了北京大学。
获得成绩自然是喜人的,但最令我骄傲的,是那个面对挑战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自己。
正如傅园慧在获得铜牌之后面对采访,没有感谢国家,甚至也没有感谢父母,而是“对以前在绝望边缘挣扎的自己说,你以前的坚持和努力其实都没有白费。虽然今天并不是冠军,但是我已经超越了自己。”
同学们,“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从今天开始,使出你的“洪荒之力”吧!高考这场战役,我们是为了自己而战斗。对得起自己,问心无愧,不留遗憾,那么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仗,我们就已经打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