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y和萌萌是女儿收养的两只流浪在外的猫流浪,当宠物养的时间长了,两个小家伙便神气起来。你一不小心就跳床上睡大觉,想去家里哪个地方
大摇大摆就去了。如今女儿把白色的
Lucky叫做猫大爷,把黑白的花猫叫做猫小姐,或者合起来称作猫爷和他的妹子。
猫是夜行动物,越是夜深人静两个小家伙越是上蹿下跳,闹腾得大家都睡不好觉。后来,我就买了个大笼子,晚上把它们关起来。起初,不明就里的俩猫晚上只要一抱或者往食盆里放点猫粮就进去了。后来,它们好像发现了规律,一到晚上就非常警觉
,无论怎么威逼利诱就是不进笼子,而且越来越难。
两只猫都不愿意进笼子过夜。但因为 Lucky老实一些,所以我们有时候把萌萌哄进笼子,如果 Lucky不愿意进去,就让它留在外面过夜。如此连续几天后,只要晚上引诱萌萌进笼子的时候, Lucky就抢先钻进笼子,要么是看到萌萌一进笼子, Lucky赶紧就尾随进去了。
这个现象让我们觉得很纳闷。原先只要赶萌萌进笼子, Lucky就躲得远远的,或者藏起来不肯出来,如今却如此主动要进到笼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仔细想了想我们就明白了。一公一母两只猫进到笼子里,虽然空间有些小,但依然可以互相舔舐表达亲热,就算打闹嬉戏也可以在一起。这样把他们分开,天各一方,阻断了他们的情感表达。这是其一。另外我早晨起来打开笼子总是发现 Lucky急忙到笼子里上厕所,憋了一夜它该多么难受,猫爷也有三急啊。这大概便是原因之二了。
猫大爷不是不愿意进笼子吗,那就不让你进,当你觉得代价比较大的时候,你就乖乖地要进笼子了。
可爱又好玩的猫又让我犯了职业病。
看到Lucky不用逼迫就可以进到笼子里过夜,想起了前几天在一次讲座结束后,有位10岁孩子的妈妈跟我讲她的儿子早晨上学出门前不急不慢的,她特别担心孩子迟到所以不停地催促,催促得孩子很烦躁,导致母子关系都很僵了。我当时就建议那位妈妈不妨别催孩子,让他以自己的节奏出门。果真迟到的话,看看结果如何。那位妈妈将信将疑,我就建议她冒险试试,别卡在自己的想象里。
看到我家Lucky的表现,我更加确定那个孩子一定会为自己负责的。如果他真的迟到了,老师会批评他,我想他不会愿意老师每天批评他的。而且如果都已经上课了,同学们都坐得整整齐齐的,老师已经在讲台上了,他一个人走进教室,那该多么尴尬。这样的结果,他不愿意要,他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要么要求妈妈早一点叫他,要么他会加快自己的动作。那样家长就可以放松了。
其实我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里也写到了我家闺女小时候相关的故事的。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能承担后果,而是家长害怕孩子承担不了后果。可实际上人总是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做法,从而慢慢长大的。这也是所谓的体验式成长啊!
孩子只有经验了挨批评、被嘲笑的落寞体验,才能够尝到被表扬、被认同的喜悦味道。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抱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愿望,大胆放手,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也给孩子承担后果的机会。这其实才是一种负责任的爱,对孩子的帮助远胜于过度的保护和代替带来的束缚和捆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