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在感  让孩子明白人生的意义

(2014-12-09 12:12:09)
标签:

刘称莲

父母

家庭教育

存在感

分类: 教育视点

存在感 <wbr> <wbr>让孩子明白人生的意义

        几个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要么不想上学、要么混日子,搞得家长很头痛,接触之后发现他们的表现跟找不到存在感有很大关系。

        那什么是存在感呢?

        当一个婴儿吃手的时候被允许,他便感觉到存在;当一个孩子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被允许,他便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当一个孩子的想法和观点被认同和尊重,他便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当一个孩子可以享受自己通过努力而获得的成果的时候,他便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而我接触到的这几个孩子,他们却觉得自己的手脚和思想一直被束缚着,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想自己所想,及至该明白的时候他们很迷惑,不知道人生的意欲何为。所以,他们沉溺于网瘾、厌学、早恋……起初还有些快乐,后来只感觉虚空。

       有一个孩子很懂事,从小就觉得自己的单亲妈妈特别辛苦,想帮助妈妈做些事情。但妈妈总也不让他帮忙,说自己可以搞定一切,让他做好自己的事情。可是孩子一直觉得妈妈不快乐,因为她的眉头总是皱着的,似乎从来不舒展。为了让妈妈开心,孩子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那就是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中考取得了极好的成绩。妈妈为他高兴,他却一点喜悦感都没有。长大了,他开始思考人生,变得迷茫,不知道为何而学习。孩子越想越歉疚,觉得自己是让妈妈那么苦和累的根源,最后他决定辍学去挣钱救妈妈。可当我问他怎么赚钱时,他却答不出来,显得非常恐惧和迷茫。当我告诉他,如果真要赚钱,不放下学业也是可以的,并给他参考很多可能性的时候,他才有些释然。但这个孩子一定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学会灵活地去看待事情,毕竟他自小就没有被允许对很多事情做出选择,也就没有学到如何把事情做到。

        如果妈妈在孩子愿意帮忙的时候给予允许,给孩子机会分担妈妈的辛苦,那会是什么结果呢?也许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帮到了妈妈,那他就可以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在从小分担家庭责任的过程中,他会渐渐明白做什么才可以让生活更好,也会明白自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才能才可以真正改变命运。

        另外一个孩子小鹏,已经升入高三了却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在网吧玩游戏,并没有为来年的高考而努力。他说这是初中开始就养成的习惯,如今已经没有啥乐趣,只是去耗掉时间而已。这个自幼被奶奶带到小学毕业的孩子,除了每天去学校而外,不被允许做任何事情,连出去和小朋友玩都不可以,童年的回忆对他来说就是桎梏和窒息。因为是隔代抚养,父母又不在身边,奶奶为了孙子的安全,她采取的唯一办法就是不让孙子离开她的视线。

        上了初中后小鹏住校了。一下子没了奶奶的束缚,他很快就被校门口的网吧吸引了。问及将来,小鹏说他喜欢活在当下。再问当下快乐不快乐,他勉强回答:还可以。可连明天要做什么,他都是稀里糊涂的。

        孩子的生命之花要绽放,就要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和想做的。童年拥有这些生命的滋养,孩子长大才可能独立自主。小鹏的童年正是缺失了这些,所以他虽然已经快成年了却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什么样的生活,现在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

        这些迷茫的孩子让人心疼,本该是生龙活虎的年龄,本该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年龄,他们却昏昏噩噩的,内心非常空虚。然而这一切都怪不得孩子,只能说家长无知的爱耽误了他。

        没有人是一出生就有宏图大志,而是在无数次试了、做了、感觉了,才会慢慢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者是渴望得到的那一个目标,从而为此奋斗。

        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他们看、听、触、想等等各种行为和想法都被允许,而非被家长所阻止,他才会从中体验到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才能感受到由自己创造的成功或失败带来的快乐和悲伤,从而总结经验再成长。这样的存在感正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和前进的动力那些小时候被大人牵着走,长大后“牵牛绳”又被拿掉的孩子,往往会感觉无所适从,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家长要顺应孩子成长的自然需求,大胆放手,给孩子机会去做事,允许孩子尝试。只有在真实的经验中,孩子才可以体验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本文被《现代教育报》刊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