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守望 深切的爱

标签:
刘称莲爱父母情感 |
分类: 人生感悟 |
19岁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学,要去省城读四年书。
离家前的那个暑假,妈妈让我干好多的活。她让我把全家的被褥都拆洗了一遍,也让我每天早晨早早起来为家里的那头母牛割草,爸爸耕地也让我送饭到地里。好像那一年的暑假,我干的活比任何时候都多似的。
从小我就是个体谅爸爸妈妈的丫头,干活并不偷懒,所以妈妈让我干什么我都会很顺从,也从来不多想。只是时常会听到村里的大爷大妈大叔大婶在爸妈前夸我:“你看人家这妮子,考上了大学也不娇气,你们可真有福气。”爸妈并不吭气。
妈妈除了她的名字和10个数字,其他的文字她都不认识,爸爸是解放后扫盲班的学历,他们不懂大道理,却用朴素的行为教育他们的孩子:做人要谦卑!这是多年以后我才想明白的道理。
开学了,因为第一次出那么远的门,又要带被褥等行李,爸妈便让小哥送我去学校。
爸妈送我和小哥到了村口,吩咐了一句“到了赶紧往家写信”就回去了。村里通信并不方便,我每次到学校写了信要先寄到镇上工作的哥哥那里,等他回家的时候捎给父母。因为这样的原因,我和父母的联系一直是单线的,我只写信给他们,却从来没有收到他们的回信。所以,离家多年,我没有收到过“家书”。
小学5年级就开始离家住校,上大学前我其实已经离家7、8年,除了寒暑假基本都住在学校里。可中小学离家没那么远,学期中间有假期是可以回家的。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是我离家时间最长的一个时间段。我知道爸妈一定盼我回家,因为我是他们疼爱有加的小幺,所以一放假我就回了家。
回家后,邻居有位我叫做姑姑的人到我家串门,一进门就大着嗓门跟我讲:“你可算回来了,你妈可想你了!”
我笑笑说:“我知道的。”
她接着说:“妮儿,你知道啥呢?你开学走的那一天,你和你小哥前面走,你妈在后面跟。你们从下沟走,你妈爬到东疙瘩上(地名),坐在一块石头上看着你和你小哥出了下沟,过了河滩,上了公路,看着你们两个上了班车。她就一直坐在石头上哭,哭了半晌才回家,好几天都恹恹的。”
妈妈责怪姑姑不该告诉我这些。
我则还嗔怪妈妈:“不是有小哥吗?你担心啥呢?而且我又不是第一次出门。”
妈妈淡淡说了句:“女娃家出门,总是不那么放心。”
有一年寒假放假晚了几天,我回家爸爸看见我的第一句话便是“咋才回来,担心死我了!”我正纳闷呢,妈妈告诉我,爸爸估摸我会在那几天回家,所以每天下午都要到公路边等我,还跟她撒谎说去拾柴。接连好几天,妈妈都会看到爸爸捡回来的铁丝、贴片等各种从车辆上掉下来的物件,便猜出他是到路边接我去了。没想到他天天接我没有回来,就那天没去,我却回来了。
在那个时候,虽然知道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但那毕竟是概念,而且也觉得妈妈过于低估我的能力,只是瞎操心罢了。
这样的信念最后被颠覆了!因为我也做了妈妈!
有一年的暑假,女儿参加了一个为期21天的赴英夏令营。从机场她的背影消失在我的视线里开始,我就坐卧不宁,直到三天后她安顿好给我打来电话。接到女儿电话的时候,我正在上班,听到她声音的那一刻,我竟然激动得拿电话的手都是颤抖的。
那一次,我才真正体验到父母的感受。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甚至是深入骨髓的、不由自主的牵肠挂肚,只有在儿女身上才会有的感情,其他任何感情都没有办法与之相比。
如今,再想起父母所做的那些,眼前再浮现出那些画面,内心的感觉跟过去已经截然不同,心底会涌起暖暖的感动,以及对父母深深的感恩。我明白那是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感情联结上了!
这便是父母之爱,无条件的、没有理由的感情。这爱,是人生的根基,是滋养生命的源泉。这爱,是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接收到,却并无意识的一种感情。
这种爱的感受,没有做父母的人是没有办法体会到那么深的。虽然同是骨肉之情,做儿女的感受父母给予的爱和做了父母感受到的自己发出父母之爱是截然不同的。也只有深切体验到这种感情的人,才会发自内心地感恩自己的父母,对生命的慈悲才会发乎于内在而不是停留在大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