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孩子考试的问题
(2014-02-20 13:20:46)
标签:
刘称莲家庭教育考试焦虑中学生 |
分类: 教育视点 |
一位老同学跟我聊起他的女儿上高中时的一些事情,心有余悸。他的女儿上高中以后开始住校,高一的时候,一到考试的时候就给他打电话:“爸爸,我不想考试了!”他很纳闷,因为在他的意识里,学生上学考试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许多孩子现在正在这样走,为什么他的女儿一到考试就想逃避呢。他想孩子可能是怕考不好爸爸妈妈会批评,就劝孩子安心去考,考啥样都没有关系。可是女儿这一科考完,下一科考前又会给他打电话,请求他跟老师请假。高一的好几次考试都是这样,我的老同学觉得事情比较严重,就找了一个专注考试焦虑的老师给孩子做了几次辅导,孩子才克服了恐惧心理,顺利地读完了她的高中。后来这个孩子读了一所很普通的大学,我的老同学不无感慨地说:“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哪怕她不读大学也没有什么。”
非常欣赏这个好爸爸,当发现孩子出了状况的时候,他把焦点放在了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上,及时地找方法。事实上每次到了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季,心理辅导机构都会接到恐惧考试的孩子来接受辅导。同时也有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强行逼迫孩子,最后导致孩子厌学甚至逃离学校。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考试,家长还特别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当孩子排名靠前的时候,家长会欢欣,还会以好成绩作为条件给孩子各种奖励。而当孩子考试出现失误或者“考砸”的时候,轻则冷暴力,对孩子不理不睬,重的会责骂、惩罚孩子。这种“只见分数,不见孩子”的做法会让孩子从小就在内心会建立一些非理性的信念,比如“只有考好了爸爸妈妈才喜欢我”、“学习成绩好才是好孩子”等等。所以,一旦考不好或者觉得自己考不好,孩子就会很害怕,害怕来自家长的冷漠、责骂,也害怕来自老师的批评。更何况,家长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而且总是用自己孩子的弱点跟别人家孩子的强项比。这一点也使得孩子觉得成绩差会遭到周围人尤其是同学的小瞧,从而对学习、考试产生抵触情绪。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属于他独特的精彩,他的优秀与否,和考试成绩没有直接关系。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的目的,不是要那个考试成绩,而是希望孩子越来越有修养且能学到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家长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些,就能看到孩子的成长,而不会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更不会患得患失了。家长放松,就一定能支持到孩子,孩子的状态自然会阳光快乐了。
也有一些孩子,中考成绩不错,进入了重点高中。一下子到了高手林立的人群中,很可能就会遭遇考试人生的“滑铁卢”。因为过去的优秀,这些孩子的挫败感很可能更加强烈。我想家长首先要改变观念,也有责任改变孩子的观念,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和竞争的环境,真正明白“山外有山”、“胜败乃兵家常事”。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明白,考试成绩的高低跟他这个人本身没有关系,就算考试成绩差了一些,他身上依然有很多珍贵的资源,家长依然爱他如初。
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身生命的价值,他才会自信。一个自信的孩子自然会坦然面对考试的成败,也会从容面对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了,只是,这种自信更多地来自家长对他的接纳和信任。因此,一个从长远考虑孩子成长的家长,不该在乎孩子一时的考试成绩,而要发现孩子身上那些独特的资源,并帮助孩子认识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