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称莲
刘称莲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25
  • 关注人气:7,5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爱的力量——品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2013-01-27 21:39:16)
标签:

转载

爱的力量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有感

         文/阳爸

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我连续读了三遍。第一遍是浏览,第二遍是精读,第三遍则是挑选章节来读。每读一次的感受都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带给我的震撼。我不甘心地发现,曾经自以为对孩子恰当的关爱和教育,相比本书作者而言,可以说是在各个维度上的完败。只是,如果说将心情计为一百分的话,“不甘心”只能占到5%,而剩下的95%则是“喜悦和庆幸”。喜悦的是这本书厚重而不矫情,质朴而不说教,让我不知不觉间发自内心地认同;庆幸的是对孩子的教育是持续改进的过程,永远也不会嫌迟,读了本书后我感觉自己的心态更好了。下面具体谈一谈我的读后感受。

 一、爱是守候

 记得有一首歌的名字叫《让爱传出去》,里面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爱是仰着头的喜悦,爱是说不出的感谢,爱是每天多付出一点点,双手合十不在乎考验……”因为我和我夫人都在私企工作,在家的时间相对少一些,陪孩子的时间就更少。所以,每次听到“爱是每天多付出一点点”的时候,我都特有感慨,也努力以此来要求自己,多对孩子付出一些。也正因如此,在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有着发自内心的认同或者说共鸣。贯穿书中字里行间的,不是告诉家长们孩子是如何如何教育成材的,而是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位平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对自己的女儿那深深的、浓浓的爱。它温和入涓涓细流,但却永不停息;它明丽如蔚蓝的天空,没有俗世的纷扰。它就这样默默地存在着、守候着,持续地牵引、滋润,守护着孩子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特长突出、品学兼优的人才。

当我读到书中175页“收藏孩子成长的足迹”中,作者收藏了孩子从小到大所写的文字逾20万字,并成《缀叶集》时,我发现这种行为超出了我的想象。更为可贵的是,这种爱的守候不是盲目的溺爱,书中21页的这段话:“爱孩子不等于没有界限,哪些事情可以去做,哪些事情不能去做,一定要有明确的规定。至于那个度,是需要家长通过学习、修炼去把握的。”书中第189页“现代版孟母三迁”也是如此。还有隐含的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充分践行了“身教甚于言传”这一至真至简的教育法则。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高贵的品德、富贵的心灵去感染、影响了自己的女儿,取得了“德育”上的巨大成功。

  二、爱是才能

 孩子的成长是德、智、体等多个维度组成的,如果只是重视了其中的一个维度—例如智力,而忽视了其余各个维度,存在了明显的短板,孩子可能存在明显的弱项。同时,当今社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人际关系也是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更要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着教育资源稀缺、教学质量差强人意的现状,这就更是要求家长帮助孩子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可是,正所谓“知易行难”,至少我就一直觉得很难。读了本书后,虽谈不上豁然开朗,但作者的教育才能真是让我钦佩,她正是还好地把握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从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既不排斥应试教育,也不忽略素质教育,而是主动地去推动二者,使之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当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与一个教育工作者所拥有的强大的教育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作者身上,迸发了巨大的能量和绚烂的火花。

本书由6个篇幅组成。读生活篇、阅读篇和学习篇,我看到了作者在孩子的智力、文学、体育以及综合素质方面下的功夫;读品格篇、心理篇和沟通篇,我看到了作者对孩子的品德、情商等方面下的功夫。每每读到精彩处,看到作者平实朴素的语言,我都有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需要才能的。

三、爱需要技巧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在教育孩子上达成目标,除了用心,除了能力,方法和技巧更加重要。

分享书中40页的这段话:“我和先生觉得既然上了小学,她就应该自己读书学习了。于是,我们从书店挑了一些带拼音的有趣读物,随意地放在家里的许多地方,比如写字桌、床头、沙发、餐桌,甚至地板上也时不时地放一本书,目的就是让女儿注意到这些书。”我们看到,这种做法相比将书放在书柜中码得整整齐齐的家庭,目的性很强,方法也很有效,最终孩子更有机会接触到书籍,从而养成读书的习惯。

再如71页的这段:“就算再有缺点的老师,也是有优点的,家长不妨多找找来时的优点,并让孩子也看到老师的这些优点,从内心崇敬老师,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爱上这位老师的课程,并努力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孩子喜欢上学的一个原因。”我觉得这种方法对厌学的儿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还有89页的这段:“我发现她的英语作业几乎每次都犯同一个错。我就想了个办法,在网上搜了一套类似的试卷,把她错过并改正的题目加进试卷中再让她来做。一开始,她依然会出错,我就只让她接着改错,并不告诉她之前已经做过了。然后再出一套卷子,还把这个题目加进去。反复训练了几次,她就真正记住了这个知识点,从而彻底把类似的问题解决了。”这个方法我感触特别深。我们说教育应该是向作者这样“润物细无声”的,这才是一种高的境界;反之我们有些家长看到孩子重复出错就疾风暴雨地训斥一通,结果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最后还是无法改正。

大爱无声,大道至简。读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感慨良多。可是感慨毕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我和夫人会认真体会书中精华,结合自家的实际,应用到日常与儿子的相处中去。

感谢刘称莲老师!感谢蒙妈推荐,获得读此书的机会!

 

下面是本书的精彩片断欣赏:



[转载]爱的力量——品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转载]爱的力量——品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转载]爱的力量——品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转载]爱的力量——品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转载]爱的力量——品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