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面对来自学校的问题
(2012-12-06 15:46:18)
标签:
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刘称莲心心烛光育儿 |
我的一位来自台湾的老师讲了她儿子的故事。
我的老师是搞心理学的,从来都崇尚言行和内心的一致性。她的儿子出生以后,她就一直教他要诚实,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她的目的是让他的儿子生活得通透一些,不那么拧巴。
然而,儿子在她那里的时候可以非常通透,非常不拧巴,到了学校却不行了。
老师的儿子上学以后,他的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学校好玩不好玩?”
老师的儿子诚实地回答:“不好玩!”
结果小家伙被老师罚站,还批评他怎么那么不懂事。
老师的儿子说了实话却莫名其妙地被罚站和批评,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下一次的时候,他依然很诚实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结果又遭到同样的惩罚。几次过后,小家伙就哭着不肯再去学校,因为学校简直就是他的恶魔。
我的老师便告诉儿子:“你真的不想去学校,那你就不去吧,妈妈永远都支持你!”
她的儿子想了又想,还是决定去学校,因为跟他同龄的小朋友都去学校了,他不去学校并没有人能够陪他玩,爸爸妈妈又要上班,也不能全天都陪他。看到了吗?孩子真的很会思考问题的,他会权衡哪个是他要的,而且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虽然决定要去学校了,但是,他依然很害怕,因为他不知道这一天又会发生什么。我的老师早晨送儿子上学的时候,就一路教给孩子如何应对老师。她和孩子会假设许多问题,跟孩子说,如果老师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如何回答,老师问那个问题的时候如何回答。她让孩子明白老师为什么会要这样的回答,让孩子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也教给孩子在讨好老师的时候一定明白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在学校里可以得到什么好处。如此,她的孩子便学会了如何应对老师,还不再那么“拧巴”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的老师的儿子不仅适应了学校的环境,还成了老师们喜欢的学生。
从这个事例看来,台湾的教育体制跟国内几乎一样。这是别话了,回到我们的家长和孩子身上。作为个体的家长,我们对教育体制、对学校乃至对学校的老师通常都没有改变的能力。就算有些家长有能力给孩子转学,总不能老转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解决。重要的是我们要支持孩子,让他知道父母是站在他这一边的。我经常跟朋友们分享的一句话便是:“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就算全世界都不爱他了,至少还有他的父母还爱他!”
我的老师令人敬佩的一点,就是她支持到孩子的同时还能够做到让她的儿子体谅老师的难处,照顾到老师的尊严。这真的比我们成天抱怨教育体制,指责老师的不是要高明得多啊。
斗胆把老师的故事公布出来,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纠结的家长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