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变发生在陪伴之后

(2011-09-09 13:58:50)
标签:

家教

陪伴

改变

父母

幼儿

育儿

分类: 家庭教育

女儿三岁,我们把她从老家的奶奶那里接到北京,送进了幼儿园,为的是她能有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那时,每天接女儿回家,吃完晚饭后,我就开始收拾家务,洗孩子一天脱下来的衣服。她爸爸是报社的记者,在家的话每天晚上都要翻看大量的书报,要不就在电脑上写东西,或者出差一去好几天。我总是给孩子一堆积木或者几个布娃娃让她自己玩。刚开始的时候女儿还能安静地玩一会,但是几天过后,她就不干了。要么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我,要么跑到我的身边,把她的身体靠在正在干活的我的身上,跟我说话并哭着要我陪她玩。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告诉她,让她自己玩一会,等妈妈把衣服洗完后再陪她。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女儿不像我们刚接她来的时候那么爱说话了,有的时候好像还很忧愁的样子。但是,由于忙,我并没有太在意。

一天晚上,我又在地上洗衣服,女儿跑过来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妈妈,我想回奶奶家。”

我说:“为什么呀?爸爸妈妈家不好吗?”

她说:“奶奶绝对不像你们这样对待我。”对于三岁女儿用的“绝对”两个字,我想我终生都不会忘记。

我说:“奶奶怎么对待你呢?我们怎么对待你呢?”

她说:“奶奶每天一整天都陪着我,直到我睡觉。你们每天把我送到幼儿园,回来还不理我。我想我奶奶了!”

听了女儿的话,正在忙乎的她爸爸赶紧离开电脑把她抱起来,亲了亲她的脸蛋,笑着问她:“那你希望爸爸妈妈怎么对待你呢?”

“我想让爸爸妈妈每天都陪我玩。我不想一个人堆积木,也不想跟娃娃玩。”女儿认真地说。

这次对话,让我和她爸爸非常震撼。我们原本以为,孩子应该更愿意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因为接她来的时候,她是欢天喜地地跟奶奶告别的,并且跟所有送行的人都说“我要跟爸爸妈妈去北京上学了。”那声调那表情,无不表现出她的骄傲和期盼。没有想到,因为我们的疏忽,深深地伤害了女儿幼小的心。

后来,我跟她爸爸商量了个解决的办法。晚上如果两个人都在家,就一个人陪孩子玩,一个人干活;如果一个人在家,这个人就先陪孩子玩耍阅读,等孩子睡觉了再做家务洗衣服,实在劳累,放下活不干,也要先陪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大人都放下自己的工作,三个人一起做游戏。我们经常表演故事书的情节或者一起玩扑克牌等。后来发现,跟孩子一起做游戏、讲故事,让她爸爸重拾童趣,只要他在家,他就会经常做一些夸张的动作或者模仿故事里的人物说话,逗得女儿“咯咯咯”笑个不停。因为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女儿又变得爱说话了,性格也越来越开朗。

后来,我们还商定,每个周末都要有一个家庭日,全家一起去公园或者动物园游玩,或者去爬山,并逐渐养成了习惯。这样不仅全家一起增进相互间的感情,而且可以让孩子接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记得女儿5岁的时候,一次在和爸爸妈妈爬山的时候,她拉着爸爸的手说:“生在你们家,我感到很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