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和好朋友一起把孩子们送到水立方。然后在附近的中国近代文学馆“参观”了一会,因为“冷清”很快就出来了。这里的“冷清”两个含义:一是温度低极。大夏天的,我们在里面冻得直打哆嗦,朋友因为腰椎有问题,受不了凉,我也因为红军的来临,冷得要命。二是门厅冷落。之前每每路过都想进去看看,无奈总是不得空,总算进去了,却很是失望。倒是知道了为啥人那么少的原因了。只是,有些心疼能源的浪费,既然人那么少,完全可以不开冷气的。
女儿说我老了,变得絮叨了,我看也是,你看我一开口就没完没了。
朋友的朋友开了家日本料理,进去打发时间,其间接港大打来的电话,告知女儿被录取了,让赶紧查看邮件,并在第二天(7月2日)的中午回复他们,如果不回复的话视为自动放弃。以大麦茶代红酒,朋友对我表示了祝贺。
赶紧给先生打电话收取邮件,了解详细情况。
女儿带着几个弟弟妹妹玩得高兴,直到下午4点半才短信让我们去接他们。
告知女儿港大的好消息,女儿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收邮件。她知道港大的邮件多为英文,而爸爸的英文水平又不能读懂。
港大的通知大体几点:
录取学院:文学院;
如果接受港大的录取,需要先缴纳15000港币的保证金;
第一年预科在南京大学,学费30000港币,保证金里的12000元港币可以作为第一年的学费,剩余的3000元港大作为行政管理费收走;
往后三年的学费每年119000港币……
后面就是要遵守校规啦等等。
能收到港大的录取通知书,真的非常高兴。后来知道,北京今年文科的三个状元都去了港大,女儿能被录取,确实说明港大对她的青睐。
兴奋是不言而喻的。接着便冷静了。
港大的文学院包括几个方向,一个是中国文学,一个是英国文学,还有一个是比较文学。三个方向除了中国文学在香港读有点不伦不类之外,其他两个方向还是很吸引人的,女儿也有些向往。不过女儿当初想学港大的新闻和社会学,而且我们也抱了拿奖学金的希望。这样说来,结果跟期望有些出入。
犹豫再三,我们放弃了港大。
女儿很负责地填写了拒绝理由:第一,因为没有奖学金,我不想为爸爸妈妈增添经济负担;第二,我更想预科在北大读,结果定在南大。并把填好的文件扫描,然后把电子版发到了港大的邮箱里。
下午,先生的手机接到港大的电话,再次要我们考虑要不要去港大,并表示仍然欢迎。得到拒绝后,他们特别说,从女儿的表现看,她确实是素质非常综合的一个同学,不能就读他们觉得非常遗憾。并欢迎日后女儿能考港大的研究生。
感觉,香港大学对报考他们学校的考生非常真诚,为了招到好的生源,他们从校长推荐计划的实行到面试通知和录取通知的快速发放,以及第一时间的向每个考生电话确认信息等等,每一个环节的敬业程度都让人觉得比国内的名校要胜一筹。也难怪这两年,香港大学越来越成为北大清华最大的竞争对手。
体制问题成了掣肘国内名校跟港校争生源的一大原因。有许多被港校抢走的高分学生,第一志愿都报了北清,但是在港校录取通知下发到手里的时候,北清的录取分数却还迟迟不能出台,这让那些拿不准自己能进北清的孩子在无奈中选择了港校。就像女儿这样的应该不在少数,不能不说我们这次放弃港大的录取是冒了非常非常大的风险的。
不说了,既然是自己做的选择,就无怨无悔吧。如浮云所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后悔。向前看!”女儿说:大不了我去出国。
MY
GOD。我的心脏……
http://b.cnc.qzone.qq.com/ac/b.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