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老还乡与和谐社会
(2021-03-16 16:33:00)
标签:
十四五 |
分类: 研究报告 |
引言:2021年全国两会圆满闭幕,今年又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些人大代表提出了很多对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提案,其实早在几年前,王吉鹏董事长就率先提出了很多供社会发展的观点,我们近期会集中发表,供大家参考。
在古代,官员告老还乡,不只是官员角色的转换和居住地的简单回归,也不只是精神情感上的叶落归根,还因“归教于闾里”而成为一种文化回流,对乡村社会起着文化建设作用。因为这些官员是当地的文化精英,他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一般都是科考中举之人。他们多年宦游在外,见多识广,眼界开阔。他们回到家乡,与当地乡绅一起,力尽所能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伦理等各方面贡献才智。
有些高官告老还乡后,虽然从此在政坛上销声匿迹了,但并不是甩着袖子养老,还是要发挥余热的。即便不能以正当名义以身事国,也能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多大的热量发多大的光。
例如,前全国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退休已经六年,他当时既不留北京也不去长沙,却轻车简从悄悄回到湖南岳阳的老家西冲村种地、养鸡。他的菜园、鱼塘、猪栏、鸡舍都像模像样,不比邻居家的差。但生活并未如他想象中的安谥、宁静,当地干部时常会来商量工作,于是逐渐就形成这种局面:村干部天天晚上来向他请示汇报工作,镇干部每周来两三次汇报请示工作。西冲村是个穷村,过去小伙子都很难找上媳妇,他就想方设法,带头建沼气池,帮助扩大集体经济,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的老关系争取扶持项目,最终办起了两个厂,不仅解决了30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使村民有了不菲的收入分红。到2006年的时候,西冲村年人均收入5000元,成了有农产品出口的“岳阳第一村”,姑娘们都争着往西冲嫁。从庙堂之高走入江湖之远,这种反差看似很大,折射的其实是我们当今社会更趋向和谐,应该看作是“官本位”消亡的一个标志,同时也说明平民意识和平民心态在普及,这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高官告老还乡,其意义不仅在于能造福一方,其平民作派的价值取向将影响着这个社会,拉近了“官”与“民”之间的距离,让为官者看得到“老之去处”,也让为民者明白了“官即是民”,官民一家亲,社会将更加和谐。
备注:十四五规划编制报告购买点击“阅读原文”进行购买,咨询添加微信号:glbigdata
前一篇:电商行业“十四五”规划
后一篇:北京的交通拥堵,治理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