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产集团的管控模式探索

(2007-01-25 13:49:45)
分类: 管理杂谈

地产集团的管控模式探索

作者王吉鹏: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集团董事 
更多介绍请见仁达方略网站
www.ren-manage.com 
联络王吉鹏:13522265678 wjp@ren-manage.com

战略将会决定地产集团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管理手段和控制方法。当然,选择管理模式与任何一个商业活动一样,还有简单的原则也必须遵守:“管理收益大于管理成本”,只不过管理成本可以衡量,而管理收益不容易计量。

我们来看另一个地产行业传统模式的颠覆者“顺驰”,它是“后发优势”的典型案例。顺驰模式的核心是先做大、后做强、再盈利战略发展思路。顺驰模式最大的特点把从拿地到销售之间的时间压缩到了最短,操盘速度几乎达到了房地产项目的极速。为此顺驰建立了典型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



“金字塔”式管理模式授予区域公司、项目公司充分的决策权力,他们能够对外界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享受对资源的支配权同时保证战略的执行力。顺驰和万科不一样,顺驰产品线有住宅、商铺、别墅,楼盘有高、中、低,区域有东、西、北,集团总部集中管理难度相当大,因此这个时期的顺驰的管理模式只能是分权型的。实际上,在顺驰前两年快速的扩张过程中,其管理模式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顺驰对各个城市的子公司充分授权,基本把项目操作的关键环节,如产品方案、施工组织、推广思路等决策权放到一线项目公司总经理手中。和万科一样,在顺驰扩张过程中,业界对顺驰也是持一种怀疑甚至不太宽容的态度,因为它破坏了许多“潜规则”,实现了非常规的发展。但如果从顺驰前两年所取得的成绩来评判,可以认为,顺驰的扩张战略及组织结构支持搭配得非常成功。“钱德勒的命题”又一次得到证明。自2004年底开始,新旧国八条出台以来,房地产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改变,国家开始收紧银根,顺驰开始调整他的发展战略,从强调规模、速度转向品牌、利润,构建顺驰的体系竞争力。管理模式也跟着改变,适当收缩权力,采取相对集权的决策模式,精简组织结构,对各组织层级的职责进行重新界定。总部重新授权,比如项目定位的决策权以前在项目公司,现在归到区域公司;对土地的判断和获取的决策权,以前在区域公司,现在收到顺驰总部。

从仁达方略的研究来看,中国的房地产集团大概有5中管理模式,五种模式各有特点,也各有管理的利弊。

1、  董事会领导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的多项目管理管理模式

(1)       特点

l         公司成立两个委员会:投资指导委员会和业务指导委员会

l         投资委员会由总裁,副总裁部门经理和可行性研究人员组成,主要负责项目决策、资金和人事安排

l         业务委员会由总裁、副总裁、部门经理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策划、营销设计、价格定位、市场定位

l         公司对项目实行预算管理

l         内部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l         实行财务审计,事后监督、项目经理有事前处置权

l         集体决策制度,内部管理人员经过充分交流与讨论后,共同做出决策

l         业务发展部不断地培养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 人员, 向公司的每一个项目输出关键的项目开发管理人员

l         确定专门人员进行市场研究

(2)       优势

l         对市场风险和政策把握准确

l         内部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材

l         集体决策降低公司的决策风险

l         合作开发,优势互补,共担风险

(3)       劣势

l         决策时间长

l         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