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安法师:乃至十念有前提

(2025-10-11 14:56:44)
分类: 人生感悟
大安法师:乃至十念有前提 

   乃至十念的前提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那一定是种深信切愿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号的,一定是精进办道的,一定是如救头燃的,一定是带着欢喜心去念佛的。先要把这个前提讲出来,然后才可以谈“乃至十念”。

    乃至十念,不仅仅是谈临终十念,就是平时你具足信愿称名,也含平时。慈云遵式尊者就以这个为依据,创立了一个“十念法门”,为很忙的人提供的。你每天早上晨朝起来,向西合掌,尽一口气念佛,念十口气,就满足这个条件,满足十念。

这个十念不是说具体的一个数字。昙鸾大师对这个有一个解释,就是业事成办,这十念就表明你往生的净业成就,办成了,不必拘泥于到底是几念,只要你念佛的念头相续,不系缘其他的事情,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尽形寿地去念,乃至一天念三万、五万、十万?如果能“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它法而自然地就要落实在多念佛号上,这是第一。第二就是我们这一句佛号千念,万念,亿念,无非是把这一念——念佛的念,念熟,纯熟。投生是无明的一念,我们的解脱也是念佛成就的纯熟的一念,这一念纯熟了,临命终时自然感得阿弥陀佛前来接引,自然就能见到西方三圣现前。
   “乃至十念”不仅仅是指恶人往生。有人就望文生义,说这个“乃至十念”就是指《观经》的下品下生,于是就容易把十八愿理解为针对恶人的,说净土法门是恶人正机。实际上,这都是望文生义。

    阿弥陀佛的大愿是针对十方众生的,这里有恶众生,也有善众生。所以我们理解的就包括那些很有修行的人,比如在宗门教下,他修他的法门,但兼修净土,具足每天十念,也属于这一愿所摄。

 
所以这个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就是针对恶人的。那针对恶人,他就容易说净土法门是恶人正机,这是错误的,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们中国的祖师常常说,净土法门是正接上上根机人,旁接、兼接引中下根机的人,还是以上根机人作为正接的对象。为什么?能对净土法门这个大不可思议的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的法门,产生“至心信乐(真信),欲生我国(切愿)”,这是什么根机呀?如果没有相当的善根和智慧,怎么可能会具备“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啊?这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

有的人说一听“乃至十念”就能往生,“哦,我已经往生了”,他就认为他已经往生了。他不知道这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你内心真的相信并愿意往生净土了吗?我们与生俱来的贪瞋痴慢疑,怀疑是根本烦恼之一。祖师常常说,净土法门是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力量很难相信、很难理解的一个法门,很多菩萨都不相信;你怎么一听,你就说你相信了?“我已经往生了,我不需要去念佛了。”这都是自欺欺人啊。
 

  什么是真正的念佛人

     我们要常常思惟自己够得上够不上是念佛人,不是泛泛悠悠念了几声佛号就是念佛人,真正的念佛人要具足深信、切愿、持名。如果念佛只是求一个身体健康;听说临命终时死得很苦,念佛让我临命终时没有病;今生是女人很苦,念念佛,希望下辈子变成男人;或者听说当官很荣耀,今生是平民百姓,念佛很有功德,我念佛让下辈子做个大官员;甚至说自己修行为了度众生,我念佛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童真出家,一闻千悟,做大法师,转大法轮。这些想法都不具足信愿,都够不上念佛人的资格。


所以,真正的念佛人就是要在事相上相信有极乐世界,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要在今生成办往生之大事,然后老实地执持名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念这句佛号,这才叫念佛人——只求往生。一个至诚求往生的人,说明他生死心真的发起来了。一个生死心发起来了,又用弥陀的名号来庄严自己的身心,来香光庄严的人,他一定会渐渐地去厌舍这个娑婆世界的一切,他不会在这个世间有过多的事业心。


特别是到年纪大了,如果基本生存有保证了,你还要去上班干嘛呀?还要去开店干嘛呀?还要谋划这个那个干嘛呀?开了一家公司,还想开另外一家公司,甚至全世界开满他的连锁店。世间的欲望这么炽盛,那你念的佛号会到哪去呢?所以,厌离娑婆是渐渐地要把娑婆这些有为的事业放下——这些都是梦幻泡影,它不真实,你在做这些事业的过程当中都可能会造作种种的恶业。你即使造善业,那也不能离开这个世间,只有念这个名号才能够到极乐世界去,名号才能跟极乐世界相应。你作恶业,固然堕落;作善业,他也去不了啊。
 
   所以要做一个合格的念佛人,是很不容易的。为什么佛要赞叹念佛人为“人中分陀利花”呀?善导大师赞叹“念佛人就是人中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妙好人,人中希有人”!这不简单哪。所以我们很多念佛人好像念念佛,听说念一句佛号在阴间里面多块元宝,为了自己到阴间多有点钱花,他就天天念佛。这种愿求就比较的卑劣了。
    念佛是一个很高的超越意向,它是彼岸世界的事情,不是此岸世界的事情。所以,大势至菩萨为什么要专“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只有念佛人才跟大势至菩萨能够感应道交;你不是真正的念佛人,大势至菩萨就是在你面前,你也察觉不到,感通不了,对面不相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