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量义经(新标点版)

(2025-09-20 17:04:12)
分类: 圣贤遗教

无量义经(新标点版)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法,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一极正觉,任机而通。流转起灭者,必在苦而希乐,此叩圣之感也;顺通示现者,亦施悲而用慈,即救世之应也。根异教殊,其阶成七。先为波利等说五戒,所谓人天善根一也;次为拘邻等转四谛,所谓授声闻乘二也;次为中根演十二因缘,所谓授缘觉乘三也;次为上根举六波罗蜜,所谓授以大乘四也。众教宣融,群疑须导,次说无量义经。既称得道差品,复云未显真实,使发求实之冥机,用开一极之由绪五也。故法华接唱显一除三,顺彼求实之心,去此施权之名六也。虽权开而实现,犹掩常住之正义;在双树而临崖,乃畅我净之玄音七也。过此以往法门虽多,撮其大归数尽于此;亦由众声不出五音之表,百氏并在六家之内。

  其无量义经,虽法华首戴其目,而中夏未睹其说,每临讲肆,未尝不废谈而叹想见斯文。忽有武当山比丘慧表,生自羌胄,伪帝姚略从子,国破之日,为晋军何澹之所得。数岁聪黠,澹之字曰螟蛉,养为假子。俄放出家,便勤苦求道,南北游寻,不择夷险。以齐建元三年,复访奇搜秘远至岭南,于广州朝廷寺,遇中天竺沙门昙摩伽陀耶舍,手能隶书,口解齐言,欲传此经未知所授。表便殷勤致请,心形俱至,淹历旬朔仅得一本,仍还峤北赍入武当。以今永明三年九月十八日,顶戴出山见校弘通,奉觌真文欣敬兼诚,咏歌不足手舞莫宣。辄虔访宿解抽刷庸思,谨立序注云。

  自极教应世与俗而差,神道救物称感成异。玄圃已东,号曰太一;罽宾以西,字为正学。东国明殃,庆于百年;西域辩休,咎于三世。希无之与修空,其揆一也。有欲于无者,既无得无之分;施心于空者,岂有入空之照。而讲求释教者,或谓会理可渐,或谓入空必顿,请试言之,以筌幽寄。立渐者,以万事之成,莫不有渐。坚冰基于履霜,九仞成于累土。学人之入空也,虽未圆符;譬如斩木,去寸无寸,去尺无尺,三空稍登,宁非渐耶?立顿者,以希善之功,莫过观法性。法性从缘,非有非无。忘虑于非有非无,理照斯一者,乃曰解空;存心于非有非无,境智犹二者,未免于有。有中伏结,非无日损之验;空上论心,未有入理之效。而言纳罗汉于一听,判无生于终朝,是接诱之言,非称实之说。妙得非渐,理固必然。既二谈分路,两意争途;一去一取,莫之或正。

  寻得旨之匠,起自支安。支公之论无生,以七住为道慧阴足,十住则群方与能。在迹斯异,语照则一。安公之辩异观,三乘者,始篑之日称;定慧者,终成之实录。此谓始求可随根而三,入解则其慧不二。譬喻亦云,大难既夷,乃无有三;险路既息,其化即亡。此则名一为三,非有三悟明矣。生公云,道品可以泥洹,非罗汉之名;六度可以至佛,非树王之谓。斩木之喻,木存故尺寸可渐;无生之证,生尽故其照必顿。案三乘名教,皆以生尽照息,去有入空,以此为道,不得取像于形器也。今无量义亦以无相为本,若所证实异,岂曰无相;若入照必同,宁曰有渐。非渐而云渐,密筌之虚教耳。如来亦云:“空拳诳小儿,以此度众生。”微文接粗,渐说或允;忘象得意,顿义为长。聊举大较,谈者择焉。

  无量义经

  德行品第一

  萧齐天竺三藏昙摩伽陀耶舍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大转轮王、小转轮王,金轮、银轮、诸转轮王,国王、王子、国臣、国民、国士、国女、国大长者,各与眷属百千万数而自围绕,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烧香、散华,种种供养;供养佛已,退一面坐。

  其菩萨名曰:文殊师利法王子、大威德藏法王子、无忧藏法王子、大辩藏法王子、弥勒菩萨、导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花幢菩萨、花光幢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常精进菩萨、宝印手菩萨、宝积菩萨、宝杖菩萨、越三界菩萨、毗摩跋罗菩萨、香象菩萨、大香象菩萨、师子吼王菩萨、师子游戏世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精进菩萨、勇锐力菩萨、师子威猛伏菩萨、庄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是诸菩萨,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所成就。其心禅寂,常在三昧,恬安惔怕,无为无欲,颠倒、乱想不复得入,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得大智慧,通达诸法,晓了、分别性相真实,有无长短,明现显白;又能善知诸根性欲,以陀罗尼无碍辩才,请佛转法轮,随顺能转,微渧先堕,以淹欲尘,开涅槃门,扇解脱风,除世热恼,致法清凉,次降甚深十二因缘,用洒无明老病死等,猛盛炽然苦聚日光。尔乃洪注无上大乘,润渍众生诸有善根,布善种子,遍功德田,普令一切发菩提萌,智慧日月,方便时节,扶疏增长大乘事业,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住快乐微妙真实。无量大悲救苦众生,是诸众生真善知识,是诸众生大良福田,是诸众生不请之师,是诸众生安隐乐处,救处、护处、大依止处,处处为众作大导师;能为生盲而作眼目,聋劓哑者作耳鼻舌,诸根毁缺能令具足,颠狂荒乱作大正念;船师、大船师,运载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医王、大医王,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调御、大调御,无诸放逸行,犹如象马师,能调无不调,师子勇猛威伏众兽,难可沮坏。游戏菩萨诸波罗蜜,于如来地坚固不动,安住愿力,广净佛国,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菩萨摩诃萨,皆有如是不思议功德。

  其比丘名曰:大智舍利弗、神通目揵连、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弥多罗尼子富楼那、阿若憍陈如等,天眼阿那律、持律忧波离、侍者阿难、佛子罗云、忧波难陀、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阿周陀、莎伽陀、头陀大迦叶、忧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如是等比丘万二千人,皆阿罗汉,尽诸结漏,无复缚着,真正解脱。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遍观众坐,各定意已,与众中八万菩萨摩诃萨俱,从坐而起,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烧散天华、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从于空中旋转来下,四面云集,而献于佛;天厨、天钵器、天百味充满盈溢,见色、闻香自然饱足;天幢、天幡、天幰盖、天妙乐具,处处安置;作天伎乐,娱乐于佛。即前?跪,合掌,一心俱共,同声说偈,赞言:

“大哉大悟大圣主,  无垢无染无所著,
 天人象马调御师,  道风德香熏一切。
 智恬情怕虑凝静,  意灭识亡心亦寂,
 永断梦妄思想念,  无复诸大阴界入。
 其身非有亦非无,  非因非缘非自他,
 非方非圆非短长,  非出非没非生灭,
 非造非起非为作,  非坐非卧非行住,
 非动非转非闲静,  非进非退非安危,
 非是非非非得失,  非彼非此非去来,
 非青非黄非赤白,  非红非紫种种色。
 戒定慧解知见生,  三明六通道品发,
 慈悲十力无畏起,  众生善业因缘出。
 示为丈六紫金晖,  方整照曜甚明彻,
 毫相月旋项日光,  旋发绀青顶肉髻,
 净眼明照上下眴,  眉??绀舒方口颊,
 唇舌赤好若丹果,  白齿四十犹珂雪,
 额广鼻修面门开,  胸表卍字师子臆,
 手足柔软具千辐,  腋掌合缦内外握,
 臂修肘长指直纤,  皮肤细软毛右旋,
 踝膝不现阴马藏,  细筋锁骨鹿膊肠,
 表里映彻净无垢,  净水莫染不受尘。
 如是等相三十二,  八十种好似可见,
 而实无相非相色,  一切有相眼对绝,
 无相之相有相身,  众生身相相亦然。
 能令众生欢喜礼,  虔心表敬诚殷勤,
 因是自高我慢除,  成就如是妙色躯。
 我等八万之等众,  俱共稽首咸归命,
 善灭思想心意识,  象马调御无著圣。
 稽首归依法色身,  戒定慧解知见聚。
 稽首归依妙幢相。  稽首归依难思议。
 梵音雷震向八种,  微妙清净甚深远,
 四谛六度十二缘,  随顺众生心业转,
 有闻莫不心意开,  无量生死众结断。
 有闻或得须陀洹,  斯陀阿那阿罗汉,
 无漏无为缘觉处,  无生无灭菩萨地。
 或得无量陀罗尼,  无碍乐说大辩才,
 演说甚深微妙偈,  游戏澡浴法清池。
 或跃飞腾现神足,  出没水火身自由,
 如是法轮相如是,  清净无边难思议。
 我等咸复共稽首,  归依法轮转以时。
 稽首归依梵音声。  稽首归依缘谛度。
 世尊往昔无量劫,  勤苦修习众德行,
 为我人天龙神王,  普及一切诸众生。
 能舍一切诸难舍,  财宝妻子及国城,
 于法内外无所吝,  头目髓脑悉施人;
 奉持诸佛清净戒,  乃至失命不毁伤,
 若人刀杖来加害,  恶口骂辱终不瞋;
 历劫挫身不倦惰,  昼夜摄心常在禅;
 遍学一切众道法,  智慧深入众生根。
 是故今得自在力,  于法自在为法王,
 我等咸共俱稽首,  归依能勤诸难勤。”

  无量义经说法品第二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与八万菩萨摩诃萨说是偈赞佛已,俱白佛言:“世尊!我等八万菩萨之众,今者欲于如来法中有所咨问,不审世尊垂愍听不?”

  佛告大庄严菩萨及八万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是时,恣汝所问。如来不久当般涅槃,涅槃之后,普令一切无复余疑。欲何所问,便可说也。”

  于是,大庄严菩萨与八万菩萨即共同声,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欲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修行何等法门?何等法门能令菩萨摩诃萨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大庄严菩萨及八万菩萨言:“善男子!有一法门能令菩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萨学是法门者,则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是法门者,号字何等?其义云何?菩萨云何修行?”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门,名为无量义。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菩萨摩诃萨如是谛观,生怜愍心,发大慈悲,将欲救拔。又复深入一切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异如是法;法相如是,灭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恶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异灭者亦复如是。

  “菩萨如是观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复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复观即时生住异灭,如是观已,而入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于众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

  “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修一法门无量义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尔时,大庄严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法不可思议,众生根性亦不可思议,法门解脱亦不可思议。我等于佛所说诸法,无复疑惑,而诸众生生迷惑心,故重咨问。世尊!自从如来得道已来,四十余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之义,苦义、空义,无常、无我,无大、无小、无生、无灭,一切无相,法性、法相本来空寂,不来、不去、不出、不没。若有闻者,或得暖法、顶法、世第一法;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发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往日所说诸法之义,与今所说有何等异,而言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菩萨修行必得疾成无上菩提?是事云何?唯愿世尊慈愍一切,广为众生而分别之,普令现在及未来世有闻法者,无余疑网。”

  于是,佛告大庄严菩萨:“善哉!善哉!大善男子!能问如来如是甚深无上大乘微妙之义,当知汝能多所利益,安乐人天,拔苦众生,真大慈悲,信实不虚。以是因缘,必得疾成无上菩提,亦令一切今世、来世诸有众生得成无上菩提。

  “善男子!自我道场菩提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秽,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诸有垢秽。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众生诸烦恼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洗除尘劳等无差别,三法、四果、二道不一。善男子!水虽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来世雄于法自在,所说诸法亦复如是。初、中、后说,皆能洗除众生烦恼,而初非中,而中非后,初中后说,文辞虽一,而义各异。

  “善男子!我起树王,诣波罗奈鹿野园中,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四谛法轮时,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中间于此、及以处处,为诸比丘并众菩萨辩演宣说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今复于此,演说大乘无量义经,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善男子!是故,初说、中说、今说,文辞是一,而义差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善男子!初说四谛,为求声闻人,而八亿诸天来下听法,发菩提心。中于处处演说甚深十二因缘,为求辟支佛人,而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或住声闻。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诃般若、华严海云,演说菩萨历劫修行,而百千比丘、万亿人天无量得须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罗汉、住辟支佛因缘法中。善男子!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说法,至于今日,演说大乘无量义经,未曾不说苦、空、无常、无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来不然,今亦不灭,一切无相,法相、法性不来不去,而众生四相所迁。

  “善男子!以是义故,诸佛无有二言,能以一音,普应众声;能以一身,示百千万亿那由他无量无数恒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种种类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形。善男子!是则诸佛不可思议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萨所及,唯佛与佛乃能究了。

  “善男子!是故,我说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外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佛说是已,于是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自然空中雨种种花:天忧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又雨无数种种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于上空中旋转来下,供养于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天厨、天钵器、天百味充满盈溢;天幢、天幡、天幰盖、天妙乐具处处安置,作天伎乐,歌叹于佛。又复六种震动,东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亦雨天华、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天厨、天钵器、天百味、天幢、天幡、天幰盖、天妙乐具,作天伎乐,歌叹彼佛,及彼菩萨、声闻大众;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于是,众中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得无量义三昧,三万四千菩萨摩诃萨得无数无量陀罗尼门,能转一切三世诸佛不退转法轮,其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大转轮王、小转轮王、银轮、铁轮、诸转轮王、国王、王子、国臣、国民、国士、国女、国大长者,及诸眷属百千众俱,闻佛如来说是经时,或得暖法、顶法、世间第一法、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果,又得菩萨无生法忍,又得一陀罗尼,又得二陀罗尼,又得三陀罗尼,又得四陀罗尼,五六七八九十陀罗尼,又得百千万亿陀罗尼,又得无量无数恒河沙阿僧祇陀罗尼,皆能随顺转不退转法轮,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量义经十功德品第三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是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真实甚深!甚深甚深!所以者何?于此众中,诸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天、龙、鬼、神、国王、臣、民诸有众生,闻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无不获得陀罗尼门、三法、四果、菩提之心。当知此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之所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所以者何?一闻能持一切法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则为大利。所以者何?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有众生不得闻者,当知是等为失大利,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终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不知菩提大道直故,行于险径,多留难故。世尊!是经典者不可思议。唯愿世尊,广为大众慈哀,敷演是经甚深不思议事。世尊!是经典者,从何所来?去何所至?住何所住?乃有如是无量功德不思议力,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告大庄严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善男子!我说是经,甚深甚深!真实甚深!所以者何?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一闻能持一切法故,于诸众生大利益故,行大直道,无留难故。善男子!汝问是经,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住何所住者,当善谛听。善男子!是经本从诸佛宫宅中来,去至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住诸菩萨所行之处。善男子!是经如是来、如是去、如是住。是故,此经能有如是无量功德不思议力,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汝宁欲闻,是经复有十不思议功德力不?”

  大庄严言:“愿乐欲闻。”

  佛言:“善男子!第一,是经能令菩萨未发心者,发菩提心;无慈仁者,起于慈心;好杀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随喜心;有爱著者,起能舍心;诸悭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瞋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进心;诸散乱者,起禅定心;于愚痴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恶者,起十善心;乐有为者,志无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为有漏者,起无漏心;多烦恼者,起除灭心。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一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二,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是经者,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则能通达百千亿义、无量数劫不能演说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其是法,义无量故。善男子!是经,譬如从一种子生百千万,百千万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从于一法生百千义,百千义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无边之义。是故,此经名无量义。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二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三,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通达百千万亿义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出生入死,无怖畏想,于诸众生,生怜愍心,于一切法,得勇健想。如壮力士能担、能持诸有重者;是持经人,亦复如是,能荷无上菩提重宝,担负众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犹如船师身婴重病,四体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坚牢船舟,常办诸度彼者之具,给与而去;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虽婴五道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恒相缠,安止无明老死此岸,而有坚牢此大乘经无量义办,能度众生,能如说行者,得度生死。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三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四,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虽未自度而能度他,与诸菩萨以为眷属,诸佛如来常向是人而演说法。是人闻已,悉能受持,随顺不逆,转复为人随宜广说。善男子!是人譬如国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岁、若二岁、若至七岁,虽复不能领理国事,已为臣民之所宗敬,诸大王子以为伴侣,王及夫人爱心偏重,常与共语。所以者何?以稚小故。善男子!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诸佛国王,是经夫人,和合共生是菩萨子。若是菩萨得闻是经,若一句、若一偈,若一转、若二转,若十、若百、若千、若万、若亿万亿、若恒河沙无量无数转,虽复不能体真理极,虽复不能震动三千大千国土,雷震梵音,转大法轮,已为一切四众、八部之所宗仰,诸大菩萨以为眷属,深入诸佛秘密之法,所可演说无违无失,常为诸佛之所护念,慈爱偏覆,以新学故。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四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五,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受持、读诵、书写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是人虽复具缚烦恼,未能远离诸凡夫事,而能示现大菩提道,延于一日以为百劫,百劫亦能促为一日,令彼众生欢喜信伏。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譬如龙子始生七日,即能兴云,亦能降雨。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五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六,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受持、读诵是经典者,虽具烦恼而为众生说法,令得远离烦恼、生死,断一切苦。众生闻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与佛如来等无差别。譬如王子,虽复稚小,若王游巡及以疾病,委是王子领理国事。王子是时,依大王命,如法教令群寮百官,宣流正化,国土人民各随其安,如大王治等无有异。持经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若佛在世、若灭度后,是善男子虽未得住初不动地,依佛如是用说教法,而敷演之。众生闻已,一心修行,断除烦恼,得法、得果、乃至得道。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六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七,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得闻是经,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法修行,发菩提心,起诸善根,兴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恼众生,虽未修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然在前,即于是身得无生忍,生死烦恼一时断坏,即升第七地与大菩萨位。譬如健人为王除怨,怨既灭已,王大欢喜,赏赐半国之封,皆悉与之。持经男子女人,亦复如是,于诸行人最为勇健,六度法宝不求自至,生死怨敌自然散坏,证无生忍,半佛国宝封赏安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七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八,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有人能得是经典者,敬信如视佛身,令等无异,爱乐是经,受持、读诵、书写、顶戴,如法奉行,坚固戒忍,兼行檀度,深发慈悲,以此无上大乘无量义经广为人说。若人先来,都不信有罪福者,以是经示之,设种种方便,强化令信,以经威力故,发其人心,欻然得回;信心既发,勇猛精进故,能得是经威德势力,得道、得果。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即于是身,得无生法忍,得至上地,与诸菩萨以为眷属,速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不久得成无上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八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九,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有得是经,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众人分别、解说是经义者,即得宿业余罪、重障一时灭尽,便得清净,逮得大辩,次第庄严诸波罗蜜,获诸三昧、首楞严三昧,入大总持门,得勤精进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体遍十方国,拔济一切二十五有极苦众生,悉令解脱。是故,是经有如此力。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九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十,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若得是经发大欢喜,生希有心,即自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如说修行,复能广劝在家、出家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解说、如法修行,既令余人修行,是经力故,得道、得果,皆由是善男子、善女人慈心勤化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即于是身便逮无量诸陀罗尼门,于凡夫地自然初时,能发无数阿僧祇弘誓大愿,深能发救一切众生,成就大悲,广能救苦,厚集善根,饶益一切,而演法泽,洪润枯涸,以众法药练诸众生,安乐一切,渐见超登,住法云地,恩泽普润,慈被无外,摄苦众生,令入道迹。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十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如是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极有大威神之力,尊无过上,能令诸凡夫皆成圣果,永离生死而得自在。是故,此经名无量义也。能令一切众生于凡夫地,生起诸菩萨无量道芽,令功德树蔚茂、扶疏、增长。是故,此经号十不可思议功德力也。”

  于是,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及八万菩萨摩诃萨同声白佛言:“世尊!佛所说甚深微妙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是故,此经乃有如是十种功德不思议力,大饶益无量一切众生,令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各得无量义三昧,或得百千陀罗尼门,或令得菩萨诸地诸忍,或得缘觉、罗汉四道果证。世尊慈愍,快为我等说如是法,令我大获法利,甚为奇特,未曾有也。世尊慈恩,实难可报。”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于上空中复雨种种华:天忧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又雨无数种种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于上空中旋转来下,供养于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天厨、天钵器、天百味充满盈溢,见色闻香,自然饱足,天幢、天幡、天幰盖、天妙乐具处处安置,作天伎乐,歌叹于佛;又复六种震动,东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亦雨天华、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天厨、天钵器、天百味,见色闻香,自然饱足,天幢、天幡、天幰盖、天妙乐具,作天伎乐,歌叹彼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尔时,佛告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及八万菩萨摩诃萨言:“汝等当于此经,应深起敬心,如法修行,广化一切,勤心流布,常当殷勤昼夜守护,普令众生各获法利。汝等真是大慈大悲,以立神通愿力,守护是经,勿使疑滞,于当来世必令广行阎浮提,令一切众生使得见闻、读诵、书写、供养。以是之故,亦令汝等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与八万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即前胡跪,俱共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快蒙世尊慈愍,为我等说是甚深微妙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敬受佛敕,于如来灭后,当广令流布是经典者,普令一切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唯愿世尊,勿垂忧虑。我等当以愿力,普令一切众生,使得见闻、读诵、书写、供养,得是经法威神之力。”

  尔时,佛赞言:“善哉!善哉!诸善男子!汝等今者真是佛子,大慈大悲,深能拔苦救厄者矣。一切众生之良福田,广为一切作大良导,一切众生大依止处,一切众生之大施主,常以法利广施一切。”

  尔时,大会皆大欢喜,为佛作礼,受持而去。

  无量义经

 法华经与净土宗
《法华经》说“寿命长远”即指无量寿、阿弥陀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无量寿、即阿弥陀佛)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无量寿、即阿弥陀佛)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法轮;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法轮;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四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四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三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三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二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二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千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并散七宝塔中师子座上释迦牟尼佛及久灭度多宝如来,亦散一切诸大菩萨及四部众,又雨细末栴檀、沉水香等。于虚空中,天鼓自鸣妙声深远,又雨千种天衣,垂诸璎珞,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遍于九方众宝香炉烧无价香,自然周至供养大会。一一佛上,有诸菩萨执持幡盖,次第而上至于梵天。是诸菩萨以妙音声歌无量颂赞叹诸佛。
  尔时,弥勒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佛说希有法, 昔所未曾闻,
   世尊有大力, 寿命不可量。
   无数诸佛子, 闻世尊分别,
   说得法利者, 欢喜充遍身。
   或住不退地, 或得陀罗尼,
   或无碍乐说, 万亿旋总持。
   或有大千界, 微尘数菩萨,
   各各皆能转, 不退之法轮。
   复有中千界, 微尘数菩萨,
   各各皆能转, 清净之法轮。
   复有小千界, 微尘数菩萨,
   余各八生在, 当得成佛道。
   复有四三二, 如此四天下,
   微尘诸菩萨, 随数生成佛。
   或一四天下, 微尘数菩萨,
   余有一生在, 当成一切智。
   如是等众生, 闻佛寿长远,
   得无量无漏, 清净之果报。
   复有八世界, 微尘数众生,
   闻佛说寿命, 皆发无上心。
   世尊说无量, 不可思议法,
   多有所饶益, 如虚空无边。
   雨天曼陀罗, 摩诃曼陀罗,
   释梵如恒沙, 无数佛土来,
   雨栴檀沉水, 缤纷而乱坠,
   如鸟飞空下, 供散于诸佛。
   天鼓虚空中, 自然出妙声,
   天衣千万种, 旋转而来下,
   众宝妙香炉, 烧无价之香,
   自然悉周遍, 供养诸世尊。
   其大菩萨众, 执七宝幡盖,
   高妙万亿种, 次第至梵天。
   一一诸佛前, 宝幢悬胜幡,
   亦以千万偈, 歌咏诸如来。
   如是种种事, 昔所未曾有,
   闻佛寿无量, 一切皆欢喜。
   佛名闻十方, 广饶益众生,
   一切具善根, 以助无上心。”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无量寿、即阿弥陀佛)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者,无有是处。”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人求佛慧, 于八十万亿,
   那由他劫数, 行五波罗蜜。
   于是诸劫中, 布施供养佛,
   及缘觉弟子, 并诸菩萨众,
   珍异之饮食, 上服与卧具,
   栴檀立精舍, 以园林庄严,
   如是等布施, 种种皆微妙,
   尽此诸劫数, 以回向佛道。
   若复持禁戒, 清净无缺漏,
   求于无上道, 诸佛之所叹。
   若复行忍辱, 住于调柔地,
   设众恶来加, 其心不倾动。
   诸有得法者, 怀于增上慢,
   为此所轻恼, 如是亦能忍。
   若复勤精进, 志念常坚固,
   于无量亿劫, 一心不懈息。
   又于无数劫, 住于空闲处,
   若坐若经行, 除睡常摄心,
   以是因缘故, 能生诸禅定,
   八十亿万劫, 安住心不乱。
   持此一心福, 愿求无上道,
   我得一切智, 尽诸禅定际。
   是人于百千, 万亿劫数中,
   行此诸功德, 如上之所说。
   有善男女等, 闻我说寿命,
   乃至一念信, 其福过于彼!
   若人悉无有, 一切诸疑悔,
   深心须臾信, 其福为如此。
   其有诸菩萨, 无量劫行道,
   闻我说寿命, 是则能信受。
   如是诸人等, 顶受此经典:
   愿我于未来, 长寿度众生,
   如今日世尊, 诸释中之王,
   道场师子吼, 说法无所畏。
   我等未来世, 一切所尊敬,
   坐于道场时, 说寿亦如是。
   若有深心者, 清净而质直,
   多闻能总持, 随义解佛语,
   如是诸人等, 于此无有疑。


  “又阿逸多,若有闻佛寿命长远(无量寿、即阿弥陀佛),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无量寿、即阿弥陀佛),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呰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
  “阿逸多,若我灭后,闻是经典,有能受持,若自书、若教人书,则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罗树,高广严好,百千比丘于其中止,园林、浴池、经行禅窟,衣服、饮食、床褥、汤药,一切乐具充满其中。如是僧坊、堂阁,若干百千万亿,其数无量,以此现前供养于我及比丘僧。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我灭度后, 能奉持此经,
   斯人福无量, 如上之所说,
   是则为具足, 一切诸供养。
   以舍利起塔, 七宝而庄严,
   表刹甚高广, 渐小至梵天,
   宝铃千万亿, 风动出妙音。
   又于无量劫, 而供养此塔,
   华香诸璎珞, 天衣众伎乐,
   燃香油酥灯, 周匝常照明。
   恶世法末时, 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如上, 具足诸供养。
   若能持此经, 则如佛现在,
   以牛头栴檀, 起僧坊供养,
   堂有三十二, 高八多罗树,
   上馔妙衣服, 床卧皆具足,
   百千众住处, 园林诸浴池,
   经行及禅窟, 种种皆严好。
   若有信解心, 受持读诵书,
   若复教人书, 及供养经卷,
   散华香末香, 以须曼瞻卜,
   阿提目多伽, 薰油常燃之,
   如是供养者, 得无量功德,
   如虚空无边, 其福亦如是。
   况复持此经, 兼布施持戒,
   忍辱乐禅定, 不瞋不恶口,
   恭敬于塔庙, 谦下诸比丘,
   远离自高心, 常思惟智慧,
   有问难不瞋, 随顺为解说,
   若能行是行, 功德不可量!
   若见此法师, 成就如是德,
   应以天华散, 天衣覆其身,
   头面接足礼, 生心如佛想。
   又应作是念, 不久诣道树,
   得无漏无为, 广利诸人天。
   其所住止处, 经行若坐卧,
   乃至说一偈, 是中应起塔,
   庄严令妙好, 种种以供养。
   佛子住此地, 则是佛受用,
   常在于其中, 经行及坐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