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世音菩萨告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

(2025-06-03 09:15:20)
分类: 人生感悟
观世音菩萨告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

外国四部众皆发愿求生净土
《文殊师利发愿经》译后记云:“外国四部众,礼佛时多诵此经,以发愿求生净土。”

天竺(印度)三藏皆修净土法门

释慧日,姓辛,东莱人。唐中宗时,得度(剃度出家)。见义净三藏,诣西域求法,心慕之。于是泛舶渡海,经三年,得达天竺,礼如来圣迹,寻求梵本。慧日既阅历艰苦,深厌阎浮(娑婆世界)。因思何国何方,有乐无苦,何法何行,能速见佛?遍问天竺三藏,皆劝修净土法门,慧日闻已顶受。渐至北印度健驮罗国,王城东北有大山,山上有观世音像,有至诚祈请者,每见大士现身。慧日至山,叩头七日,又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夜,观音于空中现紫金身,长一丈余,坐宝莲华。垂右手摩慧日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唯(只有)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到彼国已,见佛及我,得大利益。汝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说已忽灭。慧日既困惫,闻已,精神顿壮。及登岭东归,计行七十余国,阅一十八年。开元七年,达长安,诣阙(皇宫),献佛真容、梵夹(梵文佛经)等。赐号曰慈愍三藏。慧日勤修净业,唱导一时。著《往生净土集》,行于世。天宝七年卒。将终,见莲华在前,状如日轮。  (出《宋高僧传》,《佛祖统纪》)
【其它版本】
释慧日。俗姓辛,东莱人。唐太宗朝得度(剃度出家)。寻遇义净三藏由西域回,夙夜咨禀,大通佛乘。每闻净说西域如来遗迹,飘飘然有万程收往志。至则天大足中,泛舶遐迈东南海中,凡三载。昆仑佛誓师子洲等诸国经过略尽。续至天竺,访善知识一十三年,承受法训,日无虚度。雪岭双林,又经四载。绵涉艰苦,深厌阎浮。因曰:“何国何方有乐无苦?何法何行速得见佛?”遍问天竺三藏,三藏皆赞净土。又曰:“净土教主(阿弥陀佛),悲深愿广。有欲生者,靡(同无)不遂愿。”日既闻之,喜跃自慰。
   迨至健驮罗国,其城东北有大山。山有观音像,凡专祈请,多得现身。慧日乃绝食七日,毕命为请。至七日满,夜且未央。观音于空中现紫金相,长一丈余,坐宝莲华。右手摩日顶,曰:“汝欲传法利人,又欲生于弥陀国土。汝但系念,孰不如愿?汝亦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说已无见。日以绝食日久,支体罢怠。由此辄复轻利。然日西迈至于东归,总二十一年。所历者七十余国。开元七年达长安。进佛真容梵夹等。感悟帝心。帝旌其德。号慈愍三藏焉。然日之志。动在净土。尝著净土文记五卷。为时宗信。其为潜心诱俗,与道绰、善导诸贤近之。天宝七年,卒于住寺。年六十九。全身葬于白鹿原之西岭。未卒前三日自言“目击莲华,如日轮焉。”——《净土往生传》卷中 

观音菩萨:净土法门,胜过诸行!

《唐洛阳罔极寺慧日传》:
    释慧日,俗姓辛氏,东莱人也。中宗朝得度,及登具足。后遇义净三藏,造一乘之极,躬诣竺乾,心恒羡慕,日遂誓游西域。始者泛舶渡海,自经三载,东南海中诸国昆仑佛誓师子洲等,经过略遍。乃达天竺,礼谒圣迹,寻求梵本,访善知识一十三年,咨禀法训。思欲利人,振锡还乡,独影孤征。雪岭胡乡,又涉四载。既经多苦,深厌阎浮(地球)。何国何方,有乐无苦。何法何行,能速见佛。遍问天竺三藏学者,所说皆赞净土。复合金口,极于速疾,是一生路,尽此报身,必得往生极乐世界,亲得奉事阿弥陀佛。 

   闻已顶受,渐至北印度,健驮罗国,王城东北,有一大山。山有观音像,有志诚祈请,多得现身。慧日遂七日叩头,又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夜且未央,观音空中现紫金色相,长一丈余,坐宝莲华,垂右手摩日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弥陀佛国,劝令念佛诵经,回愿往生。到彼国已,见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

  说已忽灭。日断食既困,闻此强壮。及登岭东归,计行七十余国,总一十八年。开元七年,方达长安。进帝佛真容梵夹等,开悟帝心,赐号曰慈愍三藏。生常勤修净土之业,著《往生净土集》行于世。其道与善导、少康,异时同化也。

   又以僧徒,多迷五辛中兴渠。兴渠人多说不同,或云芸薹胡荽,或云阿魏。唯净土集中别行书出云,五辛,此土唯有四。一蒜,二韭,三葱,四薤,阙于兴渠。梵语稍讹,正云形具。余国不见,回至于阗,方得见也。根粗如细蔓菁根而白,其臭如蒜。彼国人种取根食也。于时冬天,到彼不见枝叶。薹荽非五辛,所食无罪,日亲见为验欤。以天宝七年,卒于住寺。报龄六十九,葬于白鹿原,成小塔焉。(高僧传三集声德篇)


观音菩萨亲口说:净土法门胜过诸行!
 唐代开元间有慈愍三藏者,法名慧日,曾远涉印度求法,礼如来圣迹,寻求梵本,凡十三年,备尝辛酸,深厌娑婆,遍寻出离三界之道,天竺三藏皆劝修净土法门。后至北印度健驮罗国,王城东北有一大山,山上有观音像,虔敬祈请者多有灵应。慧日法师遂叩头七日,又断粮毕命为期。至七日夜,观音菩萨在空中现紫金身相,高丈余,坐宝莲华,垂右手摩其头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唯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到彼国已,见佛及我,得大利益。汝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
   慧日法师因感观音菩萨现前开示,信心大增,遂决定专修念佛,矢志净土。开元七年回国,为唐玄宗说法,开悟帝心,唐玄宗赐号慈愍三藏。慈愍三藏见当时禅者空腹高心,贬抑净土,乃撰《 往生净土集 》,勤修净业,盛倡念佛,以此为出离生死苦海之捷径,主张各宗皆会归净土。天宝七年卒。将终,见莲华在前,状如日轮。其净宗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据《宋高僧传》、《佛祖统纪》、《净土宗教程》)

昔有人问六祖大师:“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何利益?”
六祖答曰:“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出三界之径路。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是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诸大善信,但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在怀,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时时不离心。无事也如是,有事也如是。安乐也如是,病苦也如是。生也如是,死也如是,一念分明,即是彼岸,又何必问人觅归途。所谓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省庵大师云:
  一句弥陀,是斩群邪之宝剑。一句弥陀,是破地狱之猛将。
  一句弥陀,是照黑暗之明灯。一句弥陀,是渡苦海之慈航。
  一句弥陀,是出轮回之径路。一句弥陀,是脱生死之良方。
  一句弥陀,是成佛道之秘诀。一句弥陀,是换心髓之神丹。
《净土偈赞》: 
弥陀成佛至现在, 於今虽说经十劫。 
实比尘点久远劫, 久而更久之古佛。 
怜愍无明之长夜, 法身光轮无边际。 
示现无碍光如来, 影现於安乐界中。 
久远实成弥陀佛, 为救度五浊凡愚。 
示现释迦牟尼佛, 降生印度伽耶城。 

观音菩萨劝人念佛
  去年五月初,阿俊嫂的女儿阿兰因为流产,身体很不好。有一天血崩倒在床上,昏了过去,几小时后清醒过来, 向她妈妈说:“我刚才神志昏迷,恍惚去到一阴森森的地方,似是很远的地方,还是一直向前,半路上遇到一位青年女子长得非常端正庄严, 一把将我挡住,再伸手一推,我翻了一个跟头,爬起来时,我就骂她,你怎么无故推我,你叫什么名字?那女子就对我说:‘这个地 方不是你来的,赶快回去,你回家就会知道我的名字。’那女子说完后,就恭恭敬敬合起掌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我就这样清醒过来了。”阿俊嫂听说后,就对女儿说:“那女子恐怕就是观世音菩萨变化来救你的!可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 

  此后阿兰的身体就回复了健康。事后阿俊嫂来莲社看我,她把阿兰的经过告诉我,还问我为什么观音菩萨也要合掌念“阿弥陀佛”呢?观音菩萨不也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三圣之一吗?我就对她说:“观世音菩萨合掌念佛是教阿兰念,这就是现身说法,劝化你的女儿阿兰念佛啊!不念佛怎么能脱离娑婆苦海,免入轮回呢?从此,阿俊嫂的女儿也念起佛来了。

——林看治《念佛感应见闻记》

观音菩萨劝人念佛 
河南省通许县城关医院 马铭 

  我二姐,住开封市,中年丧夫,身体多病,异常悲痛,终日以泪洗面,时萌轻生之意,因儿子尚不能自立,故其意不决。一夜睡梦中,黑暗中忽见厉鬼无数,环伺其侧,面目狰狞,齐来索命,遂大呼母亲,母亲在侧毫无反应,忽记起小弟让她念“那摩阿弥陀佛”,情急之下,大声急念“阿弥陀佛”,方念几声,只见群鬼踪迹皆无,满室一片光明祥和,心中平静轻安。众菩萨环绕其前,皆着黄衣腰中系丝带,相貌庄严,后皆鱼贯而出,其中一白衣菩萨走在最后,临走时转过身来,用手指我二姐说:“念阿弥陀佛!”后与我说之,我说穿白衣者是“观世音菩萨”。

  一声佛号 群魔无踪, 黑暗煺去 一片光明。

  阿弥陀佛 与我同在, 一切恐惧 为作大安。

  观音菩萨 慈愍我等, 念佛第一 反复叮咛。

  名号功德 难思难量, 念佛忆佛 必定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