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因法师谈发愿

(2025-05-22 12:37:41)
分类: 人生感悟

圆因法师谈发愿

 

发愿最重要

     发愿是最最重要的!所以世尊在《阿弥陀经》里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咛我们“应当发愿”。经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今发愿今往生,已发愿已往生,当发愿当往生”大圣世尊在短短的阿弥陀经里,却一连四次不厌其烦地教诲我们,“应当发愿”,“应当发愿”,“应当发愿”,可见发愿是多么多么地重要啊!

     信愿具足,必生净土!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讲得非常清楚:“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念佛的人只要具足信愿,即使临终十念,亦决定往生。但为什么我们念佛的人很多,但往生的人却是很少?关键就在于他们在“信愿”上仍是含含糊糊,犹豫不决,贪恋娑婆,不愿往生。

    如果现在阿弥陀佛现身在我们面前,大开西方极乐世界之门,要接引我们去,当场愿意去的人还是少之又少!这是因为学净土的人,信,信得不深;愿,愿得不切;行,行得不力。依旧眷恋娑婆,对于世俗名利、儿女私情,种种牵绊,还是放不下的缘故。大家扪心自问:对于极乐世界,“信愿行”三资粮你具足了多少?对于娑婆世界的名利尘缘,你又放下了多少?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告诉我们二个字:‘放下’。《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心经》云:‘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阿弥陀经》教我们:‘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无量寿经》教我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教诸大菩萨普皆回向西方净土,全都是教我们要放下娑婆,求生净土。

    即使你拼命地研究止观,能够把天台教旨融会贯通,甚至你能把三藏十二部经典都能倒背如流,都没有用,还只是个具缚凡夫,还要生死轮回,要成佛还须修行三大阿僧祇劫。即使你什么都不懂,只要老老实实地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以深信切愿的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够一生成就,当生就超凡入圣。念佛法门真的是不可思议!奉劝诸君,栖心净土,息心念佛,至心求往生,不要再蹉跎有限的大好命光!

 

                普劝信愿念佛

 

  当深信吾人所住之娑婆世界苦已难堪,故名苦海;当深信西方确有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当深信多生以来,业障深重,非凭佛力,骤难出离;当深信持名念佛,定蒙佛慈摄受,求生决定现生蒙佛接引,得生极乐世界,随佛进修,决定成佛。由是坚定一心,愿离娑婆苦海,如囚犯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既具深信切愿,当力行念佛,誓不退惰。此信愿行,为往生极乐之三大要诀,缺一不可。蕅益大师云:“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欲决定生极乐世界,又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生品高下,乃视持名之深浅。”古今坐化立亡、上品上生者,皆信深愿切,而持名念佛功力之深者也。念佛方法,简而易行,信愿具足,十念必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