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州禅师:阿弥陀佛是十方诸佛之师

(2025-05-17 11:56:45)
分类: 净土故园

赵州禅师:阿弥陀佛是十方诸佛之师

 

    读禅宗书而不求甚解者,往往韩卢逐块,每每误解祖意,唐突古人。以此自欺尚可,欺人则太甚。如一般人只知赵州禅师(778年~897年)说过“佛之一字,吾不喜闻” ,“念佛一声,漱口三日”,却不知这是禅家解黏去缚的机锋转语,意在言外,答在问处。若死在句下,或作为禅宗反对念佛的根据,则无疑是谤佛谤祖,罪过弥天。殊不知《赵州禅师语录》中还有下文,鲜有人提及:

僧问赵州:“诸佛还有师也无?”师云:“有。”

   问云:“如何是诸佛师?”师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和尚受大王(指赵国父子二王,及燕王)如是供养,如何报答?

     州云:“念佛。”

如果不了解禅师之间机锋禅语的本义,又不知道赵州禅师还有对阿弥陀佛及念佛法门的肯定,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之师,便斗胆认为赵州禅师否定念佛,那可真是误解并诽谤祖师,贻误后学,其罪何极!

古代禅师真的排斥念佛、藐视净土吗?今人因何产生类似的误解?近代高僧印光大师曾作过精辟分析:

 

   “今人犹欲仗自力以了生死,而又高推禅宗,藐视净土,其故何哉?一则以少阅经典及《华严经》,或曾阅过,但不注意。二则不知禅家宗旨,无论问佛、问法、纵尽世间所有为问,答时悉皆指归本分,绝不在佛、在法、及在诸事上答。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若认做按事说者,则完全错会了也。是等辈人,喜自力而厌佛力。菩萨从初发心,经劫修行,六度万行,积累福德智慧资粮,直至圆满究竟成佛,智慧广大,功德巍巍,如何视佛力为无物,乃至唯恐避之不及?呜呼,无他,实业障深重,高心空腹,德浅福薄也!

   今人业深慧浅,每将直指本分之话,认做解义训文之词。如赵州云:"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个个认为实话,遂以念佛为不屑而藐视之。不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下,有问:"和尚还为人否?"州曰:"佛佛。"有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赵国父子二王,及燕王,均恭敬供养),如何报答?"州云:"念佛。"又僧问:"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如何是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及以佛佛为人,以念佛报恩,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皆是指归本分之转语。若将前之二语,认做实话而实行之,必至谤佛、谤法、谤僧,永堕恶道。若将后之三语,认做实话而实行之,必至业尽情空,现生证圣,往生上品,渐至成佛。

 

 

 

此二种话,各禅书均一齐同录。前二语,凡一切人,皆常提倡。后三语,吾数十年来,未见一人言及一句者。前后所说,皆归本分。后三句,纵不会赵州之意,其利益比会得赵州之意更大。以虽不会赵州之祖意,乃是遵如来金口诚言之佛教。前二句,纵会得赵州意,也不过是开悟而已,其去了生死尚大远在。

 

何以一人之话,会不得当做实话,其祸莫测,而人人提倡?会不得当做实话,其利无穷,而举世无闻?良由最初未遇真善知识,不在己躬(亲自)研究,一闻希奇相似辟驳之话,则中心悦愉,常常提倡。亦足见世人根性陋劣,业障深重。都是机锋转语,向上一着,闻稀奇相似辟驳的话,则内心欢喜,常常提倡;而符合佛陀经教的平实话语,则视为草木蔽屐,绝不提倡。唯以表面上说佛不好,说三宝不好之话为实义准绳,大快此辈之心,喜自力而厌佛力,于是大加效仿,要学祖师高明,“不着相”,所谓“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不见六祖大师后文“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遂藐视戒律,乃至执性昧相,呵佛骂祖,言净土只在心中,拨无西方净土,讥笑念佛人是“心外求土”,不知心即是土,土即是心,心外无土,土外无心,心,佛,土,是三无差别。试问,地狱有否?若承认有(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是佛法最基础的正知正见,假若不信,安敢说自己信佛。),何独无西方净土乎?地狱、娑婆、净土,皆自心所现,亦皆有实在相状,此谓性相不二,理事一如。

——印光法师《宗教不宜混滥论》

 

  印光大师:一切诸佛之师,原是阿弥陀佛

 

  十方一切诸佛师,原是西方阿弥陀。

  赵州冲口一句子,普令含识出娑婆。

 

  参禅上士,学佛高流,欲得无师之智,须知有师之法。昔有僧问赵州:“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如何是诸佛之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夫一切诸佛,所证所断,悉皆平等,毫无差殊。故《华严经》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如何赵州说阿弥陀佛,是十方诸佛之师,且道意旨如何?若能了彻,何幸如之。如或未了,请专持弥陀圣号。持至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双忘时,忽然平地失跌,蓦尔翻身起来,方知赵州道本大方,语出格外,不动干戈,坐致太平。

 

  一句南无阿弥陀,无尽法藏之总持。

  信愿行三若具足,即生定得证菩提。

 

  净土法门,彻上彻下,初机与后心共修。往生一事,资始资终,小凡并大圣咸趣。至圆至顿,最妙最玄。是华严末后归宗之一着,乃如来彻底为人之极谈。且勿论三关透彻,五眼圆明。纵饶证齐过去正法明,亦当亲近现在阿弥陀。其或参而未悟,悟而未彻。请将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当做本命元辰。时时系念,刻刻提持。忽然能所双忘,顿见心佛不二。方知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从兹消业系籍,生如来家。安住三德秘藏,常享法乐。遍入十方刹海,广度众生。

 

  ——《印光大师上堂法语(六十七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