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了悟子
了悟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8,448
  • 关注人气:1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本质内涵

(2025-05-07 09:12:59)
分类: 三界如狱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本质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净土易往而无人,关键是缺乏厌离心

   我们一些同修,如果在生活当中碰到一些挫折,或者忽然检查出了患有重病如癌症了。这时候他想到:哎呀!我要赶紧念佛求往生。后来经佛力加持,再复查癌症没有了——他就说是误诊了,那算了,我还得要干我的世俗事业。这是很多人的一种状态。可见生出真实的厌离心很难呐!

   西方极乐世界是“易往”——容易往生,万修万人去,但现状是“无人去”啊!佛说出这句话时,心是很悲悯、酸痛的。“无人去”说明什么?没有真实厌离娑婆、欣求净土的人啊!人们都在玩手段、搞虚假的东西,自欺欺人。所以我们对身口意三业不善的东西,要从真实心里面舍去它;对身口意三业善的东西,必须在真实心里面去作它。

  一、增强厌离心,净业才容易成功

   信、愿、行是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就是指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种心理状态,它来自智慧的观照。

  娑婆世界的众生都生活在八苦交煎里面,但往往很多人意识不到。娑婆世界意为堪忍——甘于忍受贪嗔痴三毒烦恼及种种不如意的苦难现实。如果能够敏锐地透过生命的现象知道它本体上的苦的话,就有点智慧了。进而了解“苦”是由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所招感,了解到因烦恼惑业感招五浊恶世的“依报”和陋劣身心的“正报”,我们自然就会生起一种强烈的厌离心。

  所以这种厌离心也是一种智慧的透显——是通过对现实的观照而产生厌离,这个厌离一定要有一个新的参照系,即要有一个超然的存在——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即一真法界。它其实也是我们清净心里面所升华出来的一种参照系,通过认知、接纳、信受、神往,而后才会产生的一种心理。所以厌离和欣求正好是一体两面——由厌离激发出了欣求,由欣求一真法界的清净,又带动了厌离心,彼此互相增上(正如死囚犯对监狱的厌离和对故乡的向往,净土行人亦复如是)。众生有的是从厌离心开始入道,有的是从欣求心开始入道,无论从哪个开始,它都会产生一种相互影响、增上互动的效果。

确实,如果净业行人对娑婆世界没有厌离心,他的愿就不恳切,就会贪生怕死,执着轮回。贪生怕死就是对“我”的执着,身见还没有看破,就有一种贪恋执着。就好像有的念佛人虽然也每天念佛,但实际上天天牵挂的是世间事业;还有的人甚至说“我现在没有时间学佛,等退休了再来学佛”等,这些都是不具备厌离心的表现。或者一段时间生意亏了,或生病了,这时候他好像有点厌离心;等到身体恢复健康,又继续忙于赚钱、当官,早把厌离心抛到九霄云外了。如果生活非常顺利,有功名利禄、娇妻美眷等,就认为“去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这个世间已经是我的极乐世界了”(很多人认为当下即是净土、往生不在临终,其出离心是否及格,临终能否往生,自己考虑吧)。

  所以,世间人一定要以苦为师,要有危机感,以此激发我们的厌离心。凡夫众生要生起厌离心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从增强厌离心下手,修行净业才容易成功。

 

二、为什么发不出厌离心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什么要厌离娑婆?这里有几个概念要了解清楚。印祖经常说,厌离娑婆,就好像一个监狱里面的囚犯,希望赶紧出离牢狱一样。我们就是这个囚徒,大一点说,整个三界就是牢狱,我们在三界里面出不去,不能做主。缩小到我们这个地球出不去,万有引力。再缩小在我们这个身体,我们身体也像一个牢狱,我们的心性透不出来。这些都是很苦的,不得自在、不得自由,种种苦难的煎熬、种种苦难的系缚,无常的逼迫。但是有一个自由自在的天地,那是正常的生命状态,由于我们一念无明,自己堕到了牢狱里面了,现在有个机会可以从牢狱里面出来,我们就要赶紧出来!

   但问题是我们迷惑颠倒,在牢狱里面呆久了,就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囚犯的角色,甚至把牢狱当成了自己的家,还沉湎其中不想出来,真是可怜悯者!《法华经》里面的“火宅喻”和“穷子喻”,实际上是佛给我们传达一个真实信息——真实的情况是“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这个火宅已经即将要倒塌,然而我们这些人,还在这个火宅里面玩耍、“享福”、还在那里做各种各样的所谓“事业”。孩子的父亲急坏了,就跑进来呼唤自己的子女赶快出来。但子女还不听话,认为呆在这里面还很好、很快乐。于是父亲也只有巧设方便,知道他们的习性和爱好,就告诉他们说:“你们出来吧!我这里有更好的玩具,有鹿车,有牛车。”子女们听说外面有更好玩的东西,才争先恐后出去,是这样离开三界牢狱的。

   为什么我们没有真正的厌离心?因为认知不到三界是苦难的牢狱,我们没有智慧,所以不能接受佛的教导。能不能把佛法真理落实在行动上,是衡量真假修行人的重要标准。你是否知道自己就是三界牢狱里面的囚犯,拖着沉重的镣铐,带上了手铐,每天经受苦毒的拷打,没有一刻的自由和喜乐。你一旦认知到,对三界牢狱的厌离、出离之心就油然而生,愿意赶快离开这个娑婆世界。

 

三、靠佛号加持,才能真正生出厌离心

    在东林寺,我有半年带了五个比丘来一天念八个小时,从早上四点钟开始到中午十二点,这八个小时佛号不断,念到最后这八个小时弹指间就过去,非常快地过去。我们准备在那住三年,然后因缘不具足到前面来搞管理事务了,所以就给中断了。但是我们体会到,这句佛号以一念转换百千万亿个妄想念头的转换功能不可思议,才深刻地感觉到阿弥陀佛对我们具有多么大的恩德。他老人家给我们这个佛号万德洪名,真正是他老人家无量劫以来,为度众生献出了多少的生命鲜血才成就了这句万德洪名。这句洪名里面具足智慧光,排遣我们的愚痴;具足欢喜光,能让我们改变瞋恚的心理;具足清净光,令我们淫欲的念头转化清净;具足不断光,让我们散乱放逸的心能够精进不间断;具足超日月光,照透我们无名黑暗的内心。名号所在之处就是弥陀光明注照之时,我们得到名号的注照,身心就柔软了,我们阿赖耶识的善根就会破土而出,我们就会生出厌离娑婆、求生极乐的菩提心。

    我们这世间的众生发出离心是很难的。无量劫以来就在这五欲六尘里面打滚,就在这个妄想杂念堆里讨日子过,而且认为五欲六尘是人身的幸福的本质内涵,就像厕所里面的蛆虫在大便里面往返感到其乐融融,不知道污秽。所以我们能认知到这个世界的污秽而出离它,本身要具有甚深的智慧才能产生这念出离心。我们有时候没有这个智慧,于是阿弥陀佛就用悲心,把令我们生起出离心的这个功德都在名号当中把它编好程序了。对这本人也有点小小的体会。原来我在支提山念过四十九天的佛号,念五百万声,对世间产生了一种极强的厌离心,就感觉这个世间太苦太苦,活了这么多年,竟然能够活过来,真是不堪回首。平时这种苦很难感觉出来,就在念了十多天以后就出来厌离心了,世间真是苦不堪言!

    所以我才深信,佛经里面谈到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功德包括令我们产生厌离和向往的心,都凝结在佛号当中了。我认为通过我个人小小的体验它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常常劝那些念佛的人,有没有信心、没有出离心,你还是老实的念佛,把我们全身心交给阿弥陀佛。当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的时候,实际上它就展示着我们一个苦难的众生,对一种绝对超验救度力量的全身心皈依。

 

   四、有甚深智慧的人才会有厌离心,厌离心即是无上道心

      如何发无上道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给我们开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世界。”你就从当下这一念,厌离娑婆世界的苦开始。这个比较亲切实在。

    有时候我们反照我们身体上的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以及我们所处的环境,种种的诸恶,这种苦难的逼迫。如果我们有一念厌苦之心,对这个苦能够厌,做到“厌苦”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情。一般的人在苦当中他不会去“厌”,他要么怨天尤人,要么苦中作乐,要么苦不以为苦,麻木不觉。要产生“厌”,这个“厌”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只有有甚深智慧的人,才会有厌离心。

    所以大乘经典中,佛教我们要用佛法、智慧来熏修我们的心,才能够对轮回的苦——八苦,生出厌离心来。那么就从当下这一念,厌离娑婆世界的苦开始,他厌离就有一个出离的愿望,出离到什么地方去,马上就对佛国净土产生了好乐,知道佛的净土能够快速圆满菩萨的菩提愿以及菩萨行。他发起“我要到净土圆满菩萨行”这样的愿,这样的心。到净土见佛得到无生法忍之后,再回到生死苦海来普度有缘的众生,他能发起这个心,这就叫“无上菩提心”。如果一下子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样的高度来发菩提心,有时候很难办到,那你就从当下厌离娑婆苦开始,还能够办到。

     莲池大师开示:“欲生彼国,须多善多福。今持名念佛,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也!故当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定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五、修行要有出离三界牢狱的道心

    我们的生命也像一种投资。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要盲目投资。要把我们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投注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那就是修道了生脱死。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命无常,所以要常行精进。“常”就是不间断,“行”就是行持,“精”就是专心致志、一门深入,“进”就是有进无退。

我们每个人是天生想放逸的。但是修道,就像一个人披上盔甲上战场,与百万魔军对决,是容不得懈怠的。所以我们要树立强大的动力机制,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这样才能做到精进不懈怠。

三界如牢狱,我们是囚犯。我们不自由,苦不堪言。认知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把精进勇猛的心发出来,与烦恼对决,出离三界。由五阴衍生为十八界,这就是我们凡夫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牢狱,我们是关在这个牢狱中的囚犯。原来我们不知道关在牢狱里面,现在知道了,就要常行精进,早日冲出去。冲出牢狱就是一个大光明、大智慧、大安乐的境界。所以我们要有出离牢狱这样的一颗道心。如救头燃,常行精进,我们今生就能得救了。

 

六、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应从哪方面痛下功夫?

   现代社会以市场经济为主,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功利主义,追求物质感官的享受,放纵贪欲,为牟取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是故,全球性的道德低落、风尚解体、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以及地震、火灾、海啸、瘟疫、战争等灾祸便接踵而至。吾人当深度思惟,生死无常,因果报应的法则,在这个时代表现得何等直白。刀上舔蜜的人,谨防刀割其舌。

   而对净业行人来说,在此浊世,宜从厌离心入手,观照娑婆秽土,众苦充满,“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观照一切有为法的苦、空、无常、无我,对此世间作火宅想、牢狱想、粪坑想、魔窟想。对极乐净土作故乡想、父母想、清凉池想、常乐我净想。以安养刹土之乐,回观娑婆世界之苦,厌离心自然深切。以娑婆世界的剧苦,遥观西方净土之极乐,欣慕心自会恳切。如病苦之思良医,如囚犯之思故乡,如乞儿之思慈母。有此般若正见,就会在五欲六尘中,获得一种抵御的保护层,如鹅鸭披上羽衣入水,不受水的沾染。

是故,修习念佛法门,般若正观至为重要,尤其是在污染日深的现代社会,这亦是信愿的本质内涵,敬希净业行人从此痛下功夫。具足厌欣,方能提起弥陀名号,如金刚王宝剑,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直透红尘诱惑之魔网,到达极乐莲邦。

 

七、世间一切都是梦,火宅茅坑大苦海,一刻不停求出离!

   学佛是要了解这个世间苦、空、无常、无我的,是要了解三界六道轮回的可怕,我们学佛是要了生脱死,学佛是要圆成我们本具的佛性,你先要把这个目标树立起来。世间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吉凶祸福都是在做梦:好一点是美梦,坏一点是恶梦。这些都要一概放下。佛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减劫的时代、末法的时代,是一代不如一代,一日不如一日,众生的这种谄伪机心越来越重,五恶、五痛、五烧是愈演愈烈,以后会演变到刀兵劫。所以这整个是一个大苦海,是一个火宅,是一个茅坑,这个地方是不容一刻地停留,我们赶紧要求出离,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已经给我们建立一个无有众苦、但受极乐的故乡,让我们去。至于这一辈子能活多少寿命,能不能赚钱什么的,你都可以放下。

 

八、生起出离心,生命在呼吸间

一个修行人的出离心和对世间的贪恋心,两者是此长彼消的关系。如果对于佛道有很强的好乐,对世间的贪恋之心自然就会淡化;如果对世间贪恋越来越强,出离心自然就会越来越淡,以致于无影无踪。所以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就好像光明和黑暗不能并存一样。

看看我们周边发生的事情,地震、瘟疫、癌症、空难、车祸、水灾、旱灾...... 难道我们就不会遭遇到吗?经常思维发生在身边的这些苦、空、无常的事,想象灾难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情形,你的出离心就会慢慢地生起。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她写到: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三天,我该怎样度过?佛教说得更精确,生命就在呼吸间!如果你时时想到生命就在呼吸之间,经常去思维生命的危脆、不牢固、无常、稍纵即逝,你把这种观念在你脑中熏修的非常牢固了,形成定解了,这时你的出离心自然就出来了。

   有了极强的出离心,这时你念佛求往生的心就如决江河,沛然莫御,句句佛号都具备了真信切愿,这样到了临命终时,自然蒙佛慈力,往生西方净土!

 

九、世间八苦交煎,不念弥陀更念谁?

   在所有的佛里面,唯有阿弥陀佛跟我们缘分最深,给我们的利益最大。我们了解了这一桩事情,就唯有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我们凡夫众生所应当竭尽全力去执持的了,当做本命元辰,命根子,救生圈啊。抓住他就得救了,离开他我们解脱就遥遥无期了。所以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你看祖师大德这种宗教情怀,是非常深厚的。只要说着西方极乐世界,眼泪就像雨一样的流下来,那种感动啊!他是观察到南阎浮提众苦充满了苦趣、恶趣、恶道啊。

    我们真的是备受八苦的煎熬,却对自己生存的境况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这种苦难还是没有看得很清楚。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我们每天二十四小时,没有一刻的安宁啊,真是苦树上挂黄连——苦上加苦啊!再加上这个世间种种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战争问题、生存压力问题、天灾人祸问题,现在的苦比古代又加剧了很多。我们要清楚这样的苦,知道这个火宅不容一刻的停留,知道这个魔乡不容一刻的停留,呆在这个世间是非常悲哀惨苦的,要生出深刻的厌离心,把它(厌离心)激活啊!

    你没有这个厌离心,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欣求心就很难成就啊!反过来说,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欣慕之心成就,也自然对娑婆世界的五欲六尘这种苦难的本质有深刻的厌离。所以这两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具有一种很深刻的情怀在里面。他对这个世间苦的悲痛,对西方极乐世界那种感动的泪水,他有这样的心态他才会念佛恳切啊!

     彻悟大师天分很高,对自己生命终极关怀是非常负责任的一个人。所以当他要去选择法门的时候,他可是了解的很多了,对世间的宗教、哲学、学说,他都了解过、都思惟过、都比较过;出世间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宗门、教下他也思惟过,而且去实践过,他都走了一遍。走了一遍,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不念弥陀更念谁?”最后他的结论就是念阿弥陀佛,不念弥陀更念谁啊?

    他常常开示念头,你念头落在哪个方面就是哪一个法界出来,你念阿弥陀佛就是佛的法界出来。那么一定要把念头放在一个最究竟利益的法界上,那当然念阿弥陀佛是最高的、最好的。你不念阿弥陀佛你念谁啊?

十、脱了臭皮囊,换成妙色身

我们确实要厌离这个身体啊,没有一点值得留恋的。我们身体是这样的肮脏,造粪的工具啊。再精美的饮食到了我们肚子里都变成大小便了。每天口里都是臭气啊,一天到晚搽点香水就能解决问题吗?

这种凡夫众生的地火水风的污秽,它是本质上的污秽。就是用四大海水来洗这个身体,也洗不干净。那怕把它洗到一个微尘,这个微尘都是臭的。这个身体还有什么贪念的?所以我们极大的厌离这个身体,是要神往换一个身体,换什么?换莲华化生的身体,金刚那罗延身,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要换这个身体啊。不要再有这个血肉的这个身体,太污秽了,太苦恼了。想一想,越想这个身体不值得留恋。

转换,靠弥陀的愿力,才能转换。这样到了西方净土,当下就有甚深的般若智慧,远离这种对身见的贪念、执着,我们本有的这种六种神通才显现出来。那么通过这六种神通我们来看,所有往生者都有这六种神通。如果我们知道西方净土所有的往生者都有这六种神通,我们就要老实一点了。我们做的每一个行为,西方净土的人都能看得到。我们讲的每句话,他都能听到。我们动的每个念头,他都能知道。所以还是做老实人更好。骗得了一般凡夫众生,骗不了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

所以当我们在这讨论四十八大愿的时候,西方净土那些往生者也都看着我们呢,也都在听着我们呢,也知道你心里在动什么念头啊,你是不是在这里专心致志地听,是不是又打妄想,想其他事情去了?而正因为佛菩萨有六种神通,所以才有能力加持我们。在末法的时代,能够讲经,能够听经,能够闻法欢喜,及至能够感动地掉下一滴眼泪,这都是佛菩萨加持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处处细微地来感知到佛菩萨与我们同在,在我们心里,和我们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

 

十一、如何培养出离心和恳切求往生的心?

问:学佛几年了,为什么生不起出离心和恳切求往生的心?有没有办法能很快培养出离心具足真信切愿?

答:学佛几年了为什么生不起出离心,你得问你自己啊!出离心和对世间的贪恋心,这是此长彼消的关系,手心手背的关系。你对于佛法有很强的好乐,自然就会淡化对五欲的追求;如果你对五欲的追求越来越强,你的出离心就越来越弱,这两者是很难并存的,就好像光明和黑暗不能并存一样。

怎么办?难道让我们生起出离心的机缘还少吗?你看看,地震、海啸、各种瘟疫、空难、车祸……生命就在呼吸间,三界火宅不容一刻停留!六道轮回更是险恶酷烈!你如果对这种苦、空、无常非常紧迫地加以思维,你的出离心就慢慢地出来了。出离心出来了,就如决江河,沛然莫御,就会带着恳切的真信切愿求往生了。如果没有出离心,总是觉得自己的生命还很长,这里的生活也不错,也很滋润,岂不知好景不长,来日苦多。

虽然有很多人死亡,却觉得死亡大概都是别人的事情,跟我无关等等。你是带着很多这样的侥幸的偷心,觉得修行慢一点没有关系。你要思维死亡无常——我明天就要死了!甚至我今晚就要死了!我马上就要死了!我怎么办?像海伦·凯勒,她写到:假如生命只剩下三天,你怎么度过这三天?生命只有一天,生命只有一个小时,生命就在呼吸间!一口气不来便成隔世。所以你就参究“生命在呼吸间”,你对这个非常刻骨铭心了,你的出离心也就出来了。

 

十二、归去来兮,魔乡不可停!

这个时代的共业就是这样恶劣,你也没有办法阻挡的时候。想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猛利的出离心啊!感叹“归去来,魔乡不可停”啊!无量劫的轮回,无有休止啊,“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般城(极乐世界)!”

在我们中国,你只要看看种种的现象,杀盗淫妄是这样普遍;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看到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你才知道什么是“法弱魔强”,那真的百分之百是魔乡啊!不容一刻停留啊,这种火宅感,已经是猛然的点上了烈火,已经烧到面前了!

“三界无趣,犹如魔窟,险恶苦毒,不可久住!”

你能思维到这一点,而且生命是这样的无常,这样的危脆,明天是不是活在这个世间都没有把握的时候,你还打什么妄想啊?赶紧念阿弥陀佛,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啊,把自己交给阿弥陀佛,随时启程往生净土。

最近我们寺院有一个比丘往生了,29岁,大家都觉得很可惜,而我倒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啊,这叫提前释放啊!(热烈鼓掌)你本身就是牢狱里面的一个囚犯,现在提前让你走,你还可惜什么呀!所以我们要有这么一种坚定不移的、毫不含糊的出离之心。你这样就好办了。

可是现在有些人很糊涂,我们有一个老居士得了病,他开始到医院里还很恳切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真的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但是在关键时刻,他忽然对阿弥陀佛说:“哎呀,我的孙子还没有考上大学,等我孙子上大学我再走吧!”他这一说,那阿弥陀佛很慈悲啊,恒顺众生,你不想走佛也不能硬拽着你走,到时候你还要控诉阿弥陀佛害了我的命!那就不对了!他就活过来了,但活过来了也是半身不遂,他的儿子孙子推着车到我这里,他还说:“哎呀,我这次差点死啊,我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慈悲呀,还让我活着啊!”我说:“你老人家可是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会,你活在娑婆世界干吗啊?!”“活着我要为大家作一个榜样啊,念佛我能活下来。”这个没办法,做榜样是念佛往生才是好榜样,这个你念佛活过来坐在轮椅上有气无力,这是作什么榜样?

关键时刻贪生,实际上他还是贪生怕死。不行啊!这就是信愿问题都没有解决呀!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深可怖畏!

三界可恶,犹如魔窟,险恶苦毒,不可久住!

 

十三、厌离娑婆要彻骨彻髓!

为什么净土法门讲信愿?这个愿就是厌离娑婆。这厌离娑婆不是在口头上说的,而是在内心深处要把它厌离到彻骨彻髓的程度。

家亲眷属、恩恩怨怨等等,都要彻底地放下,你才能够念佛上轨道。由于强顺人情,勉就世故,所以今天还在轮回,还在这里打哄过日子,还在迷惑颠倒。

“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我们对这个无常至速——但念无常,有没有切身的感受呢?很难有。“无常”就是死亡的意思。死亡马上就要到来,死亡不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而是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遭遇的事情。怎么不把“死”挂在额头上去思惟它?

原来有一个老人死了去见阎王爷,见了阎王爷他就指责:“你让我过来,为什么早不给我通个信呢?”阎王爷说:“我已经给你通了几封信了。你的眼睛昏花的时候,这就给你发的第一封信;你的耳朵慢慢地聋了,听不到声音,这是给你发的第二封信;你的牙齿慢慢地都掉光了,这是给你发的第三封信;以后你身体五脏六腑都日益衰退,骨头硬了,走都走不动了,这些都是给你发的一封一封的信,你怎么说我没有给你发信?”说得这个老人无话可言。

但是到阎王爷那里报到的还有一个年轻人,他就有话说了:“你给这个老人发了这么多信,还有道理。你看我的眼睛很明亮,耳朵听声音也很清楚,牙齿也很完整,身体很健康,那你为什么没有给我发信呢?”

    阎王爷说:“我也给你发过信,你自己没有察觉到而已。你东面的邻居、一个四五十岁的人死亡,你知不知道啊?”他说,“知道。”“这不就是给你发的第一封信吗?”说:“你西面的邻居、一个二三十岁的人死亡了,你知不知道?”“知道。”“这是给你发的第二封信。还有不到十岁的人,还有在孩提、婴儿时死亡的人,这不都是给你发的信吗?”

所以,一匹良马,不需要鞭子抽在身上,一见到鞭子的影子,它就会驰骋。而一匹劣马必须要用一个铁锥——一直要锥到皮肤里面,才有所痛感,这是一匹多么驽劣的马呀!我们对这个无常的感觉,一定要把一切众生生命的无常看成是自己生命的无常。

你到医院太平间去看看,你去感受一下大地震的情况,你去感受一下海啸——海浪把所有的人吞噬下去的情况……这些就能真正让我们感受无常迅速,这种急迫感就会调动起来。到了这个时候,你就会赶紧韬光敛迹,赶紧去一心一意念佛,赶紧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丧考妣,如救头燃,不敢再有一刻的耽误。这才是真念佛人的心态和行为!

 

十四、今生是轮回的最后一生!

凡夫众生要住在五浊恶世度化众生是不可以的,这就好像一大块的冰山,你想用一碗开水把它融化,你浇下去好像融化一点,过点时间之后你一看,那个地方冒出来的冰块,比其它地方还要高,这就是净土法门两土世尊知道五浊恶世、轮回不停,赶紧让我们解决分段生死问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闻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不仅正报的佛菩萨讲经说法,依报的器界也在讲经说法,就能快速地悟证无生法忍。

     悟证无生法忍至少是圆教初住菩萨,圆教初住的菩萨再到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乘着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加被,以及自己的发愿再回来度脱众生,这是可以的。这时他不会被五欲六尘所侵染,他的道业有进无退,他在这里是完成普贤十大愿王的修持,他就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而不会到三恶道里面去。

如果没有断见惑、思惑,想要住在娑婆世界弘法利生,这是净土法门不许可的。所以有些人发愿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行菩萨道度众生,断烦恼成佛——其他的宗派这样说,我们也不好去指责人家。但如果你是一个念佛人,我们会明确告诉你,你绝对不能发这个轮回的愿。一定要发往生净土的愿?今生是最后一生,今生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度化众生,等到了极乐世界成佛以后再回来,这样可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