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了悟子
了悟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2,147
  • 关注人气:1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诸佛皆从念佛生

(2025-04-19 14:54:47)
分类: 净土故园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诸佛皆从念佛生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据师子座,说深妙法。师礼二圣,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何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

 

     文殊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师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师顶,为授记莂:“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陀。师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此系法照大师,亲到竹林圣寺,蒙二大圣所开示者。

 

五台,乃文殊应化之道场;文殊菩萨乃七佛之师,自言:“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密,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过去诸佛,尚由念佛而生,何况末法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藐视念佛,而不肯修!意欲一超直入如来地,而不知欲步五祖戒、草堂清之后尘(转世为人),尚不能得乎!——《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文殊菩萨说诸佛皆从念佛生

印光大师

   文殊乃七佛之师,自言: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过去诸佛,尚由念佛而生,何况末法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藐视念佛,而不肯修,意欲一超直入如来地,而不知欲步五祖戒、草堂清之后尘(大禅师死后转世为人),尚不能得乎?

    禅宗自梁发源,其教人亲见自性之法语,语虽高超玄妙,犹有文义。六祖之后,南岳、青原二祖,遂用机锋转语,唯恐人以解义为悟,而不能实证,故以此法,杜妄充悟道之弊。而其参究工夫,大非易易,多有数十年尚未彻了者。赵州八十岁,尚南北参学,故云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可知此种大根行人,尚如是之勤劳,况根性下劣者乎?至宋代禅道仍大兴,而实证者则寥寥无几。

   念佛一法,唯放下狂妄知见者,方能得益。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净土。纵令以死见逼,令其改辙,亦不可得。如此方才算是聪明人,方才能得实益。否则由多知多见,不能决疑。反不如老实头一无知识者,为易得益也。     ——《印光法师文钞》• 复卓智立居士书一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未成佛前,皆当修习净土法门。我辈既不能断惑证真,仗自力了生死。若再不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则纵有所修,皆归人天福报。欲了生死,当在驴年(十二相中无驴年,意思是永不可能)。而人之死期,谁能自主?故当汲汲以专修净业也。自既修净业,当教眷属通修净业。一以利彼,一以防己临终,被不会念佛之眷属破坏正念,致不得往生。

    当依佛智慧所说之净土法门,自行化他,同种善根,同修净业。念佛在对治烦恼习气。烦恼习气减一分,即念佛功夫进一分。念佛时自念自听。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注重于听之一法耳。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 卷二复德培居士书一》

 

佛经中关于“诸佛皆从念佛生”的圣言量:

 

《般舟三昧经》云:“三世诸佛,念弥陀三昧,得成正觉。”

 

《月灯三昧经》云:“十方三世佛,现在过未来,皆以念佛因,得成无上觉。

 

《大集经》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坐禅三昧经》:“菩萨坐禅,不念一切,唯念一佛,即得三昧。”

 

《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

 

《大悲经》云: 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盘界,不可穷尽。”

 

《妙法莲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楞伽经》云:“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法身及报身,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云:“(阿弥陀佛)是本久远实成,本有法身常住。……久远实成,法身常住。无量寿佛者,岂异人耶?今日世尊,我身是也。”

 

《无量寿庄严经》云:“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观无量寿经》云:“念阿弥陀佛即念十方诸佛,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云:

 

 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

 

 

十方世界的佛,都是从极乐世界来的!

 

  实叉难陀法师所译的《大乘入楞伽经》中言:“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法身及报身,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同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所译的《入楞伽经》中言:“报相佛实体,及所化佛相,众生及菩萨,并十方国土,习气法化佛,及作于化佛,是皆一切从阿弥陀国出。

 

  佛在经中讲到,十方世界所有的刹土,无论是法身佛报身佛还是化身佛,都是从无量寿佛极乐世界中出来的。关于十方世界所有的佛,都是从极乐世界出来的,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少的学佛人纵然见到佛在经中这样讲,也觉得难以理解甚至不能接受。对净土的殊胜处,不能理解是很正常的。因为净土法门是无上甚深的第一最胜法门,若不是宿世善根极为深厚的人,又怎么能够当下深信佛语而无疑惑呢?

 

  不少人因为看到《阿弥陀经》当中,讲到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便肤浅的认为十方世界的很多佛,成佛都要比阿弥陀佛更早,那怎么可能十方佛是从极乐世界出来呢?对于研习经义,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避免依文解义。若只是一味的依文解义,那真的是三世佛冤了。

 

  在《法华经》里面,便谈到释迦牟尼佛久远劫早已成佛。从迹上讲,释迦牟尼佛这一世成佛。但从本上来讲,那是久远劫早已成佛。对于成佛久近之事,切不能死执迹门,而忽略本门。若执迹而忽本,那难免要犯偏执的过失。要知道阿弥陀佛久远劫早已成佛,法身常住,来无所来,去无所去,不生不灭,无过去现在未来,但以酬愿力度众生,示现在西方极乐净土,于今十劫。切记,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于今十劫,那只是在迹上示现的。正如《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所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于今十劫。”

 

  同样,《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中言到:“世尊告阿难曰:‘彼法藏比丘,为度十方世界,一切有情,虽起超世愿,修无量大行,是本久远实成,本有法身常住,无量寿佛,以不可思议威神力故,遍满十方世界,为教化安立无数有情,住于无上真实之道,常以四威仪,化作一切:或为刹利国王、转轮王,或为长者居家、尊姓豪贵,或为六欲梵天王等,或为地狱、饿鬼、畜生、修罗身。阿难!彼久远实成、法身常住、无量寿佛者,岂异人耶?今日世尊我身是也!愍念汝等一切有情,无明大夜暗故,从彼安养无为界,示现此恶时恶世界中,迦耶王舍等,说彼佛名号不可思议功德因缘。是谓难值、难见、难得、难闻。是故若有有情,闻此经者,皆应信受,如法修行。’”

 

  从佛经中我们看到,本师释迦牟尼佛特别在经中强调,他就是从极乐世界出来的。且本师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的根本目的,所谓的一大事利益因缘,就是为了宣讲求生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中也言到:“世尊告阿难曰:‘如来所以兴出于世间,说彼佛不可思议、真实功德、光明名号利益大事因缘。是故我说难值、难见、难得、难闻。若有众生,有闻此法者,皆应信顺,如法修行。’”

 

  所以我们对净土法门,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佛经中已明确的指出,十方世界一切的佛,都是从极乐世界来的。由此更加可知,十方世界一切的众生,若是舍弃净土法门,那根本就不可能圆满成佛。净土法门是释迦牟尼佛兴出于世间的本怀所在,这是十方世界一切佛所宣讲的最至高无上,且最难信受的第一法门。

 

  正如《佛说无量寿经》中言:“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

 

  若对这样无比胜妙的净土法门,还生不起信心,那只能说明你的善根福德太浅了,业障太重了,所以才无法相信最极殊胜的第一法门!曾有人问莲池大师:“人不肯念佛求生净土,是何缘故?”师答曰:“福薄。”

 

 

 

 

 

“诸佛皆从念佛生”及“地藏菩萨是古佛示现”之经证

 

先看这几部经文:

《般舟三昧经》云:“三世诸佛,念弥陀三昧,得成正觉。”

 

《月灯三昧经》云:“十方三世佛,现在过未来,皆以念佛因,得成无上觉。”

 

《观佛三昧海经》云:“佛告阿难:汝今善持,慎勿忘失。过去未来,三世诸佛,是诸世尊,皆说如是念佛三昧。我与贤劫诸大菩萨,因是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智,威神自在。如是十方无量诸佛,皆由此法,成三菩提。”

 

       这几段经文说得非常直白了。下面这几段虽没说是念阿弥陀佛,但也说明“念佛”是“成佛”之因种:

 

《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云 :“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

 

《大悲经》云: “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妙法莲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再看: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云:“世尊告阿难曰:如来所以兴出于世间,说彼佛不可思议、真实功德、光明名号利益大事因缘。是故我说难值、难见、难得、难闻。若有众生,有闻此法者,皆应信顺,如法修行。”

 

      注意《因缘经》这段经文哦,结合【《妙法莲华经》“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为诸众生开示悟入如来知见。”】这段经文对照着看,“说彼佛不可思议真实功德光明名号利益”和“为诸众生开示悟入如来知见”同是如来出兴于世之本怀!妙不妙?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中又云:“(阿弥陀佛)是本久远实成,本有法身常住。……彼久远实成,法身常住,无量寿佛者,岂异人耶?今日世尊,我身是也。愍念汝等,一切有情,无明大夜暗故,从彼安养无为界,示现此恶时恶世界中,迦耶王舍等,说彼佛名号不可思议功德因缘。”

 

       经中明确说了,释迦佛其实是阿弥陀佛的应化身,为了救度有情,从极乐世界来到娑婆世界说弥陀名号利益、宣讲净土法门、劝众生念佛的!

《楞伽经》云:“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这段经文更是广大殊妙!十方刹土,一切法报化佛,都是从极乐世界中出!那极乐世界不就是法界藏土,阿弥陀佛即是毗卢遮那,即是卢舍那,即是法界藏身嘛?

       再看下面这些经文:

《无量寿庄严经》云:“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观无量寿经》云:“念阿弥陀佛即念十方诸佛,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云:“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

 

《大集经》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坐禅三昧经》:“菩萨坐禅,不念一切,唯念一佛,即得三昧。”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

 

       正如印光祖师所总结的:“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增广卷第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

 

       因阿弥陀佛是法界身,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所以,十方众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即是往生十方世界;极乐世界无量菩萨前往十方世界现佛身,再劝化十方众生念佛求生极乐。

 

       印光祖师云:“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  

 

       关于“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补充一段经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第三十九:“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十法云地;若广说者,假使无量阿僧祇劫亦不能尽。佛子,菩萨住此地(十地),多作摩醯首罗天王,于法自在,能授众生、声闻、独觉、一切菩萨波罗蜜行,于法界中所有问难无能屈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佛智)。”

 

      这一段华严经文讲得很透。十地菩萨已经于法自在,能行一切菩萨行,说法度生无碍,一切事修因缘行不离念佛、不离忆念佛智。可知,所谓“念佛”,不仅仅是,也非拘泥于事相的“口念”或“外在的佛”,而是安住真如本体,时时会归真如理,忆念法身。内,安住真如,外,广修六度。同时的,“不离”。贯通整个成佛之道。

      至于地藏菩萨是古佛再来的经证,请看这段经文: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毗卢遮那佛道场众故,示菩萨形,来在会坐。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萨,灭诸盖菩萨,宝手菩萨,大慧菩萨,普贤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词萨而为上首。”

 

       由此可知,地藏菩萨是古佛再来,亦是《阿弥陀经》中出广长舌相印证赞叹念佛法门的十方诸佛之一,亦是《楞伽经》中“极乐界中出”的十方佛之一,自然也是念佛成佛的。

       以佛教一公案作结——

       法照大师(净土宗第四代祖师)五台山遇圣:

       法照顶礼二大士(注:二大士,即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两位菩萨正是华严经中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胁待。普贤菩萨主理门,文殊菩萨主智门。这两位菩萨劝念弥陀,妙不妙?),请问:“末代凡夫,去圣遥远,未悉该修何法门?”文殊菩萨答:“诸修行门中,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最为径要。忆我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佛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门,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为诸法之王,汝当念诸法之王,无令间断。”法照又问:“当如何念?”文殊答:“此世界而西,有佛名阿弥陀,彼佛愿力,不可思议,后世众生,有称其名号者,命终之后,决定往生彼佛国土,速证菩提,永不退转。”

       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之人,先要识得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后遍阅经论,皆足以为发明净土之义,与切修净土之行。 若不知净土之所以然,则一经研穷经教,便以经教之义理为高深,以净土之义理为浅近。而正助倒置,或将净土置之脑后。则只可种未来得度之益,决难现生即了生死,预会于诸上善人也。

念佛不昏沉即散乱,是以泛泛悠悠之心了事之现象。若能如堕水火,遇盗贼,以急求救援之心念,自无此种毛病。宜分做几期,某时研究,某时持诵。研究不得逾限。否则研究觉得有滋味,便成天研究。不但有妨念佛,或恐用心过度,因兹受伤。所谓翻嫌易简却求难,弄巧成拙深可怜。现今人心坏极,外面行走,纵无有祸,亦甚 危险。汝若能知此意,则念佛之心自切,研教之心自淡。何以故,以在患难中,不暇撄心于知见之解路也。 又宜常以此诫儿女媳妇,令彼各各每日念佛及观音。 果能全家悉生惊惧,志诚念佛及观音名,当不至罹祸。否则,欲永无祸,诚难可必。教儿一事,关系极大。教女比教子更加要紧。以女若贤,在家则可令 兄弟姊妹相观而善。出嫁则相夫教子有法,俾夫与儿女皆为贤善。若女子失教,其祸有不可尽言者。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复某居士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