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相超过觉观境,决定有但不可得!
(2025-03-19 10:40:02)分类: 圣贤遗教 |
《金刚经》: “应观法界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识境,故彼不能了。” “如来导师体,法性法界身。法性(实相、法身、觉性、佛性)不可见,真如深难测。”“法性不可见,法体不可知。”
佛说解节经·实相(超)过觉观境(决定有但不可得,好比眼睛能见一切,但不能自见)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尔时,昙无竭菩萨白佛言:“世尊!从此娑诃世界,向东最远极东方世界,过七十七恒河沙数世界,有世界曰善名闻,佛号广大善闻修伽陀住处。我于一时,往彼佛所,即于彼中见一方地,有七十七千诸外道众,以师为先聚集而坐,为欲思量诸法实相。时外道众思惟称量,简择安立诸法实相,依其所学求觅实相,无能得者。起种种执,相违斗诤,乃至言相违害,由口刀杖,互相伤毁,便各分散。我见此已作是思惟:‘希有,希有!诸佛世尊,出于世间,由佛出世,过觉观境,甚深法相,通达觉了,皆得显现。’”
菩萨说已,佛即告言:“如是实相(超)过觉观境。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何以故?我说真实,但是圣人自所证见;若是凡夫觉观境界,自他可证。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超)过于一切觉观境界。
“复次,我说真实,非相行处;一切觉观缘相行处。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过觉观境。
“复次,我说真实,不可言说;一切觉观但由言说。故知实相过觉观境。
“譬如有人,尽一期寿恒食苦味,复能觉观、比度、忆持蜜等甜味,无有是处。
“如是诸人,在于觉观,复能思量、比度、忆持非觉观境,无有是处。”
佛说经竟,重说偈言:
“自证无相法, 离言绝四事,
无诤法通相, 过诸觉观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