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损常住,罪堕地狱
(2025-01-23 10:27:46)分类: 因果轮回 |
侵损常住,罪堕地狱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摘录)
【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世间的偷盗,你偷一个人的,你欠一个人的债。这一生你夺取别人的,你来生要还他,这是一定的道理,因果报应。我们夺取,将来在来生遇到缘了,我们财物也被别人夺取。我们要去侵占别人的,将来别人也侵占我们的。所以人与人之间有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生生世世永远搞不完。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麽?就是讨债还债、报恩报怨来的。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恩要报,怨算了,不要再搞,就把这个帐消了;我们欠别人的要还,别人欠我们的不要了。把这个帐从这一生都把它了结了,这样才能专心念佛,才能够往生净土。如果你恩怨债务常常记在心里面,到时候佛来接引拉都拉不动,你在这个世间事没有完,这种事是没完没了的。
欠一个人的,你还一个人,这事好办。如果是地方政府的,譬如说这一个城市、这个地区公共的设施,你要是盗取麻烦就大了。为什麽?结罪要知道,公共设施是这一个地方人,纳税的财物来建设的。你要盗取,这个债主,这一个都市的人都是你的债主,你一个一个的还,你要还到什麽时候才能还完?诸位一定要晓得,公共设施,决定不能盗取,罪太重了。如果这个设施是国家做的,麻烦就更大了,将来结罪,全国人都是你的债主。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个罪的轻重,随便破坏公共设施,这个罪太重太重了,这是向一国人结罪。寺院庵堂叫三宝物,这个罪比盗一个国家财物的罪还要重,为什麽?它是通十方,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出家人都有分,你这个结罪要向尽虚空、遍法界结罪,这麻烦更大了。所以,盗三宝物,哪怕盗一针一线、一草一木,都堕阿鼻地狱。有人说,这个好像太不合道理了,一草一木、一针一线算什麽,为什麽有这麽重的罪?你一想它主人是谁?你就明了。它主人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出家人,你向他们结罪。
盗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限於偷盗,盗在佛经里面的解释叫“不与取”。常住负责管理的人,他要权衡、要衡量,你要的东西该不该给你;该给你,他要不给你,他犯戒,他也犯盗戒,他据为己有,故意刁难不给你;不该给你,他给你也犯戒,所以相当不容易。管理三宝的财物,一不小心就造严重的果报,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我们如果说浪费三宝物,也是这个戒条。我们为三宝节省一分钱,是你自己种福,你种的福很大很大。为什麽?你是供养十方一切出家人,在他们面前修福;换句话说,你要是浪费侵损,你这个罪过就很重。可惜今天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愈来愈少了。现在谁讲戒律?讲戒律人家骂你。你讲戒律,一个听众都没有;但是那是讲真话。所以地藏菩萨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过分。念念在造罪业,念佛往生谈何容易,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要警惕,要晓得果报的严重性。
【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前面两句这是举罪。『沙门』是修行人,并不是指僧尼,僧尼比沙门更殊胜。「沙门」,在家居士都可以称沙门,这两个字是梵语音译,它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所以出家、在家都可以称沙门。你只要认真修行,如理如法的修行人都可以称为沙门。沙门这个名称在印度是普通的称呼,所有一切的宗教徒,不一定是佛教,只要认真学习断恶修善,通常都称沙门。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沙门就变成中国佛教出家人的通称,可是诸位要晓得它通在家,称沙门是比较谦虚一个称呼。他装作沙门,他不是真的修行,装著修行目的必然是欺骗众生。这一段经文青莲法师在科判里面,把它判作破戒诳人,诳是欺诳、欺骗人。
下面这是说他的罪状,『破用常住』。你不是真正修道人,十方供养是供养修道人,你真修道,他就得福了。他供养你修行,你修得很好,最低限度你来生得人身,生天享天福,他沾一点光。如果你要堕三恶道,你就亏负於他,你就欠他的债,这是佛家所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要还债的。如果你在这一生当中真的修行,往生极乐世界去作佛,他的福就更大,他这个福田就真正种上了。由此可知,出家人这碗饭很难吃。“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世间行业很多,你为什麽要选择出家?选择出家,说老实话,不往生极乐世界,就堕入阿鼻地狱。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非常严肃。
【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榖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后面两句是他应当得的果报。四种常住。你要是用盗心,偷盗的心窃取,或是你自己用,你偷盗自己来享受,或者是给你家亲眷属去享受,都犯这个罪,这个罪非常非常之重。《观佛三昧经》里面说,盗三宝物,他的罪过超过杀八万四千父母;杀害父母,前面就是阿鼻地狱罪业了。偷盗三宝物,那个罪比杀父母的罪还要重。重到什麽程度,我们无法想像,佛在经里面举的比喻,比杀八万四千父母那个罪过还要大。华聚菩萨在经上说,五逆四重我也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华聚菩萨是等觉菩萨,跟观音、势至、地藏菩萨是相等的,他们说的话都是真话,不是假话。
因果通三世,凡夫哪得知?行善者,福虽未至,而祸已远离;作恶者,祸虽未至,而福已远离。为善必昌,
若为善不昌, 前有余殃, 殃尽必昌。为恶必殃, 若为恶不殃, 前有余昌, 昌尽必殃。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已作不失,未作不得,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前一篇:佛经中关于盗用常住财物之报
后一篇: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新标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