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宗白华)

(2025-01-17 12:02:29)
分类: 人生感悟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宗白华)

  我向来最佩服的, 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 最景仰的, 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我执)。

  龙树、提婆的时候,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立刻归依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看可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入狱的,很不甚少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注释】原刊《解放与改造>第2卷第1期,1920年1月1日出版。
   龙树(NÃgarjuna,公元二世纪或三世纪):古代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佛教中观宗的建立者。后世佛教称为龙树菩萨。主要著作有《中论》、《十二门论》、《同诤论》、《大智度论》等。
   提婆(Deva,约公元三世纪):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之一,龙树弟子,以智辩著称。常与外道辩论,后被一婆罗门杀死。著有《百论》、《四百论》等。

  【附】 梵志斩首谢世尊

    《联灯会要》卷一记载:
  长爪梵志与世尊论义,预约云:“我义若堕(不成立),我自斩首以谢。”
    世尊云:“汝义以何为宗?”梵志云:“我义以一切不受为宗。”
    世尊云:“是见受否?”
    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有省,乃谓弟子云:“吾当回去,斩首以谢世尊。”
    弟子云:“人天众前,幸当得胜。何以斩首?”
    志云:“我宁于有智人前斩首,不于无智人前得胜。”乃叹云:“我义两处负堕。是见若受,负门处粗。是见不受,负门处细。一切人天二乘,皆不知我义堕处。唯有世尊,诸大菩萨,知我义堕。”遂回至世尊前云:“我义两处负堕,故当斩首以谢。”
   世尊云:“我法中无如是事。汝当回心向道。”
  于是,梵志同五百徒众,一时投佛出家,证阿罗汉。


     放下成见 即是彼岸

  黑齿梵志,运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花两株,来供养佛。
   佛召:“仙人!”梵志应诺。
   佛云:“放下!”梵志放下左手花。佛又召:“仙人放下!”志放下左手花。
   佛又召:“仙人放下!”梵志云:“我今空手而立,更放下个甚么?”
   佛云:“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一时放舍,至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
   梵志于言下,悟无生法忍。

  異學問佛:“諸法是常耶?”世尊不對。
  又問:“諸法是無常耶?”世尊亦不對。
  異學云:“世尊具一切智,何不對我?”
  世尊云:“诸法本空,汝之所問,皆為戲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