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家居士自受八关斋戒仪轨

(2024-12-11 11:20:02)
分类: 圣贤遗教

  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

  西天译经三藏 法护等奉诏译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即说伽陀颂曰:

“我今归命胜菩提,  最上清净佛法众,

 我发广大菩提心,  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  随喜无边众福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  后修八众长养法。”

  当知八种长养法者,所谓八戒,弟子应于阿阇梨前二三重复。说是伽陀已,次复当称己之名字:“我名某甲,惟愿阿阇梨摄受于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誓归依佛,二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是三宝是所归趣。我某甲(自称名)净信优婆塞,惟愿阿阇梨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讫于明旦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七、不花鬘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八、不坐卧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二三重复作如是说。又言:“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又说伽陀曰:

“我发无二最上心,  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  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  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  解说众生三有苦。”

 

在家居士自受八关斋戒仪轨(全本)

  (一)唱赞

  八支斋体,受持夜朝,关闭诸恶长善苗。心净乐嚣嚣,佛光遥昭,归礼罪蠲消。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二)祷告(跪念)

  伏以三业清净,万善克备,戒为出世之正因,解脱之根本。弟子(自称法名,下同)为修无漏之业,乃以一日一夜,秉志虔诚受持八关斋戒,因无戒师可行请受,是故佛前自誓。弟子某谨白。

  (三)请圣(以下各三请三拜)

  弟子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唯愿不违本誓,降临法坛,证明受戒。

  弟子一心奉请: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脱木叉,十二分经、权实教典,离欲清净、甚深法宝,谨运一心,归命请礼。

  弟子一心奉请: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清净海众,诸大菩萨,律藏会优波离尊者,西天东土历代祖师,唯愿不违本誓,证明受戒。

  弟子一心奉请:光明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土地,护戒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灵祗,唯愿不违本誓,临坛护戒。

  (四)忏悔(跪说三遍,三拜)

  弟子今于佛前求哀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

  (五)自受三归戒

 弟子至心归依佛,至心归依法,至心归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优婆夷)(三说三拜)

  弟子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优婆夷)(三说三拜)

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道场,成正等觉,誓归依佛,两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是三宝,是所归趣,唯愿一切诸佛菩萨众,摄受于我,令我速得清净戒体,速证无上菩提(跪说,一拜)。  

 (六)自受八戒斋(跪说三遍)

  弟子从今日今时,发起无上菩提道心,乃至过是夜分,迄于明旦,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于一一戒中,如佛受持。

 1、诸佛尽形寿不杀生。弟子一日一夜不杀生。

 2、诸佛尽形寿不偷盗。弟子一日一夜不偷盗。

 3、诸佛尽形寿不行淫。弟子一日一夜不行淫。

 4、诸佛尽形寿不妄语。弟子一日一夜不妄语。

 5、诸佛尽形寿不饮酒。弟子一日一夜不饮酒。

 6、诸佛尽形寿不饰香花、香脂璎珞,与作倡歌舞伎乐 及故往观听。弟子一日一夜不饰香花、香脂璎珞,与作倡歌舞伎乐 及故往观听。

 7、诸佛尽形寿,离眠坐华丽高广大床。弟子一日一夜离眠坐华丽高广大床。

 8、诸佛尽形寿不非时食。弟子一日一夜不非时食。

  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离清净禁戒八种功德。

  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僧,

  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众福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后修八种长养法。

 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以上说三遍)

 (七)礼佛

  南无阿弥陀佛(念数百声后三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念若干声后三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念若干声后三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念若干声后三拜)

  (八)发愿回向(跪说)

  弟子至心发愿,于一日一夜受持八戒。《观无量寿经》云:“若有众生,一日一夜,持八戒斋,以此功德回向求生极乐世界,临命终时,得面见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放光接引,乘宝莲花,生七宝池。”我愿如此,得以往生净土,花开见佛,弥陀授记,圆成无上菩提,往十方界,化诸有情,同离恶趣,同归弥陀愿海。

  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更愿诸含识,至心同受持,同发无上心,念佛皆精进,三障尽消除,见佛垂接引,往生安乐国,同脱三界苦,闻法了生死,同受菩提记,如佛度一切,同证无上道。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三拜)

  居士自受八关斋戒仪轨(简化本)

     供佛像一尊或佛画一张,视同真佛,并随力供上供品,五肢(两手、两足、脸)沐浴,至诚问讯,顶礼三拜,发出离心及菩提心,两膝着地、合掌恭诵:

(一)发愿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菩萨众,摄受于我。

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僧。

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功德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后修八种长养法。(三遍)

()三皈(得戒体)

我弟子(自报法名,下同),惟愿三宝,摄受于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誓归依佛,两足尊;誓归依法,离欲尊;誓归依僧,众中尊。如是三宝,是所归趣。(三遍)

(三)八戒(戒相)

我弟子,净信优婆塞(优婆夷),惟愿三宝,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讫于明旦(清晨)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所谓: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七不着香花鬘,亦不歌舞倡伎,八不坐卧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三遍)(四)回向

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生净土,速成佛果,究竟圆满。

  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

持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三拜)

【说明】原则上,须从出家法师受戒,方得戒体。《俱舍论》说:“若不恭敬,不发戒体。若不如法受者,但生善行,不发戒体。”《萨婆多论》云:“若无戒师为授者,但心念口言,自归三宝,我持八戒,亦得。若近处有戒师,心生慢惰,不往从受,而自受者,亦不得戒。”若对出家法师没有轻慢心,在没有出家僧众的情况下,可以至诚恭敬于佛前自受,若见好相则得戒体,否则只生起善法善行,不得戒体。已受居士菩萨戒的人,必须于六斋日(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月底两天)受八关斋戒。

 

授八戒正范

(发愿往生净土) 

 第一、请师  

  凡有发心欲受八戒者,于清旦时,往诣伽蓝(寺院)。知宾师先将彼至维那引礼师所,通知求戒。维那即为预启方丈,和尚悦允,疾敷法座,供列香花,请佛先登。二引礼鸣手磬前行,求戒者执香随后,请仪如常。和尚受请出室,礼佛,升座拈香,跏跌坐已,引礼呼上香。  

  维那举《香赞》,众引礼同和。  

  八支斋体,受持夜朝,关闭诸恶长善苗。心净乐嚣嚣。佛光遥照,归礼罪蠲消。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称)

  

  引礼师云  

  复位闻磬声,至诚顶礼三拜。(拜毕香赞竟呼云)长跪合掌

    维那师云:夫戒海无涯,饮一滴而味同全水;智山普耀,登一步而光照通身。不藉标指,望洋必退,若逢良导,超径可升。今为汝恭请某堂上某和尚为汝作八戒本师。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我今教汝:称己名。各称自己法名,其余言词随我所道。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各称自己法名)今请大德为八戒本师,愿大德为我作八戒本师。我依大德故,得受清净戒,慈愍故。(乃至三请,大慈愍故。每请一叩首)  

    

第二、开导

    和尚鸣尺云:  

  善男子,善女人,汝既殷勤恳请,可尔为汝作八戒本师,所有语言,听我开导。  

  夫戒者,如来利生之首务,贤圣修道之要阶。三机等践,七众通收,或越三途而直趋人天,或超有漏而竟登觉岸。五乘运载,戒为轴辖。万善克备,戒为基本。汝今于某月某日晨期,(于六斋八王受随其所受之日戒一一改文)躬诣我所,求受八戒者,先当晓了八戒名体,次方与汝,一一受之。然此八戒,名曰“八关斋”。关者,禁闭之义,谓禁闭八事不犯故;斋者,齐义,以过中不食为斋体。八事助成清净斋体故。由其八事斋体,共相支持。又名“八支斋法”。须知,斋亦名戒,佛所制故。戒亦名斋,齐三业故。以身齐则无秽恶,口齐则无诸过,心齐则无烦恼诸漏业因。必须一日一夜秉志虔诚,内以六念净其志意,谓:一、念佛,慈悲导师。二、念法,三世佛母。三、念僧,人天福田。四、念天,常寿安乐。五、念戒,清净身心。六、念施,普济贫穷。外以八支束其身口,谓:一、不杀害。二、不偷盗。三、全断淫欲,乃至第八离非时食。由是三业道清净,诚为出世正因,解脱根本。汝今一一闻知已,果能如法禀受否?答:能如法受持。  

    

第三、请圣

 和尚鸣尺云:

  善男子,汝今自言能如法受持者,理当先迎三宝,降法筵而证盟。次请万灵,镇坛场而护戒。汝起立合掌,称自己名。各称自己法名,随我言音,作观伸请。和尚起立作梵: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各称自己法名)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惟愿不违本誓,降临法筵,证盟受戒。(三请三拜,下同此)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各称自己法名)一心奉请: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脱木叉,十二分经权实教典,离欲清净甚深法宝,谨运一心,归命顶礼。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各称自己法名)一心奉请: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清净海众,诸大菩萨,律藏会上,优波离尊者,西天东土历代祖师,传南山宗诸大律师,中兴律祖,慧云馨公大和尚(以下之本,再入得戒之上师和尚名)惟愿不违本誓降临法筵,证盟受戒。  

  香花迎!香花请!(各称自己法名)一心奉请:光明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土地、护戒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灵祗,惟愿不违本誓,监坛护戒。  

  如是一一三请竟。和尚仍就座而坐。引礼呼彼长跪合掌,一心谛听。  

    

第四、忏悔

(和尚鸣尺云)  

  适间迎请三宝万灵,证盟卫护,今则垂慈降临,遍满法座。先应悲恳摄受,忏悔往愆。三业无染,方堪受戒。我今为汝举大经偈,汝耳听我之言音,心想经偈之义理,决誓改往修来,更勿再作诸恶。称自己名(各称自己法名。称已,和尚先举声毕,引礼教彼随语自说,每句一叩首)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  

 

  如是至诚,三求忏悔。若心不虔诚,虽忏无益。比为略举大经偈。若广陈忏悔,准上五戒可知。  

    

 第五、问遮难

  和尚鸣尺云: 

  善男子,汝忏悔往业既竟,我依《善生经》,先问七种遮障已,方可为汝受戒。其中有无,不可覆藏,一一实答。称自己名(各称自己法名)。  

  第一、 曾盗现前僧物否?(若无,当答无;若有,当答有。下皆准此)  

  第二、汝曾于六亲男女中行淫否?  

  第三、汝曾污破僧尼梵行否?  

  第四、汝曾于父有病时舍去不顾否?  

  第五、汝曾于母有病时舍去不顾否?  

  第六、汝曾于师长有病时舍去不顾否?  

  第七、汝曾杀害发菩提心众生否?

 

 第五、受归

  和尚鸣尺云:

  善男子,汝至诚忏悔竟,身心清净,罪业消殄。我为汝先受三归,感发戒体,称自己名(各称自己法名),随我语受。我(各称自己法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日一夜(或云一年,或云一月,随受随改)为净行优婆塞(女改优婆夷。如是三受三叩首)。 

  正结归体 和尚鸣尺云  

  上来三归,正是纳体,更加三结,得法圆满,谓之三番羯磨。汝随我道。我(各称自己法名)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如上随受日改)为净行优婆塞竟。(女同上改如是三结三叩首)  

    

  第六、宣戒相

 和尚鸣尺云:  

  我已为汝秉宣三归,汝得八戒体竟。再为汝宣八戒名相,令其识相获体。汝当遍缘法界一切境,运发无上菩提心,于一一戒中,如诸佛受持,随我语道。  

  第一、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某甲于一日一夜不杀生,能持否?答能持。(随改所随之年月)  

  第二、如诸佛尽形寿不偷盗。某甲于一日一夜不偷盗,能持否?答能持。  

  第三、如诸佛尽形寿不淫欲。汝于一日一夜不淫欲,能持否?答能持。  

  第四、如诸佛尽形寿不妄语。汝于一日一夜不妄语,能持否?答能持。  

  第五、如诸佛尽形寿不饮酒。汝于一日一夜不饮酒,能持否?答能持。  

  第六、如诸佛尽形寿离花香璎珞,香油涂身。汝于一日一夜离花香璎珞,香油涂身,能持否?答能持。  

  第七、如诸佛尽形寿离高胜床上坐,及作倡伎乐故往观听。汝于一日一夜离高胜床上坐,及作倡伎乐故往观听,能持否?答能持。  

  第八、如诸佛尽形寿离非时食。汝于一日一夜离非时食。能持否?答能持。  

    

  第七、发愿

 和尚鸣尺云:  

  善男子,三归八戒体相,一一了知受持。今依《观无量寿经》,当教汝发愿,若受八戒而不发愿者,得少功德。良以行愿相资,方能成就福慧胜业。是故汝今对三宝前,至心合掌,口发誓愿,称自己名。我今教汝,随我言道。《观无量寿经》云:“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我某甲至心发愿,今以此八关斋功德,依据《观无量寿经》所云:『临命终时,决定求生西方。莲华化生亲近阿弥陀,证无生忍,往十方界,化诸有情,咸离恶趣,同生极乐』。  

    

  第八、劝嘱回向

 和尚鸣尺云:  

  善男子,汝今已受八戒,已发大愿。其受持一日一夜虽为甚易,然奉行一日一夜实为甚难。不可于刹那顷起世俗想,亦不可刹那顷起懈怠心。当勤修六念,谨护八支,业烦恼习,自然除灭;淳善本心,自然开朗。出世正因,由之成就。《文殊问经》云:『世间菩萨,八戒者是。』《处胎经》云:『八关斋戒者,诸佛父母也。』《萨婆多论》云:『若作阎浮提王,于阎浮提中,一切人民金银财宝于中自在,虽有如是功德,以八斋功德分作十六分阎浮提王功德,十六分中不及一分。』所谓最后清净八戒斋也。汝今已得如是功德。《婆沙论》云:『受八戒者,名曰近住,谓近阿罗汉住故。又名长养,谓长养善根,令其增多故。』汝今已得近阿罗汉住,而能增长善根功德故。当生庆幸,如法奉行。汝果能否?答能如法奉行。和尚鸣尺一下,起座合掌,云:  

  授戒圆满,所有功德,大众同音,念佛回向。  

  引礼呼受戒者,礼谢三拜,起立于旁。维那师举回向偈,大众齐和。  

  授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和尚下座,礼佛竟,回向偈毕,二引礼令彼同送和尚归方丈。礼仪如常,复至座前,拜辞维那、及众引礼而去。  

       

授八戒正范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发愿文

 

惭愧弟子,当于佛前,合掌恭敬,至诚发愿:

一·愿我过去父母、历劫冤亲,承三宝力,速离恶趣,得生人天,渐次修行,悉得成佛。

 

二·愿我无始以来,诸不善业,悉皆消灭,永尽无余。

 

三·愿我无始以来,贪爱、嗔恚、邪见烦恼,永尽无余,亦令众生皆得断除一切贪爱,嗔恚,邪见。

 

四、愿我所有业障忏悔清净,现生及未来际,一切违缘皆悉远离,一切恶报悉皆不受。

 

五·愿我速证念佛三昧,心心无间,念念相应,于佛菩提永不退转。

 

六·愿我得大智慧、大辩才,通达一切佛法,作弥陀使者,阐扬净土法门,令无量人咸生彼国。

 

七·愿我得大忍力,具大观智,不为名闻利养之所劫夺,不为爱憎毁誉之所伤害,于五浊世,善化众生。

 

八·愿我临命终时,预知时至,身心自在,正念分明。弥陀圣众,持金莲华,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令诸闻见,咸发信心,皆得修行,生彼国土。

 

九·愿我生净土后,悟无生忍,还来化度一切众生,同生极乐。

十·愿与我有缘的众生,皆能得到三宝加持及我修持功德,身心自在,法喜充满,业障尽除,福慧增长,老实念佛,决定往生,究竟成佛。

 

受持八关斋戒的殊胜功德

受持八关斋戒可得无边的殊胜功德,根据诸经记载,可归纳为如下七项:

一、罪障消除:《优婆塞戒经.八戒斋品》说:「善男子!若能如是清净皈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乃至余一切罪皆悉消灭。」

二、远离恶趣:《十善戒经》说:「持此(八戒)受斋功德,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盘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请转法轮。」故此八戒,又称八种胜法。福报优厚:《优婆夷堕舍迦经》说:「六日斋者,譬如海水不可斛量,其有斋戒一日一夜者,其福不可计。」

三、来世尊贵:「普达王经《说:「欲知王﹝普达﹞者,本是先王时执盖小儿,随先王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净守意,不犯诸恶,其后过世,魂神还生为王作子。今致尊贵,皆由宿行斋戒所致。」

四、得相好身:经上说;「有一天女,光颜威相,与众超异,诸天见已,生希有心。释提桓因问之:『昔作何业,获得此报?』天女答言:『昔于迦叶佛受持八戒斋,今得生天,获端正报。』

五、得无上乐:《优婆塞戒经》说:「凡是斋日,悉断诸恶罚戮之事。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斋者,是人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

六、所求如愿:《增一阿含经.高幢品》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八关斋者,欲求生四天王上,亦获此愿,持戒之人,所愿者得。(乃至)欲求作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

七、受持八关斋戒虽仅一日一夜,如能受持清净,所得功德无量无边,尤其能令在家信众播下出世的正因,将来获致解脱,免于生死轮迥。因此,人人皆应发心求受,以期早日进趣菩萨道。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略有十二条:

    一 脱离病苦。《药师经》说,若有人想要解除疾病之痛苦,那么应受持八关斋戒。

  消灭罪障。凡是想忏悔罪障的人,必须受持此戒和斋。《优婆塞戒经》说,受持八戒,除五逆重罪外,其它罪障都可消除。

三 免除横祸。  凡是想要求得自身、家眷平安吉祥,永免遭受各种飞灾横祸的人,必须受持斋戒。《四天王经》说,凡是受持此斋戒的地方,恶鬼必然远离,此处必定平安无事。所以,如果能在六斋日精进持斋守戒,那么福报必定增长,灾难必然消除。

四 远离恶道。 如果有人行为举止一向不够检点,现在很害怕自己会堕入三恶道,那么就必须受持此斋戒。《十善戒经》说,持八关斋戒的人,一不堕地狱,二不堕饿鬼,三不堕畜生,四不堕阿修罗。

五 福报优厚。 如果有人担心因世乱米贵,会遭受饥饿,那就必须受持斋戒。《佛说护净经》上说,一天持此斋戒,即可得到六十万世衣食无忧的果报。

六 成就迅速。如果年高体弱,恐怕将不久于世的人,或者身陷牢狱,性命朝夕难保的人,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就殊胜的果报,那么必须受持此斋戒。八关斋戒的持法,只以一日一夜为期,时间很短,但功德极为殊胜。经上说,优陀羡王夫人,病已垂危,临命终的前一天求受八关斋戒,死后即刻得生天上。七 来世贵尊。若有想求来世贵尊的,则必须受持斋戒。《佛说普达王经》说,一个国王的随从,曾随国王斋戒一天,死后便转生为王子。

八 得生天上。要想来世求生天界的,必须受持此戒。经上说,有一天女,相貌极为庄严,容颜超群,天人见了都赞叹不已。释提恒因便问天女过去曾作过何种善事而获得此种福报。天女便作了一首偈语回答说:“昔于迦叶佛,受持八戒斋,今得生天上,获此端正报。”

九 往生助缘。想要求生净土的人,必须受持此戒。经上说,如果有人受持八斋戒,凭着这种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土,定能获得中品中生。

十 临终欢乐。担心临命终时没有把握往生的人,必须持此斋戒。《药师经》说,受持此斋戒的人,凭此种善根,如果听到药师如来的名号,临命终时,将有八位大菩萨来迎接他往生净土。

十一 得相好身。  如果见佛相好,心生欢喜,想在来世获得这种庄严相貌,就必须持此斋戒。《长爪梵志请问经》说,有一婆罗门,问佛往昔曾作何种善业而获此种庄严好相。佛说持八分净戒(即八关斋戒),若能一天一夜受持,都能获得此种果报。

十二  成佛道缘。想求得速成佛道的人,必须受此戒。《阿含经》说,受持八关斋戒,可以获得漏尽通,入于涅槃城;若求生四圣法界,也可随愿而成。

解脱之路——八关戒斋

(益西彭措堪布《走向解脱》)

    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为广度无边有情,因而巧设了种种方便,如从戒体而言,释尊就为我们设立出家和在家两种戒体。僧众要在每月的十五、二十九(或三十)两日诵戒,内容包括念诵别解脱戒的经典等,称为“布萨”,其目的就是让出家僧众忏悔其半月来所造的微细的恶作,增上善业。

 为了使在家人也能体验出家僧人的清净生活,为日后出家持戒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与出家僧人的半月布萨一样能及时忏罪增善,故世尊特意按在家人的条件,相应地为在家人设立与“沙弥十戒”非常相近的“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可以择日受持,时间也只有一日一夜,而不是尽形寿(终身)。其方式非常灵活,第一次须在一位出家僧人前受戒,然后在每月的斋日等吉祥日子里可自己在佛像前求受,因此十分适合在家居士,且功德也非常大。佛在《建立家屋经》中云:只要受持一次八关斋戒,就不会转生于刀兵劫以及饥荒劫等苦难劫中。释迦牟尼佛是一切智智,真实语者,所说必定真实不虚。大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现在真的已处在刀兵劫、饥荒劫中,恐怕连一分钟的痛苦也忍受不了,所以说如果能在优越的条件下,让一个人受持哪怕是一天的八关斋戒,都可以让他获得极大的利益。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大部分人已造下诸多罪业,虽然我们不能象高僧大德一样,令其立即开悟,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让他们受持八关斋戒。

  《药师经》云:“若有病人,欲脱离苦者,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又云:“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药师瑠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

《涅槃经》云:“波罗奈国,有屠儿名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

  《普达王经》云:“先王在世时,有持善小儿,随先王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净守意,其后过世,魂神还生,为王作子,今致尊贵,皆由宿行斋戒所致。”

 《护净经》云:“一日持戒斋,得六十万世余粮。”

  佛在经中曾说:如果救100个即将被恶人挖掉眼睛的人,其功德自然很大,但受持一天的八关斋戒的功德比此更大。又说:以医术令100位盲人重见光明的功德也很大,但也不如受持八关斋戒一天的功德。受持一天八关斋戒的功德已如此广大,更不用说一生受持别解脱戒的功德了。由此可知,我们能够受持清净的戒律,实在比得到一个如意宝还要殊胜。

  如果受了别解脱戒中的居士戒后,造了一些轻微的支分罪,则可以通过受持八关斋戒,立即得以清净。这与出家僧众的布萨(诵戒)作用相同。

  小乘诸戒中最容易受持的八关斋戒,只要守持一日一夜也具有无量之功德。法王如意宝曾在光明定中亲见宗喀巴大师时,宗大师为法王传了《三主要道论》,并对法王如意宝亲切教诲:真正的修行人在皈依三宝以后,能守持一次清净的八关斋戒,就可以往生到兜率天的弥勒净土。故出家僧人给在家初机业障深重之人传授八关斋戒,能使他们消除业障,增长善业,是非常有益的,还可以使他们逐渐往生净土。

  而依小乘戒律而言,出家僧人受戒后不能单独受持八关斋戒,因在小乘出家僧人在受戒后已具足八关斋戒的学处、戒体故,但在密宗的四部瑜伽中的事续部中,出家僧人在发菩提心后,可受持事续部中的八关斋戒,而这和小乘中所提出的略有区别,因为这是以发菩提心为基础,并得到密乘的灌顶和传承等,还修持诸佛心要之密法故,所以出家僧人也可守持。

  对于在家居士,我们可以首先让他们守持一次八关斋戒,然后逐渐让他从守居士一戒做起,在具足条件时,进而让他出家守持沙弥戒,最后当他对比丘戒的学处有了系统的了解后,可以授予比丘戒,使他成为佛法的主人,这样次第的引导,可以使一个凡夫慢慢地走向解脱的大道。

受持八关斋戒有如此殊胜的功德,就应当生大惭愧心,严格持守佛的戒律,过真正佛教徒的生活,无论出家在家,都是以戒为师,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脚踏实地,走向解脱之路。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譬喻

藏传佛经在宣说八关斋戒的功德时,常用譬喻来描绘:

1、即使印度恒河等四大河流的河水能用一杯或一滴的计量单位来估量,守持一天八关斋戒的功德也无法衡量、不可思议。

2、如果南瞻部洲坐满了阿罗汉,有人终身以各种各样的珠宝、食品、衣物等等供养如此之多的阿罗汉。其功德之大,也不如守持一天八关斋戒功德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乃至十万分之一。

  看过《百业经》的人都知道,供养阿罗汉一次斋饭,其功德都不可思议,而终身供养充满全世界的阿罗汉,其功德就更无法想象了。

3、很多佛经上都讲过一个比喻:有一个人在一个又一个大劫期间,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各种金银珠宝供养十方三世诸佛,其功德之大超过想象;但是不如末法时期于一昼夜中仅仅守持一条戒的功德,可见受戒的功德远远超过布施的功德,一切功德中法供养为最。

   此比喻说的是仅仅守持一条戒,而不是八关斋戒。如果每月坚持守持八关斋戒,其功德就更不可思议了。如果再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摄持,其功德又岂是凡夫所能衡量的?

    发愿回向非常重要。大乘与小乘的差别在于发心与回向。所以受戒前后的发心和回向事关重大。

八关斋戒是一个脱生死顿修的法门,任何人如能一日一夜受持八关斋戒,四个无量大劫的轮回罪业能够清净,五无间罪等身心障碍会得到清除,可证菩提果而不退转。从前有一善女子,发心受持了一次八关斋戒,在临终时证得初地菩萨果位,脱离了轮回之苦。现在若能供养受持一天八关斋戒清净者,相当于正法时期,供奉八地菩萨一次平等的功德。若能供养受持一天八关斋戒不十分清净者,相当于过去供奉罗汉一次平等的功德。自己如果没有条件受持八关斋戒但可以赞助、随喜供养他人受持八关戒斋,也能获得如此殊胜的功德。

每月初八,受持清净的八关斋戒者,地狱、刀劫之苦能解脱,三十大劫的业力得清净。

每月十五,受持清净的八关斋戒者,地狱冰寒之苦能解脱,三十大劫的业力得清净。

每月三十日,受持清净的八关斋戒者,地狱酷热之苦能解脱,一百大劫的业力能清净。

假使有一信众用象海水一样多的酥油,须弥山一样粗的灯芯做供品,受持八关斋戒的人只用一滴灯油,针一样细的灯芯做供品,要比前者的功德更殊胜。

 

都是饭食惹的祸——佛说九横死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 安世高译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不知节度,多饭过足。三者为不习饭饭。四者为不出生,饭物未消,复上饭。五者为止熟。六者为不持戒,犯五戒。七者为近恶知识。八者为入里不时,不如法行。九者为可避不避。如是为九因缘,人命为横尽。 如是为九因缘。辈人命未尽,当坐是尽。慧人当识当避。是因缘以避,乃得两福:一者得长寿。二者以长寿乃得闻道,好语言亦能行。”诸比丘欢喜受行。

 

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即八关斋戒)

       西天译经三藏法护等奉诏 译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即说伽陀颂曰:

  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僧,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众福蕴,先当不食一日中,后修八众长养法。

 

  当知八种长养法者,所谓八戒。弟子应于阿阇梨前,二三重复。说是伽陀已,次复当称己之名字。

  我名某甲,惟愿阿阇梨摄受于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誓归依佛,二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是三宝,是所归趣。

 

  我某甲净信优婆塞,惟愿阿阇梨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讫,于明旦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七不花鬘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八不坐卧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二三重复,作如是说。

 

  又言: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又说伽陀曰:

  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解说众生三有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