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有200多部佛经说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2024-12-02 10:10:28)分类: 圣贤遗教 |
至少有200多部佛经说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不信净土者非愚即狂,诽谤净土者罪大恶极!
《阿弥陀经》载:“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无量寿经》卷上说:“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末法万年余经悉灭。弥陀一教利物偏增。大圣特留百岁。
《观无量寿经》:“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
《平等觉经》载:“无量清净佛,作佛以来凡十小劫。所居国名须摩提,正在西方,去是阎浮刹地界千亿万须弥山佛国。”
《称赞净土经》载:“于是西方,去此世界过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极乐,其中世尊名无量寿及无量光。”
《悲华经》又说:‘往昔因中,弥陀作轮王时,观音为长子,势至为次子。今在极乐,居弥陀左右,辅弼佛化,候补作佛。’又云:阿弥陀佛在彼净土。接引众生。释迦牟尼佛在此娑婆。教化众生。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栽: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
《法华经》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
第一首是:“彼如是慈悲,一时当成佛”。“彼”,指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这样的大慈悲,将来一定会成佛。“为世除忧患”,为世界众生消除忧患。“我心实悦服”。无尽意菩萨讲,我心里对他非常佩服。
第二首是:“诸王彼为尊,功德富于矿,历劫勤修行,证道最无上。”这是赞叹西方教主阿弥陀佛的功德第一。
第三首偈:“辅翼阿弥陀,侍立其左右,慧力能总持,禅定成无漏。”这是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定慧等持。
第四首偈:“至尊阿弥陀,西方有净土,弥陀护众生,是彼常居处。”这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常住西方极乐世界。
第五首跟四十八愿的愿文完全相应:“彼国无女人(是第二十二愿),惟有诸佛子,从莲花化生,皆坐净莲池。”人生净土是莲华化生,与第二十四愿完全相应。
第六首:“至尊阿弥陀,宝座莲华上,花中放光明,照耀最无量。”
第七首:“赞彼功德藏,三界无能比,彼为宇宙师,我辈速归依。”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佛告华德藏:“西方过此亿百千刹,有世界名安乐,其国有佛,号阿弥陀如来、应供、正遍知,今现在说法。彼有菩萨,一名观世音,二名得大势,得是三昧。复次,华德藏,若有菩萨,从彼正士七日七夜听受是法,便逮得如幻三昧。”又云:“愿见彼安乐世界阿弥陀佛,令此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生彼国已,绝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西方安乐世界,现在有一尊阿弥陀佛,如果众生,无论出家或在家,能正确地受持那一尊佛的名号,并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会来到他住的地方,使他看得见佛菩萨。他见到佛菩萨以后立即产生庆幸和喜悦,而且功德倍增。因为这个缘故,他所投生的地点,永远脱离胎胞和污秽的形体,纯是住在鲜美微妙的七宝莲花中,自然化生,而且具有广大的神通和显赫的光明。
《大乘庄严宝王经》:‘如果有人能忆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他将来必会远离生、老、病、死和无常的苦恼,……很快往生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听闻妙法。这种人永远不再受轮回的苦,没有贪爱、憎恨和愚痴,没有生、老、病、死,没有饥饿的困厄,不受胎胞生身的痛苦,承佛法的威力,莲花化生……。’
若人恒念大士名,当得往生极乐界,面见如来无量寿,听闻妙法证无生。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极乐世界所有的声闻众,身上都有光芒,能照耀一寻(八尺),菩萨的身光能照耀百千寻。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身光时常照耀三千大千世界。’他方佛刹,所有的众生,如果听到了无量寿如来的名号,乃至能发起一念的清净信心,欢喜爱乐,并且将所有的善根福德,回向往生极乐佛国,就能随愿往生,永不退转,甚至证得佛陀圆满的智慧。’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极乐世界的菩萨和声闻众不可思议,不可称限。’又云:“欲知西方安养世界无量寿佛功勋严净,比于文殊师利难以喻哉?假譬言之,如取一毛破为百分,以一分毛取海水一渧,无量寿佛如一分毛水一渧耳!文殊师利成佛汪洋如海,巍巍荡荡不可思议。”
《大本阿弥陀经》:‘阿弥陀佛光最远、最显著。其他诸佛光明所不能及。十方诸佛光明,有的只照一里、两里……或照二百万里。有的照了一个世界、两个世界……或二百万个世界。只有阿弥陀佛的光明,照千万世界,无有穷尽。所以阿弥陀佛,又被称为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乃至超日月光佛。’——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善男子善女人。闻阿弥陀佛声。称誉光明。朝暮常称誉其光明好。至心不断绝。在心所愿。往生阿弥陀佛国。可得为众菩萨阿罗汉所尊敬。
不当嗔怒。斋戒清净。慈心精进。断爱欲念。欲往生阿弥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其人便于今世。亦复于卧止梦中。见阿弥陀佛。其人寿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即化。令其人目自见阿弥陀佛及其国土。
《合部金光明经》:于莲华上有四如来。东方名阿閦,南方名宝相,西方无量寿,北方微妙声。‘同得一切种智,犹如无量寿佛。’
《金光明最胜王经》。‘在后夜时,获得像甘露那么甜美的法,证得像甘露那么清纯的义理。我和众生都同时证得这种妙觉,宛如阿弥陀佛。’又有颂曰:并四方四佛, 威神共加护,东方阿閦尊, 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 北方天鼓音。我复演妙法, 吉祥忏中胜,能灭一切罪, 净除诸恶业,及消众苦患, 常与无量乐。
“十方诸刹土, 众生菩萨中,
所有法报佛, 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 极乐界中出,
于方广经中, 应知密意说。
《入楞伽经》卷第九:
报相佛实体, 及所化佛相,
众生及菩萨, 并十方国土,
习气法化佛, 及作于化佛,
是一切皆从, 阿弥陀国出。
应化所说法, 及报佛说法,
修多罗广说, 汝应知密意。
《思益梵天所问经》:‘我看见喜乐国(妙乐世界)和安乐佛土中,没有苦恼,也没有苦恼的名称’
《菩萨处胎经》:或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乃至成佛。执心一向无若干想无嗔无怒。愿乐欲生无量寿佛国。一切众生其生彼者。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同一金色。西方去此阎浮提十二亿那由他。有懈慢界。国土快乐作倡伎乐。……欲生阿弥陀佛国者。皆染着懈慢国土。不能前进生阿弥陀佛国。亿千万众。时有一人能生阿弥陀佛国。何以故。皆由懈慢执心不牢固。斯等众生自不杀生。亦教他不杀。有此福报生无量寿国。
《大智度论》卷四:‘极乐世界的菩萨、声闻和天人的寿命无法用算数和譬喻来形容。’何以言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光明千万亿由旬,无量劫度众生?答曰:诸佛世界种种,有净、不净、有杂。
《庄严王陀罗尼经》。‘临命终时,看见诸佛菩萨,心不错乱,必得往生极乐国土,我授记此人将来必定成就无上的佛智。……他今世舍身以后,必得往生极乐世界,寿命、容貌、力量同时具足,一切怨仇,并生欢喜。’
《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显无边佛土功德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寿量品》都说:‘这娑婆世界的一劫,等于极乐世界的一日一夜。’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追求无上佛慧的心,坚持禁戒,饶益众生,并且将所有善根回向给法界有情,使他们获得安乐,并且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那人命终之后,就能往生极乐净土,不但色相像佛那么庄严,而且时常值遇圣贤,听闻妙法,在追求无上智慧的过程中,永不退转。’ 又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下面这十种心:(一)不偷盗、(二)不杀生、(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爱、(九)不憎恨、(十)不愚痴,并且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和庄严,至心归依、顶礼和供养。他临命终时,便丝毫没有惊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净土。’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和《观世音如来秘密藏神咒经》:舍此生已,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在所出生的地方,常知宿命,直至成佛。’
《首楞严经·大势至获念佛圆通》: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
《十住毘婆沙论》(龙树造):还有“阿弥陀等佛,及诸大菩萨,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的难行),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
《大乘起信论》(马鸣造):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洋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
《如意轮陀罗尼经》,一心读此咒,能得到佛的智慧、妙法,明白佛法的道理,把烦恼转成菩提等等种种利益。一心念咒,有求必应,临终时能亲见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率众来迎,当即往生极乐世界。上面是咒语的全文。“唵。钵蹋摩。震多末尼。篅啰吽。”此为大心咒。“唵。跋喇陀。钵亶谜吽。”此为随心咒。余者为根本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经》:焚香跪拜佛像,合掌念诵此咒(往生咒),日夜各二十一遍,能灭五逆、十恶、谤法等重罪。诚心念此咒,阿弥陀佛常在头上保佑,怨家不能伤害,可享安乐之福。
《维摩诘经》: 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为皆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南无(归命)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若诸有情闻彼西方无量寿佛清净佛土无量功德众所庄严。皆应发愿生彼佛土。
《发觉净心经》: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叹阿弥多如来十种发心,于中各随念发,若念当欲生彼,当即得生彼。世尊!何者是十种发心于彼处生?”佛告弥勒言:“彼等发心非少智者,有彼发心是大事者。所有欲生阿弥陀刹中者,当为一切众生发慈悲心,不生嗔恨,当生阿弥陀如来佛刹。为一切众生生慈悲心故当生彼处。离于杀害受持正法,发此心故当生彼处。舍于身命发心,不著一切诸法故当生于彼处。发甚深忍行清净信,发此心故当生彼处。不染名闻利养一切智宝,发此心故当生彼处。为一切众生生贵敬,发心不忘失故当生彼处。不惊不怖不爱凡言语,发此心故当生彼处。入菩提分种种善根,发此心故当生彼处。然不离念佛,发此心故当生彼处;远离诸相故。弥勒!此十种发心,若菩萨各发念一具足者,当往生彼阿弥陀佛刹中,若不生者无有是处。”
《佛说般舟三昧经》: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心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是间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在众菩萨中央说经。一切常念阿弥陀佛。又云:却后世时闻是三昧者。书学诵持经卷。最后守一日一夜。其福不可计。自致阿惟越致。所愿者得
《往生经》: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无字宝箧经》:善男子。我非惟修微少善根而成正觉。彼诸众生若有能闻此正法者。彼亦非修微少善根。若能受持此广博严上王无字宝箧法门。若能闻者彼人则为已恭敬我尊重赞叹。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则为两肩荷担菩提。彼人则得不断辩才。得善清净诸佛世界。命终之时则得现见阿弥陀佛声闻菩萨大众围绕住其人前。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持此咒故。所生之处。恒在佛前。莲华化生。不受胎藏之身。又云:发是愿已。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咒。一宿诵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
《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现身复得四种果报。何者为四。一者临命终时得见十方无量诸佛。二者永不堕地狱。三者不为一切禽兽所害。四者命终之后生无量寿国。又云:尔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及一切众生。昼夜殷懃称我名者。皆得阿毘跋致地。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罽宾国沙门佛陀波利奉诏译)中所载:“佛言若人能日日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应消一切世间广大供养。舍身往生极乐世界。
《佛说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若日日诵一百八遍。即见观自在菩萨告言。善男子汝等勿怖。欲求何愿一切施汝。阿弥陀佛自现其身。亦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如经广说。并见极乐世界诸菩萨众。亦见十方一切诸佛。亦见观自在菩萨所居之处补怛罗山。即得自身清净。
《起世经·三十三天品》:目连!当知彼诸佛者,皆是我身。如是等东方恒河沙等无量世界,有庄严者,不庄严者,皆是我身而作佛事。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以是故,当知释迦文佛,更有清净世界如阿弥陀国;阿弥陀佛,亦有严净、不严净世界,如释迦文佛国。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依法七遍念诵神咒。令汝命根还复增长。久后寿终生极乐界。于百千劫受大胜乐。次后复于妙喜世界。亦百千劫如前受乐。后复于诸兜率天宫。亦百千劫相续受乐。一切生处常忆宿命。除一切障灭一切罪。永离一切地狱等苦。常见诸佛,恒为如来之所摄护。
願生彼國,即得往生
道綽大师《安樂集》云:
問曰:既言願往生淨土,隨此壽盡,即得往生者。有聖教證不?
答曰:有七番,皆引經論證成。
一、依《大經》云:“佛告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者,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即得往生。’”
二、依《觀經》,九品之內,皆言臨終正念即得往生。
三、依《起信論》云:“教諸眾生,勸觀真如平等一實。亦有始發意菩薩,其心軟弱,自謂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往生。以常見佛故,永離惡道。”
四、依《鼓音陀羅尼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為汝演說,西方安樂世界,今現有佛,號阿彌陀。若有四眾,能正受持彼佛名號,堅固其心,憶念不忘,十日十夜除捨散亂,精勤修習念佛三昧。若能令念念不絕,十日之中必得見彼阿彌陀佛,皆得往生。’”
五、依《法鼓經》云:“若人臨終之時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
六、如《十方隨願往生經》云:“若有臨終及死墮地獄,家內眷屬為其亡者念佛及轉誦、齋福,亡者即出地獄,往生淨土。”況其現在自能修念,何以不得往生者也?是故彼經云:“現在眷屬為亡者追福,如餉遠人,定得食也。”
第七、廣引諸經證成:
如《大法鼓經》說:“若善男子,善女人,常能繫意,稱念諸佛名號者,十方諸佛一切賢聖,常見此人,如現目前。是故此經名《大法鼓》,當知此人,十方淨土隨願往生。”
又《大悲經》云:“何名為大悲?若專念佛,相續不斷者,隨其命終,定生安樂。若能展轉相勸行念佛者,當知此等悉名行大悲人也。”
是故《涅槃經》云:“佛告大王:‘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過前,不可較量。’”
又《增一阿含經》云:“佛告阿難:‘其有眾生,供養一閻浮提人衣服、飲食、臥具、湯藥,所得功德寧為多不?’阿難白佛言:‘世尊,甚多甚多,不可數量。’佛告阿難:‘若有眾生,善心相續,稱佛名號,如一搆牛乳頃,所得功德過上不可量,無有能量者。’”
《大品經》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畢苦,其福不盡;若人散花念佛,乃至畢苦,其福不盡。”故知念佛利大,不可思議也。《十往生經》、諸大乘經等並有文證,不可具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