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寿禅师说梦
(2024-11-14 08:12:35)分类: 世间如梦 |
永明延寿禅师说梦
永明延寿禅师(904-975年),钱塘人,唐末五代时禅宗高僧,为法眼宗三祖、净土宗六祖。所著《宗镜录》一百卷,约90余万字,引证大乘经一百二十种,诸祖语录一百二十种,贤圣集六十种,共三百种。清世宗雍正非常推重《宗镜录》,说:“朕谓达摩西来以后,宗门中述佛妙心,续绍佛命,广济含生,利益无尽者,未有若禅师此书者也。”
《宗镜录》: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云:大王当知:譬如男子,或诸女人,于其梦中。梦心所见,可爱园林,可爱山谷,可爱国邑,及诸异类。彼梦觉已,所见皆无,如是大王。国祚身命,虚伪无常。一切皆如梦之所见,故知梦中境界。觉时境界,唯心所见,更无有异。世人但信梦境是虚,例执昼境是实,是以大觉垂愍,说况比知,将所信之虚,破所信之实,令所信之实,同所信之虚,顿悟法空,皆入宗镜。
《宗镜录》卷第三十四云:
龙树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为当依心故有梦?依眠故有梦?眠法合心故有梦?离心离眠故有梦?若依心有梦者,不眠时应有梦。若依眠有梦者,死人如眠应有梦。若眠心两合而有梦者,眠人那有不梦时。又眠心各有梦,合可有梦。各既无梦,合不应有。若离心离眠而有梦者,虚空离二,应常有梦。四句求梦尚不得,云何于眠梦见一切事?
“良以梦事颠倒,醒后所以羞耻。喻生死颠倒,悟后反成大笑矣。”
六以法合喻。
“善男子。世间生死有为舍宅,长处轮回。未得真觉,尔所分位,恒处梦中。生老病死,三界舍宅。如彼童女,处于梦中。虚妄分别,亦复如是。琰魔鬼使,忽然而至。如彼饿虎,于虚空中,接彼婴孩而啖食之。一切众生,念念无常。老病死苦,亦复如是。”
世间,该尽三界依报。生死,且约六凡分段。有为,即有情。舍宅,即众生身。长处,即是不离。轮回,即是生死。真觉,即是本觉。未得,即是迷惑。尔所是指辞。分位即六道果报。如人有人之分位。天等亦然。其恒处分位,如在梦中也。良以众生真如本觉。动静之间未尝离却片时。而任运不觉,徒受生死。实为世尊大可怜愍之事。所以种种譬喻晓训于人也。生老下,正合喻中童女。故云虚妄分别亦复如是。以上通合梦中娉夫生子喜乐之事也。琰魔下,合饿虎食子也。琰魔即是阎罗。鬼使即是追魂取命者。生死不保朝暮。故云忽然而至。如彼下。又提喻帖合。一切下。复以法合。念念无常即是行阴迁流。催逼不由自己。而无常杀鬼忽至。不顺人情。不惧权势。不受财贿,亦不能推托。呜呼。只得随他去也。到此慈亲孝子不能相救。功名富贵尽非己有。可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何异饿虎食子。故云老病死苦亦复如是。
永明大师曰:『欲知法要,守心第一。若人不守心,得成佛者,无是处。』仰山曰:『顿悟自心无相,犹若虚空,寄根发明,即本性具恒沙妙用,无别所持,无别安立,即本地,即本土。』安国师云:『如梦好恶,知床上安眠,全无忧喜,即识心见性。今人不达心性,在菩提床上安眠,妄生忧喜。』
永明又曰:『现今世间之事,众世界之中,第一比知。第二现知。第三约教而知。第一比知者,且如即今有漏之身,夜皆有梦,梦中所见,好恶境界,忧喜宛然,醒来床上安眠,何尝有实?并是梦中意识思想所为,则可比知醒时之事,皆如梦中无实。夫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境界,原是第八阿赖耶识亲相分,唯是本识所变。若现在之境,是明了意识分别。若过去未来之境,是独头意识思维。梦觉之境虽殊,俱不出於意识。则唯心之旨,比况昭然。第二现知者,即是对事分明,不待立况,且如现见青白等物时,物本自虚,不言我青我白,皆是眼识与同时意识计度分别,为青为白,以意辨为色,以言说为青,皆是意言,自妄安置。以六尘钝故,体不自立,名不自呼。一色既然,万法咸尔,皆无自性,悉皆意言。故曰:万法本闲,惟人自闹。是以若有心起时,万境皆有;若空心起处,万境皆空。则空不自空,因心故空;有不自有,因心故有。既非空非有,则唯识唯心。若无於心,万法安寄?又如过去之境,何曾是有?随念起处,忽然现前。若想不生,境亦不现。此皆是众生日用,可以现知,不待功成,岂假修得?凡有心者,并可证知。故先德曰:如大根人知唯识者,恒观自心意为境。此初观时,虽未成圣,随分知意则是菩萨。第三约教而知者,大《经》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此是所现本理,能诠正宗也。』
《宗镜录》曰:『一切诸法,从本以来,常自寂灭相。下自众生,上尽诸佛,一切所作事,不遗一毛,诸皆如梦。故成佛度生,犹此梦摄。』
《信心铭》曰:『梦幻空花,何劳把捉。』中峰《信心铭辟义解》曰:义解者引教中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引永嘉道: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便乃肆情所缘,任意所作。至若毁犯禁戒,破坏律仪,一以此二语为证。辟曰:『但不知正当肆情任意放逸自恣之时,果见诸缘境如梦幻空花也无?若也见是空花,则不应驰逐。胸中微存一念攀缘驰逐之心,则不得为梦幻空花矣。当知成佛作祖,亦是梦幻空花。自此以降,又何往而非梦幻哉!更须知道,只个不劳把捉之说,早是堕他梦幻了也。此事若不亲证实到,只欲隐语生解,非愚而何!』『雪山午夜观星处,业镜台前照影时,一种做成颠倒梦,不知谁是得便宜。』
有人问司空净:“此身从何而来?百年之後,复归何处?”空答曰:“如人梦时从何而来,睡觉时从何而去?”曰:“梦时不可言无,既觉不可言有,虽有有无,来往无所。”答曰:“贫道此身,亦如其梦。”示偈曰:“视生如在梦,梦裏实是闹,忽觉万事休,还同睡时悟,智者会悟梦,迷人信梦闹,会梦如两般,一悟无别悟,富贵与贫贱,更无分别路。”
彻悟禅师说梦
注:洞山禅师一日过河,从水中看见自己的影子,大悟本心,乃说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它)。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彼此可互为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