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安法师:要每天不断地熏习和加强愿力

(2024-11-08 11:37:18)
分类: 三界如狱
大安法师:要每天不断地熏习和加强愿力

必须发愿,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印光法师《与徐福贤女士书》
 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什么要厌离娑婆?印祖说厌离娑婆,就好像监狱里面的囚犯,希望赶紧出离牢狱一样迫切,我们就是囚徒,三界就是牢狱,我们困在三界里面出不去,不能做主。我们身体就像枷锁,我们的心性透不出来。这都是很苦的,不得自在、不得自由,种种苦难的煎熬、种种苦难的系缚,无常的逼迫。现在有个机会可以从牢狱里面逃出来,我们就要赶紧逃出来呀!但问题是我们迷惑颠倒,在牢狱里面待久了,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囚犯,甚至把牢狱当成了自己的家,不想出来。这就是可怜悯者啊! 
《法华经》里面的“火宅喻”,实际上是告诉我们真实的情况,三界如火宅。这个房子已经着火,即将要倒塌,而我们还呆在这个火宅里面玩耍、做各种各样的事业。父亲急坏了,就呼唤自己的子女快快出来,但子女就是不听话,觉得待在里面很好很快乐,父亲只有巧设方便,告诉孩子:“那你们出来玩吧!我这里有很好的玩具,有鹿车、有牛车。”儿女们听说外面有好玩的东西,才争先恐后跑出去,是这样离开三界牢狱的。
 我们没有厌离心,原因是什么?是认识不到三界是苦难的牢狱,因为没有智慧呀!我们不知道自己就是牢狱里面的囚犯,拖着沉重的镣铐,带上了手铐。每天经受苦毒的拷打,没有一刻的自由。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个,我们对三界牢狱的厌离、出离心就油然而生,愿意离这个娑婆世界,愿意回归极乐世界,就像穷子思归故乡。
《法华经》里面有七个比喻,其中有一个“穷子喻”。穷子本来是大富长者的儿子,家里有万贯金银财宝的家产,然而他从小舍父逃逸,到外面去流浪、讨饭、打苦工,得不到温饱,衣衫褴褛、身心憔悴,是这样一个穷子。
 他父亲天天盼着唯一的儿子回家,父亲已经年老了,要把他的家产给儿子继承,盼望儿子早日回来。当他终于看到儿子的时候,父亲是多么的高兴。他赶紧派两个仆人去迎接他,但是这个穷子已经身心脆弱自卑到极点,远远的看到这么富丽堂皇像皇宫一样的豪宅,他吓坏了:哎呀!这不是我来的地方,这是富贵人家,不是我的家,贫民窟才是属于我的地方。
所以他就想赶紧离开,看见那两个来迎接他的人,他以为来抓他,他就跑。这一逃跑,这两个人身强力壮的人就把他抓住了,他就吓坏了,“这次我必死无疑了”。他吓得昏倒在地。他的父亲看到儿子却昏倒在地,知道他没有善根。就让人用冷水把他浇醒,清醒后就告诉他,你想到哪儿去就到哪儿去吧。穷子一听,赶紧拔腿就跑,跑到城里最穷苦的地方,去找一份打工的工作。
我们就是这样可怜的穷子啊!我们对本有的万贯家财不敢要哪,对本有的大富长者的父亲不敢认哪,自甘卑劣到贫民窟里面去流浪讨饭呀。今生我们能闻到净土法门,我们这些流浪三界的穷子才忽然知道了,阿弥陀佛是我们慈悲的父亲哪!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的故乡啊! 这时候一念回心,撩衣便行,义无反顾啊。要有这样的愿生极乐的心,如穷子思归故乡。
虽然娑婆世界很苦,但我们待久了,就会习以为常,而且以苦为乐。虽然极乐世界很美好、很庄严、很快乐,但是我们没有概念、没有印象,所以就觉得很疏远,很渺茫。这就要求我们每天不断地熏习和加强这种愿力。

大安法师:今生是轮回的最后一生!
凡夫众生要住在五浊恶世度化众生是不可能的,这就好像一座冰山,你想用一碗开水把它融化,你浇下去也能融化一点,但过后你一看,那个地方冒出来的冰块,比其它地方还要高。这就是净土法门两土世尊(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知道五浊恶世、轮回不停,赶紧让我们解决分段生死问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得闻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不仅正报的佛菩萨讲经说法,依报的器界(物质环境)也在讲经说法,就能快速地悟证无生法忍。
悟证无生法忍至少是圆教初住菩萨,圆教初住的菩萨再到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乘着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的加被,以及自己的发愿再回来度众生,这是可以的。这时候他不会被五欲六尘所侵染,他的道业有进无退(三不退转),他在这里是完成普贤十大愿王的修持,他就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而不会到三恶道里面去——不会去造业。
如果没有断见、思惑,想要住在娑婆世界弘法利生,可能其他的宗派都这么提倡,但是净土法门是断断不许可的。所以有些学其他的宗派的经论,说发愿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行菩萨道、度众生,断烦恼再成佛——其他宗派这样说,我们也不能去指责人家 。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念佛行人,我们会告诉你,你绝对不能发这个愿。一定要发什么愿?今生是最后一生,今生就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度化众生,等到了极乐世界以后再回来,这样可以。

【附录】印光大师:修净土者不可发来生及生生世世之愿
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不可发来生及生生世世之愿,若有此愿,便不能决定往生矣!
一切法门,亦有现生即了生死者,然不过千万之一二耳,故须发生生世世之愿。汝谓“尽未来际,带业往生”,此话殊失净土宗旨。现生即求佛慈接引,带业往生,何可云尽未来际乎?行菩萨道,当以尽未来际为限。现修净土,何可以尽未来际往生乎?汝虽看文钞,犹未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今为汝寄净土五经一册,文钞一部,净土十要一部,净土圣贤录一部,饬终津梁一本,阅此各书,净土法门之蕴,发挥殆尽矣。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一?复东海居士书 
净土法门,注重在信愿。有不知者或求人天福报,或求来生为僧宏扬佛法度脱众生。此种心念,要丢得干干净净,若有一丝毫(轮回心),便不能往生矣。往生净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不往生,纵然一生二生不迷,决难永远不迷。迷,则由有修持之福,而所造之业为可惧耳。恶业既造,恶报自临,求出三途,恐无其日。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复吴慧诒罗慧澍居士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