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持名念佛通达实相念佛
(2024-10-30 10:25:46)分类: 净土故园 |
黄念祖:持名念佛通达实相念佛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花了五劫的时间才想出这“四十八大愿”,想出这个极微妙的法门,这个法门“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潜通佛智就是与佛智相通,暗暗地合乎道妙,巧入无生就是得无生法,证“无生法忍”,正所谓“花开见佛悟无生”。有人就是不能相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其实能真正事念的人,一样可以达到“理一心”。为什么?因为事念照样可以暗合道妙!持名念佛的人,通过念佛不知不觉中也就能达到“实相念佛”,念得自己万缘放下什么都不想了,就是一句佛号,明明朗朗现前,无住而又生心,这是极殊胜的“实相般若”,能在暗中就通了、就合了。所以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就在于此。
黄念祖:净宗之妙,全在于此!
经云:“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解)法藏菩萨再请曰‘非我境界’,请佛广演,是即外慕诸圣也。峻谛师曰:‘此乃法藏菩萨自开他力门也。’此语道破净宗玄微,世称净宗为他力法门。净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办,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力,此即仗他力。净宗之所以究竟方便者,即以弥陀无上果觉,作为众生因地初心,因达果海,果彻因源,因果同时,感应难思,此又是他力之妙用。更加以外圣易信,己灵难明。是以具缚凡夫但能信‘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深信此两个‘有’字,切愿往生,一向持名,即可如愿,迳登不退。是乃凡愚所同能,若独言究明自心,则唯上智所堪任。法藏菩萨于因地中,悲愿宏深,开显此他力法门,是以世称弥陀乃大愿之王。又密宗亦是他力门,同属果教,皆是从果起修。此殊胜难思之他力门,正是弥陀悲愿至切处,亦正是净密二宗方便究竟处。盖自他本来不二,肯仗他力,即是于此难信之法,能生净信。难信能信,全由当人之无上智慧,此即是自力。但能信入,老实念去,自然能所两忘,自心朗现,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净宗之妙,全在于此。
法藏菩萨陈明‘非我境界’后,乃启请世间自在王如来,为之广说诸佛之无量胜妙刹土。我若得闻如是等等妙刹及其摄取之法,我当思惟修习,誓当圆满我之所愿。——《大乘无量寿经解·至心精进第五》
黄念祖:念佛妙在因果同时,即凡心成佛心
念佛法门具有《法华经》“因果同时”的殊胜——莲花独有之妙,花正开时,其实莲蓬宛然显现于中。花果表示修因时即结果时,称为因果同时;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时即成佛时。同时出现,花正开时,小莲蓬已现,花瓣落后,莲蓬渐长,渐渐莲子充实,可以种植,这是莲蓬完全成熟了。但此莲蓬即是初开时所见之莲蓬,决非他物。所以说花果同时。这是非常直捷,非常殊胜,非常圆顿的妙法。
《弥陀要解》中有现成的两句,正好作一个对联:“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这两句可以概括净土宗的殊胜奥妙。
“事持”就是不论是谁,老老实实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事持,事上你是这么持名了。理持呢?须要契于实相,住于般若。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从容中道,这叫理持。
所以四种念佛——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实相念佛的功德最高,凡夫就觉得无从下手——但是你不知道,这个奥妙在你持名念佛中,如果老老实实,绵绵密密,清清净净,不知不觉,不知不觉,你也就达到了实相念佛!
念佛法门最不可思议就在这个地方,所以称为究竟的方便。
所以说“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因为你就是清清净净的,别的都放下了,若能“净念相继,能所两忘”就是理持。理念就是念实相,也即是实相念佛。
实相的功德不可思议。以忏罪来说吧:“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忏罪者,端坐念实相。”说明实相能消众罪。《观经》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大家想想看,八十亿劫是多长的时间,生死重罪是何等的重罪!《观经》指示,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除!这是由于念佛暗合道妙,暗合实相,所以功德不可思议!
《金刚经》的关键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大菩萨的境界。但是凡夫就不可能做到了,不但凡夫不可能,二乘都不可能了。因为凡夫只是念念不停地生凡心,没有一个时间能无住。成了阿罗汉就“无住”了,但是他不再生起度无量众生的心,所以阿罗汉能“无住”但不能“生心”。
再往上到了台宗别教三贤位的菩萨(三贤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所以我们成佛共四十二个位次。十信还不算贤人,要到十住。初住到十住,十个住的位次,十个行的位次,十个回向的位次,这是三十个位次了。这称为三贤。再登初地,初地到十地,又有十个位次,四十个位次。上头还有等觉、妙觉。四十二个位次。)到了地前的三贤位,他们有时“生心”,有时“无住”,生心的时候不能无住,无住的时候不能生心。
只有在别教(天台宗判分佛教为四教:(一)藏教小乘、(二)通教通于大小两乘、(三)别教纯大乘、(四)圆教一乘)登地的菩萨,才能在生心的时候就无住,无住的时候就生心——所以说这是大菩萨的境界。
可是我们用念佛法门,正当念佛时你一切都放下了,什么世间的人我是非,出世的法执这些东西都放下了,你就“无所住”哇;可是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自然相继,这个是“生心”。就暗合“无住生心”的甚深般若。
再前进一步,蕅益大师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在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所以这一句佛号即是佛的果觉。念佛是从佛果起修,以佛果觉作我因心,自然因果同时。(念佛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所以净土宗也是果教派。夏师曾说,净土即是密教的显说。又说,称名即是持咒。所以前段赞咒也即是赞叹佛号。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圆摄万类。最上的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与华严会上五十二位次的法身大士一致发愿求生净土:“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安乐刹就是极乐国)。这是普贤菩萨所发求生西方净土的愿。
文殊菩萨,大智文殊菩萨的发愿一样,把这七言偈改成五言:“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大智的文殊,大行的普贤都以往生极乐为志愿。所以对至高无上的上上根也不屈才。
再下呀,不但五逆十恶都能往生,连动物,连地狱中的众生都能往生!
动物往生,我要举夏老师的例子,他在闭关的时候,成天绕佛念佛,绕了佛之后坐下来念,念了之后穿上鞋下去绕。后发现有一个老鼠,在老居士绕佛时就跟着绕,等老居士坐到座位上,盘腿一坐,两只鞋就放下去了,是两只很大的鞋,那老鼠就坐在两只鞋当中,它也端坐。等到起立绕佛,这个老鼠又跟着他绕,成为常规,天天如是。可是有一天先师起来了,一看那只老鼠没有动,碰一碰老鼠还不动,再一看,老鼠端坐死去。这只老鼠,它能跟着人绕佛,跟着人坐下来,人起来它又跟,最后就安然在两只鞋中间坐化了。至于它是否会念佛,无从证明,但它能在关房中,紧跟先师同坐同绕,最后安然坐化,决定是深入净土法门。
还有经上说的,地狱的众生,只要他肯念阿弥陀佛,在他业障消除的时候,在刚出地狱的一刹那,就成就清凉华菩萨。
所以净土法门普被三根,统收万类,十分殊胜!
—黄念祖居士《心声录·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后一篇:大安法师:念佛即是大圆通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