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念佛开示
(2024-08-01 17:26:21)分类: 净土故园 |
祖师念佛开示
历代祖师,崇尚念佛;
五宗十派,同归净土。
善导大师云:“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果得涅盘常住世 寿命延长难可量
千劫万劫恒沙劫 兆载永劫亦无央
一坐无移亦不动 彻穷后际放身光
灵仪相好真金色 巍巍独坐度众生
十方凡圣专心向 分身遣化往相迎
一念乘空入佛会 身色寿命尽皆平
又言:
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十方如来舒舌证 专称名号至西方
到彼华台闻妙法 十地愿行自然彰
又言:
誓到弥陀安养界 还来秽国度人天
愿我慈悲无际限 长时长劫报慈恩
昙鸾大师言:
我归阿弥陀净土 即是归命诸佛国
我以一心赞一佛 愿遍十方无碍人
庆文大师云:“专称一佛名号,则是具称诸佛名号;功德无量,能灭罪障,能生净土,何必生疑乎!”
元照律师云:
“一乘极唱,终归咸指于乐邦(极乐世界);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号(阿弥陀佛)。”
“况我弥陀,以名接物,是以耳闻口诵,无边圣德,揽入识心,永为佛种。顿除亿劫重罪,获证无上菩提。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戒度法师云:
“佛名乃是积劫熏修,揽其万德,总彰四字。是故称之,获益非浅。”
用钦法师云:
“今若以我心口,称念一佛号,则从因至果,无量功德,无不具足。”
嘉祥大师云:
“佛有无量功德,念佛无量功德,故得灭无量罪。”
法位大师云:
“诸佛皆以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
若信佛名,能生善灭罪,决定无疑;称名往生,此有何惑!”
宗晓禅师云:
“还丹一粒,变铁成金;真理一言,转恶业成善业。”
莲池大师云:
“极乐依正,言佛便周;佛功德海,言佛便周;一切功德,言佛便周。
弥陀万德之名:无一愿不包罗,无一行不体备,无一佛不贯彻。
弥陀乃万德名号,一名才举,万德齐圆,不期于福,福已备矣。
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举其名兮,兼众德而具备;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余。
越三只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蕅益大师云: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无异,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也。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释迦如来,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称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永明禅师云: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省庵大师云:一句弥陀,是斩群邪之宝剑。
一句弥陀,是破地狱之猛将。一句弥陀,是照黑暗之明灯。一句弥陀,是渡苦海之慈航。一句弥陀,是出轮回之径路。一句弥陀,是脱生死之良方。一句弥陀,是成佛仙之秘诀。一句弥陀,是换骨髓之神丹。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一千七百葛藤,一刀斩绝。
彻悟禅师云:
古德云:
“一句弥陀无别念 不劳弹指到西方
不用三只修福慧 但凭六字出干坤
莫讶一声超十地 当知六字括三乘
若人但念阿弥陀 是名无上深妙禅”
“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
八万四千行,饶与旁人行。”
苦乐悬殊(慈云忏主)
慈云忏主引用修行难易十事比对,说明娑婆与极乐两个世界的苦乐悬殊,而劝导我们,当念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一、此土常不见佛;彼土花开见佛,常得亲近。
二、此土不闻佛法;彼土水鸟树林,皆宣妙法。
三、此土恶友牵缠;彼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四、此土群魔恼乱;彼土诸佛护念,远离魔事。
五、此土轮回不息;彼土横截生死,永脱轮回。
六、此土难免三途;彼土永离恶道,且不闻名。
七、此土尘缘障道;彼土受用自然,不俟经营。
八、此土寿命短促;彼士寿与佛同,无有限量。
九、此土修行退失,彼土入正定聚,永不退转。
十、此土尘劫难成;彼土一生行满,所作成办。
两土难易(元贤大师)
龙树菩萨谓:五浊修行,名难行道,如跛足行险道,一日不过数里;净土修行,名易行道,如劣夫依转轮王,一日周四天下。今以娑婆十难、净土十易,而拣示之:
(元贤《净慈要语》卷上)
西方有十种殊胜
莲花化生——较之生长胞胎者丨
相好端严——较之肉躯丑陋者丨
黄金为地——较之尘沙垢秽者丨——秽净有天渊之别
衣食自然——较之饥寒冻馁者丨
宫殿随意——较之创作艰难者丨
飞行自在——较之革囊多病者丨——苦乐有天渊之别
善友爱敬——较之怨家会聚者丨
寿命无量——较之乍生乍死者丨
永不退转——较之业缘障道者丨——难易有天渊之别
受记成佛——较之频入三途者丨
念佛九种殊胜
一、字少易念,不若经咒之难持。
二、随地可念,不必定在佛前。
三、随时可念,不论早晚闲忙。
四、随人可念,不分贵贱智愚。
五、增长福德。
六、消灭重罪。经云: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七、天神恭敬。
八、恶鬼远离。
九、临终往生,必定蒙佛授记。
校量念佛功德说(遵式大师)
念佛者当生四种心(彻悟大师)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如是成就。念佛者可不慎乎。
劝修净土代言(莲池大师)
袾宏(大师法名)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问者,必以此答。犹恐无征,涉于臆见。况复衰病,艰于语言。谨将佛菩萨所说经论,及古今诸大知识、大居士等,种种著述,题名开后。幸随所见,详阅而深玩焉。可信与否,惟高明裁之。
普劝为人必修净土(莲池大师)
天如大师《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据,以证不妄:
观佛三昧经。文殊菩萨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剎。”华严行愿品。普贤菩萨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
起信论。马鸣菩萨示最胜方便,谓专意念佛,即得往生,终无有退。楞伽经。佛告大慧:“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普劝念佛(莲池大师)
夫学佛者,无论庄严形迹,止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羣做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来生,不如现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世间学问),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曰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因缘,暂时会聚,终必别离,不足悲苦。可悲可苦者,乃是空过一生,不念佛耳。今但万缘放下,回光返照念佛,即是一生要紧大事。更无多语。此外只管纯一念佛。其念佛要字字心上照过,历历分明,时刻切心,不容些须妄想杂念。早晚礼佛时,恳苦发愿求生净土。如此捱到临命终时,
自然正念现前,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莲华化生,永离诸苦,究竟成佛。
骷髅图说(莲池大师)
傅大士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大士此语,正所谓“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者”也。如何是“万般将(带)不去”?人生所有官爵金宝、屋宅田园、饮食衣服、玩好、乃至娇妻爱子,无常到来,那一件是将得去者?如何是“惟有业随身”?人生所造诸贪嗔痴业,非礼奸淫,恣意宰杀,为子逆父,为臣欺君,克众成家,阴毒害物,种种恶业。无常到来,这些都紧紧随着你(生生世世受报)。既然如是,若不猛省回头,改恶从善,洗心念佛。岂非徒得人身,虚生浪死!苦哉苦哉!
示念佛法门(蕅益大师)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嗔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
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饶你讲得十二分教,不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著。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