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能灭生死苦,终成佛道
(2024-07-18 18:17:28)| 分类: 圣贤遗教 |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能灭生死苦,终成佛道
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失译人名 今附东晋录)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四云:
“善男子!智者具足如是四想,能修世间不可乐想,作是念言:‘一切世间无处不有生、老、病、死,而我此身无处不生。若世间中无有一处当得离于生、老、病、死,我当云何乐于世间?一切世间无有进得而不退失,是故世间定是无常。若是无常,云何智人而乐于世?一一众生周遍经历一切世间具受苦乐,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虽为四王乃至他化自在天身,命终生于畜生道中,或为师子、虎、兕、豺、狼、象、马、牛、驴。’次观转轮圣王之身,统四天下,豪贵自在,福尽贫困,衣食不供。智者深观如是事已,生世间不可乐想。
“智者复观:‘世间有法,所谓舍宅、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香花、璎珞、种种伎乐、财物、宝货,如是等事皆为离苦,而是等物体即是苦,云何以苦欲离于苦?’善男子!智者如是观已,于世间物不生爱乐而作乐想。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婴重病,虽有种种音乐、倡伎、香花、璎珞,终不于中生贪爱乐;智者观已亦复如是。
“善男子!智者深观:‘一切世间非归依处、非解脱处、非寂静处、非可爱处、非彼岸处、非是常乐我净之法,若我贪乐如是世间,我当云何得离是法?如人不乐处闇而求光明,还复归闇——闇即世间,明即出世——若我乐世,增长黑闇,远离光明,闇即无明,光即智明,是智明因即是世间不可乐想。一切贪结虽是系缚,然我今者贪于智明,不贪世间。’智者深观如是法已,具足世间不可乐想。
“善男子!有智之人已修世间不可乐想,次修死想。观是寿命常为无量怨仇所绕,念念损减,无有增长。犹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势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善男子!智者观命系属死王:‘我若能离如是死王,则得永断无常寿命。’复次,智者观是寿命,犹如河岸临峻大树、亦如有人作大逆罪及其受戮无怜惜者、如师子王大饥困时、亦如毒蛇吸大风时、犹如渴马护惜水时、如大恶鬼瞋恚发时;众生死王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作如是观,是则名为修习死想。
“善男子!智者复观:‘我今出家,设得寿命七日七夜,我当于中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教化,利益众生。’是名智者修于死想。复以七日七夜为多:‘若得六日、五日、四日、三日、二日、一日、一时、乃至出息入息之顷,我当于中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教化,利益众生。’是名智者善修死想。
“智者具足如上六想,即七想因。何等名七?一者、常修想,二者、乐修想,三者、无瞋想,四者、无妒想,五者、善愿想,六者、无慢想,七者、三昧自在想。善男子!若有比丘具足七想,是名沙门、名婆罗门、是名寂静、是名净洁、是名解脱、是名智者、是名正见、名到彼岸、名大医王、是大商主、是名善解如来秘密,亦知诸佛七种之语,名正见知,断七种语中所生疑网。
“善男子!若人具足如上六想,当知是人能呵三界、远离三界、灭除三界,于三界中不生爱着,是名智者具足十想。若有比丘具是十想,即得称可沙门之相。”
尔时,迦叶菩萨即于佛前以偈赞佛:
“怜愍世间大医王, 身及智慧俱寂静,
无我法中有真我, 是故敬礼无上尊。
发心毕竟二不别, 如是二心先心难,
自未得度先度他, 是故我礼初发心。
初发已为人天师, 胜出声闻及缘觉,
如是发心过三界, 是故得名最无上。
世救要求然后得, 如来无请而为师,
佛随世间如犊子, 是故得名大悲牛。
如来功德满十方, 凡下无智不能赞,
我今赞叹慈悲心, 为报身、口二种业。
世间常乐自利益, 如来终不为是事,
能断众生世果报, 是故我礼自他和。
世间逐亲作益厚, 如来利益无怨、亲,
佛无是相如世人, 是故其心等无二。
世间说异作业异, 如来如说业无差,
凡所修行断诸行, 是故得名为如来。
先已了知烦恼过, 示现处之为众生,
久于世间得解脱, 乐处生死慈悲故。
虽现天身及人身, 慈悲随逐如犊子,
如来即是众生母, 慈心即是小犊子。
自受众苦念众生, 愍悲念时心不悔,
怜愍心盛不觉苦, 故我稽首拔苦者。
如来虽作无量福, 身、口、意业恒清净,
常为众生不为己, 是故我礼清净业。
如来受苦不觉苦, 见众生苦如己苦,
虽为众生处地狱, 不生苦想及悔心。
一切众生受异苦, 悉是如来一人苦,
觉已其心转坚固, 故能勤修无上道。
佛具一味大慈心, 愍念众生如子想,
众生不知佛能救, 故谤如来及法、僧。
世间虽具众烦恼, 亦有无量诸过恶,
如是众结及罪过, 佛初发心已能坏。
唯有诸佛能赞佛, 除佛无能赞叹者,
我今唯以一法赞, 所谓慈心游世间。
如来是慈大法聚, 是慈亦能度众生,
即是无上真解脱, 解脱即是大涅槃。”
佛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但众生却始终看不破放不下,总是心怀侥幸,苦中觅乐。却不知贪恋不舍的世间,无论何处、何事、何人、何物都是纯苦无乐...
前一篇:观心如镜,不随境转
后一篇:出离心和念佛心本身就有极大功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