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退出虚拟现实,回归真我实相!

(2024-03-27 08:09:20)
分类: 世间如梦
学佛的目的就是退出虚拟现实,回归真我实相!

爱因斯坦早已说过:“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爱因斯坦深知科学的局限性,曾研究过《大藏经》的他在日记里写道:“如果将来有一个能代替科学学科的话,那么这一唯一的学科就是佛教。”“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我不能设想真正的科学家会没有这样深挚的信仰。这情况可以用这样一个形象来比喻:科学没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象瞎子。”(《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82-183页) 爱因斯坦在自传中谈到:“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我是的话,我愿成为一名佛教徒。” 为什么?

佛经告诉我们: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八识,就是一个高智能虚拟眼罩;我们自无始劫来就沉沦于六根、八识编织的虚拟世界中,认假为真,迷头认影,迷惑颠倒,轮回受苦,没有智慧看破放下、离幻归真。
佛法,就是明辩真假的智慧、离幻归真的导师、离苦得乐的航船、转凡成圣的法宝!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虚拟眼罩与虚拟现实)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则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花严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虚拟世界中所见闻觉知的一切境相都是幻觉);离一切相(脱离虚拟眼罩),即名诸佛(回归真我实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见闻如幻翳(虚拟眼罩),三界(一切宇宙)如空花(虚空中的幻像);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楞严经》
“令识虚妄(虚拟现实、娑婆世界),深厌自生;知有涅槃(真如实相、极乐世界),不恋三界! ”——《楞严经》
“应知身心,皆为幻垢(虚拟眼罩);垢相永灭,十方清净(真我现前)!”“不住一切相(不执着虚拟幻境),大觉(真我佛性)悉圆满。”“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圆觉经》

如何看破虚拟世界:翳目见空花,幻人入化城

空花(梵语khapus!pa),指空中之花。全称虚空花。又作空花、眼花、眼花。病眼者,于空见有花也。虚空原无花,只是病眼之所见,譬喻妄心所计之诸相无实体也。《圆觉经》曰:‘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如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传灯录》卷十(归宗语)曰:‘一翳在眼,空花乱坠。’

空花,梵语khapus!pa。指空中之花。全称虚空花。又作空花、眼花、眼花。盖空中原无花,然眼有病疾者因眼中有翳,常于空中妄见幻化之花;比喻本无实体之境界,由于妄见而起错觉,以为实有。故于自身中见有一常住之我,或于一切万物中,妄见其有实体,则称为如见空花。
如病眼之人,见空中如花者浮动,是名虚空花,譬事物之无实体也。《楞伽经》卷一曰:‘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花。’《楞严经》卷二曰:‘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

你见过灯上的光圈吗?五色重叠,那是因人的眼睛疲劳所致,实际上灯上并没有光圈。一切世间,山河大地,也是因为人的内心产生疲劳,才显现山河大地等诸有为相。这就是“三界如空花”的道理。
《楞严经》:“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花,复有一切,狂乱非相。当知色(受、想、行、识)阴,亦复如是。是诸狂花,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花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花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花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花时,目应无翳,云何睛空,号清明眼?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楞严经》卷六:“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注:“见闻幻翳,指妄根也。”

《圆觉经》:“譬如幻翳,妄见空花,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

《楞严经》卷四:“亦如翳人,见空中花;翳病若除,花於空灭。忽有愚人,於彼空花所灭空地,待花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南朝·梁·萧统《讲解将毕赋》:“意树发空花,心莲吐轻馥。”
宋1司马光《游三门开化寺》诗:“狂象调难伏,空花灭复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人生荣花富贵,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 
梁启超《开明专制论》:“眩於空花,困於噩梦者,其醒耶未耶?”


“诸和合所为(即一切有为法、宇宙万有),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玄奘法师和义净法师翻译的《金刚经》都是这样说的: 
“诸和合所为(一切生灭法),如星、翳、灯、幻,
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比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更完整、更接近梵文原本。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花开见佛,亲侍弥陀,授菩提记,圆满佛果。普度众生,悉皆成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