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世音菩萨闻思修念佛法门

(2023-12-29 12:38:06)
分类: 圣贤遗教
观世音菩萨闻思修念佛法门 
《楞严经如说》第六卷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此耳根法门,广陈功德,表殊胜圆通也。观世音者,观世音声,圆悟圆应之号。于音言观者,以观智照之也,见六根互用之义。所师之佛,亦名观世音者,因果相符,古今一道也。闻字,指击钟所验,不生不灭之闻性。思者,非思善思恶之思,是用百不思之正思,专注闻性。究此根从何所来,令彼颠倒闻机,脱粘内伏,为拔根之利器,除结之先锋。下入流至现前,皆仗此思而得深入。修者,非造作功行之修,但达诸法如幻,了无根本,不生取着,则诸微细尘垢,自然销落,觉性现前,是名正修。入者,已到之谓。三摩地者,即前大陀罗尼门。谓拔此一根,便得入大罗尼门矣。
 问:初卷已斥思惟是妄,何故此中复用此思?答:前所以斥者,以阿难认此思惟为真,不肯放舍,是认贼为子,故须斥破,欲其识贼而求真子也。今复用此思者,是知其为贼,而借贼以杀贼,转祸为功也。且二十四圣所修门虽不同,要其用心观察,皆用此思。若无此思,无下手处。故即二十四圣下手功夫,皆在观音一门显发。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此叙入观始终也。初于闻中者,即指闻性中也。谓我初以闻性为所观之境,终以闻性为所入之门。流字即欲流之流,入字即逆字。顺则因明立所,入则自然亡所。亡所功夫,只是如幻而已。昧如幻而流逸奔尘,便是立所。识如幻而息机归寂,便是亡所。所入即流也,寂即亡所也。以能入之根逆流,故所入之尘得寂。不唯动相不生,即静相亦不生。此将闻性与尘分开,不令织妄相成,所谓即明而妙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此根如幻也。渐增即如幻三昧,更加精明耳。闻即闻机,所闻即动静二相。由前根尘交结,故将颠倒闻机,反闻自性,不与尘交。今外尘虽脱,闻机虽伏,未得尽净,故次尽内根。所谓此根初解,先得人空也。尽闻不住,觉所觉空,此觉如幻也。尽闻境界,可谓本觉湛然矣。但住此觉相,犹是法执。今不住此智,则觉与所觉俱空矣。所谓空性圆明,成法解脱也。空觉极圆,空所空灭,此空如幻也。空觉,即觉所觉空也。此境已断见行法执,然未至极圆之地,犹有空相在。从此修到极圆满处,并能空与所空者,一切灭尽矣。所谓解脱法,已俱空不生也。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无功夫言,初入流亡。所尘空矣,尚有根在,根即是所。根空矣,有空根之智在,智即是所。智空矣,有空智之空在,空即是所。皆不离生灭业识。至于空所空灭,则生灭尽灭矣。诸妄销亡,不真何待?大寂灭海,自然现前。寂非对动之寂,灭非对生之灭。乃不动之寂,无生之灭。即如来藏性,真如实际,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名大寂灭海。此理现,则前山河大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下面一切胜用,皆从此发矣。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不为界内有缚,是超越世间。不为界外空缚,是超越出世间。十方圆明,乃寂照含空之意。十方不止大千,亦可作十法界,二乘所不能,故曰殊胜。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证自心时,即与佛生合也。慈能下化,故曰慈力。六道众生下,应有本妙觉心四字,不重标耳。悲仰皆属众生,悲者悲己沉沦,仰者仰佛救度。众生悲,菩萨与之同悲。众生仰,菩萨与之同仰。三十二应,申同慈力。十四无畏,申同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万法虚妄,唯是一心。声尘本空,闻性常住。于常住中,一切声尘,及于万法,悉皆如幻。以此如幻法门,始于闻中熏习,终于闻中修证。随缘应用,本体如如。不动不摇,不失不坏。此三昧者,名如幻闻。禀闻修金刚三昧,乃三十二应之本也。

卍新纂续藏经第13册no.0286《楞严经如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