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和卐字的区别

分类: 人文关怀 |
卍和卐字的区别
卍字有左旋右旋之别,经中常有「右旋」之说,如佛眉间白毫亦宛转右旋,礼敬佛菩萨与佛塔时亦需右绕而行,此因「右旋」是有安祥、安乐、尊敬之义。而左旋则有激活、强化之义。若不知其理,则不知如何取舍。日本大正藏采用卐,而宋、元、明三版藏经均用卍。现存于鹿野苑之古塔,其上之卍字全为「卍」,该塔系阿育王时代之建筑物,为纪念佛陀昔时于此入定而建者。在西藏,喇嘛教徒多用卐,佛教徒则用卍。
梵语
依《新华严经》为例,全经之卍字共有十七处,皆读为「万」,然以梵本对勘之,则其原语共有四种:
(1)rvatsa,音译作室利靺蹉,意译作吉祥臆、吉祥标志、符号(symbol)。《新华严经》卷四十八:「如来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卍字,名吉祥海云。」rvatsa如上述解字分析,系指毛发等卷旋转重迭如海云之相。
(2)nandy-varta,音译作难提迦物多,意译为喜旋,nanda者是喜悦,varta
(3)svastika,音译作塞嚩悉底迦、濊佉阿悉底迦,意译为有乐,有吉祥物之义(lucky or auspicious object),有神秘之标志(mystical mark)。《新华严经》卷二十七:「愿一切众生得如卍字发,螺文右旋发。」此句经文即是svastika,含有「有乐」之义,意指毛发右旋,自成纹样,令见者咸得欣悦之相。
(4)prnaghata,音译作本囊伽咤,意译为增长。Prna是充满、完成之义,ghata是瓶(jar、jug)之义,也有盛满水之义。《新华严经》:「愿一切众生得轮相指,指节圆满,文相右旋,愿一切众生得如莲华卍字旋指。」其中,「卍」之原语即为
当于「卍」字之梵语还有一字「卍」,其实卍与卐两字同见于经典中,此两字符号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经典右旋与左旋字翻译分成二义,定有不同之义理在。前一字已如上述,后一卍字,汉读音虽相同,但古德所翻译之意义是不同的。其实卍与卐两字见于不同经典中,卍字之汉译,古来有数说,鸠摩罗什、玄奘等诸师译为「德」字,若以修德而言,戒行威仪高超,是具有吉祥、安乐之义。观其卍字是具右旋相,正是有安定世间一切相之义理在。而菩提流支则译为「万」字,此万字应是卐字,表示「所作圆满」之意,此卐字是左旋,而左旋有活泼、激励之势,是指如来应化无边,所作圆满成就。若依此理而来确定两字似应有不同读音,卍字应读「德」音,表示「万德具足」。而卍字应读「万」,表示「应化万千无不圆满」。
又有古德云,「卍」字本为一种记号,而非一字,历来之所以联读为「卍字」者,一方面固因习惯使然,最主要者则因自梵文译成汉文时之讹误。盖梵语
卍字,不仅是古代印度表示吉祥之标志,在古代印度,佛教、婆罗门教、耆那教均使用之。最早时,古印度人认为此一符号乃存于梵天、毘湿笯(Visnu)吉栗瑟拏(Krsna)胸部之旋毛,而普遍视之为吉祥、清净、圆满之标相。
在佛教,卍字为佛及十地菩萨胸前之吉祥相,其后渐成为代表佛教之标志。除印度有卍、卐之字形外,还有波斯、希腊均有此类符号,通常被视为太阳、闪电、光明、火、流水等之象征。近代的希特勒更是用卐字半斜为其标志,所以能活动力强大,锐气敌不可挡,但因希特勒无德性做奠基,不具慈悲深德,所以最后注定要以失败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