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愿力是成败的关键
(2023-09-19 13:02:49)分类: 净土故园 |
净界法师:愿力是成败的关键
这段开示是很重要的。念佛法门,是一个他力的法门。在他力的解脱当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往生净土,完全不是我们的力量,是仰仗佛力的加被。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只有产生一种强烈归依的心来忆念弥陀的圣号。
所以说,在整个往生的关键当中,你在忆念这个佛号的时候,你的信心、你的愿力是一个成败的关键。所以印光大师讲,信愿要很真切,决定不可以悠悠泛泛、敷衍了事。
念佛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会决定这个佛号对你产生的救拔力。
那么我们真正要把这句佛号的功德全部都启动出来,关键就是你的信心跟愿力要很坚定。这个佛号才能够带你到净土去。
修净土宗的人,其实你往生的决心是很重要。
因为我们往生的人,诸位你看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与否跟你业障深重没有关系(了悟子按:不怕业力重,就怕愿力轻;愿力超过业力,决定能往生),因为是佛力加被,跟你业力没有关系嘛!但是对你那个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发愿往生的决心是有关系的!
你看历代往生成功的例子,都有一个特色,就是背水一战!你没有退路!就像韩信用兵一样,他面对项羽的军队,是他三倍以上的军队。但是他把军队带到黄河,你看后面是黄河,没有退路,你只有往前冲了。
所以往生的人他所建立的愿力非常强大!你看看祖师的开示,他对佛号念得好不好这个标准不高,那临终十念嘛!相续称念,乃至十念,这个标准不高嘛!但是对你往生的愿力的要求是超高标准的,非常高的标准,不能有任何含糊(按:往生愿力强了,念佛必然精进;如果念佛不精进,就不能说愿力强。衡量信愿的标准就是念佛是否精进,信愿行是一体的,自己的生死大事,拼命念佛最值得!千万不要自欺自误,不能为懒惰找借口、堕地狱)。
你佛号可以念得不够好,没关系,这个影响你品位嘛(按:上品上生者立刻见佛,下品下生者12劫才能花开见佛。可见品位高低悬殊很大,日劫相倍,在娑婆精进念佛一日,胜过彼土修行一劫)!但是你的决心,这一点的要求就非常非常高了。净土宗对这个是用超高标准的标准来要求的,就是你对阿弥陀佛那种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因果同时,念佛成佛,有愿必成
净界法师(《阿弥陀经导读》节选)
我们一般讲因果,都是讲异熟的因果,但下一段就讲到因果同时。
也就是说,大乘的因果有二种不同:第一个是渐教的,唯识学的因果观,这个叫异熟果;第二个是顿教的,这个因果是同时的,造业得果是一念心,现前的造业,现前的就是一个因果,这种思想我们看下一段“约刹那名今”,这刹那简单的说就是当下,就是说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那这样讲因果就是同时的。
就是说你现在对极乐世界生起一个发愿往生的心情,你已经产生一种受生的力量,乃至于你这种心情,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这样的受生力量,也就念念增长,这种情况叫做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因果同时。举一个例子,如称两头,低昂时等,天平的两头,一头低下去,另一头同时高起来。
看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要强调的是第二个思想,就是约刹那,就是因果同时。
诸位如果经常读顿教的经典,你就会发觉因果同时的观念是很多的,不但在《阿弥陀经》中说今发愿则今生,当发愿则当生,这个思想在《法华经》也有,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法华经》的当机众是声闻,主要是要督促声闻众回小向大,所以佛陀开始三周说法:法说、因缘说、譬喻说,这三周说法,度尽了上根的声闻、中根的声闻、下根的声闻,使令在座的声闻人,全部回小向大,重新修正他的愿望。
正当佛陀三周说法,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以后,这些声闻人开始放弃了偏空涅槃,开始追求诸佛法身的功德、净土依正庄严的时候,佛陀开始一一授记:为舍利弗授记,说你的国土是怎么样、你以后的众生是怎么样;为目犍连尊者授记;为迦叶尊者授记等等,亦复如是。
诸位,我们都知道佛陀的内心,他的表达方式是现量的;我们凡夫的表达,有时候是现量、有时候是比量,比如说我们看到烟,见烟知火,我们看到烟,我们会说我们看到火,当然这是合理的推断。佛陀看到烟,佛陀会说烟,佛陀不会说火,佛陀的身口意是不需要做比量推测的。
也就是说,舍利弗等尊者们还没有听闻《法华经》之前,他们未来的果报是一个偏空涅槃,佛陀当然不可能给与授记,他们那个因缘业力根本没有成就。但是当舍利弗等尊者们的想法开始改变以后,“心生则种种法生”,一念菩提心生起,他们以前所缘的境只是空性,他们开始缘空性以外,开始缘法界众生,他们的所缘境不但是上求佛道,还开始缘众生的法界、开始发大悲心度众生的时候,我们可以肯定在他们的阿赖耶识中,已经有一个清净国土的力量出现,所以佛陀才会授记。佛陀不会做任何的臆测,佛陀的话全部都是现量见闻的,没有比量推测的。
《楞严经》上说:一个生死凡夫,你起一念嗔心、你发一个脾气,你可能发完脾气你还是这样一个相貌、还是吃你的饭睡你的觉,好像没有变化,其实你的生命已经有变化了。就是你的烦恼火生起的时候,你那个地狱的火在你的心中,那个力量已经生起了,除非你忏悔,否则那个力量就跟着你了。
那你说我地狱的果报是来生,那应该是来生才出现的;但是生起的时候,是当你嗔心的时候就生起了(如种子萌芽),所以这个叫做因果同时。
我们可以举一个现实的例子,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应为《见闻录》)中讲了一个事实,他说:杭州有一个农夫,他有几亩田,后来被旁边的富人非理霸占了。这个农夫就一状告到官府去,但是官府因为接受富人的贿赂,就作出一个不公正的判决,把农夫的土地全部判给了富人。
【附:发愿求生净土,七宝池中就有一朵莲花(净空法师)
好,我们回到经文。这段经文的劝愿流通,重点在“今发愿则今往生、已发愿则已往生、当发愿则当往生,能够成就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我心想:他不可能求生净土的。因为“多分”的意思,就是三心二意。
印光大师说:为什么你要产生决定的信愿?因为你临终的时候,那不是平常的时候,那是业力现前──腊月三十算总帐,你无始的业力现前,如果你没有明确的愿力,你抵抗不了你无始的业力。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一般人往生是怎么回事?
但是我们这些人是净业没有成就,那该怎么办呢?
只好靠随念往生,靠临终那个念力来引导。
我们不能靠业力,因为我们的业力是到三恶道的,我们现在是用念力来引导业力,那你说临终的念力是不是要很坚定!
如果你在平常的时候,没有做好往生充分的准备,你临终不可能往生。
有一个居士告诉我:他以前读高中的时候,他到高三,他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先起床刷牙,而是先坐在床上,他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考上台大。念三遍。结果一年后,果然考上台大。当然,除了他的努力以外,愿力起了很大作用——我们不要忽略愿力对我们生命产生的主导作用。
你造的业,只是一个资粮,它没有方向,比如说你造善业,那是往上升的力量,但是升到哪里去是不决定;你造罪业是往下堕,但是往哪一个地方堕也不决定:由你的愿力来决定。
后来这个居士告诉我说:他现在修习净土以后,他开始发愿,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发愿“我一定要往生净土”。这个“我一定要往生净土”很重要,如果你现在的发愿,是停留在“我很想要往生”,那你可能还没有办法往生。你那个愿不能有任何的疑惑,因为你既然是随念往生,那这个愿要很坚定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要把“我希望往生”的力量,要转换成“我一定要往生”,就是不能让自己有退路,背水一战,志在必得,有愿必成!
为什么一定要发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净土宗的两个主愿:第一个「厌离娑婆」,第二个「欣求极乐」。
假设你选择「娑婆世界」,把今生布施、持戒的善业,全部投到娑婆世界,成就人天安乐的果报,那你要注意,有三种障碍任何人都无法避免:
二、业障:我们过去生,虽然造了一点善业,但也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这个罪业的力量,会令我们受报受苦,轮回恶道。
极乐世界安乐的果报,具三种功德:
一、法身德:这个「法身德」是对远离「报障」来说的;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没有老病死的问题,它提供你无量的寿命,在你一生当中,你不会衰老、也不会有病痛。你在极乐世界,一百岁的时候可以拜佛,一千岁、一万岁照样可以拜佛;你可以到十方世界供养十方诸佛;你要修福、修慧,你的色身不会障碍你。这一点是很重要!我们年轻人可能感觉不到,要是到了六十岁,你就知道什么叫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果报体的障碍是很严重的。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就没有这种报障。
二、般若德:这个也很重要。极乐世界的安乐,跟诸天最大差别——能够见佛闻法。我们在娑婆世界可以闻法,但是你见不到佛。在所有善知识当中,「佛」是最殊胜、圆满的善知识,一个人能够亲自亲近佛陀,那是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你能够见到佛陀,你就有出离的因缘,他知道你的根机,知道怎么教化你。所以极乐世界安乐的果报,具足般若德,能够令你远离烦恼障。
三、解脱德:极乐世界安乐的果报,具足「解脱德」,不会让你有造作罪业的因缘,这是远离业障。
蕅益大师说:“极乐世界好梦者也,极乐世界醒梦者也!”极乐世界不但提供你身心安乐的果报,在这种安乐当中,又能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增长你大乘的善根,所以极乐世界的果报体,的确是我们最好的归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