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经的源头——《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23-07-26 08:33:00)
分类: 圣贤遗教
 【提示】空,不是无或有,而是“虚幻、不可得、无所住”之意。如电影、电视、电脑、手机中的影像,似有实无,非有非无;宇宙即是虚拟现实幻象,意识之投影。不住、远离一切幻象,才是实相、真如、妙明真心。《圆觉经》所谓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 
 
 心经的源头——《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初分相应品第三之一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何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色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受、想、行、识【五蕴】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眼处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耳、鼻、舌、身、意处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色处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声、香、味、触、法处【十二处】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眼界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耳、鼻、舌、身、意界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色界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声、香、味、触、法界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眼识界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耳、鼻、舌、身、意识界【十八界】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眼触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耳、鼻、舌、身、意触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地界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水、火、风、空、识界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因缘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无明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十二因缘】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布施波罗蜜多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六度】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内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二十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真如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四念住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三十六道品】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苦圣谛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集、灭、道圣谛【四圣谛】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十善业道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五近事戒、八近住戒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施性福业事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戒性、修性福业事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四静虑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四无量、四无色定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八解脱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空解脱门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无相、无愿解脱门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一切陀罗尼门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一切三摩地门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极喜地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五眼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六神通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佛十力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三十二大士相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八十随好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无忘失法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恒住舍性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一切智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道相智、一切相智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一切智智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永拔一切烦恼习气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预流果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一切菩萨摩诃萨行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我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如是等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如是等空相应时,不见色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受、想、行、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不见色若是生法、若是灭法,不见受、想、行、识若是生法、若是灭法;不见色若是染法、若是净法,不见受、想、行、识若是染法、若是净法。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不见色与受合,不见受与想合,不见想与行合,不见行与识合。何以故?舍利子,无有少法与少法合,本性空故。所以者何?舍利子,诸色空,彼非色;诸受、想、行、识空,彼非受、想、行、识。何以故?舍利子,诸色空,彼非变碍相;诸受空,彼非领纳相;诸想空,彼非取像相;诸行空,彼非造作相;诸识空,彼非了别相。何以故?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不异空,空不异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何以故?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染不净,不增不减,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
  “舍利子,如是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地界,无水、火、风、空、识界;无眼处,无耳、鼻、舌、身、意处;无色处,无声、香、味、触、法处;无眼界,无耳、鼻、舌、身、意界;无色界,无声、香、味、触、法界;无眼识界,无耳、鼻、舌、身、意识界;无眼触,无耳、鼻、舌、身、意触;无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无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无明生,无无明灭,无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生,无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灭;无苦圣谛,无集、灭、道圣谛;无得,无现观;无预流,无预流果;无一来,无一来果;无不还,无不还果;无阿罗汉,无阿罗汉果;无独觉,无独觉菩提;无菩萨,无菩萨行;无佛,无佛菩提。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如是等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如何行般若波罗蜜?——《心经》扩大版
(摘自《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遵修何行,为行般若波罗蜜?”
  佛告舍利弗:“于是菩萨,设行色空者,则为行般若波罗蜜;设行痛痒(受)、思想(想)、生死(行)、识空者,是则为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解知眼空、耳鼻舌身意空者,此则为行[般若波罗蜜];解眼界空、耳鼻舌身意界空者,此则为行[般若波罗蜜];解眼色眼识空,解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细滑身识、意所欲意识空者,此则为行[般若波罗蜜];解苦空者,集亦复空,尽亦复空,八由行亦空,此则为行[般若波罗蜜];解无黠亦空,行亦空,识亦空,名色亦空,六入亦空,所更亦空,痛痒亦空,思爱亦空,所受亦空,所有亦空,生、老死亦空,此则为行[般若波罗蜜];解一切法空,此则为行[般若波罗蜜];诸所自然,有为无为,悉能解空,此则为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解本净空,志性亦然,此则为行[般若波罗蜜]。
  “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解是七空,此乃为行[般若波罗蜜]。以此七空行般若波罗蜜,色无应不应,无行不行,不作此观,不见痛痒、思想、生死、识应不应、行不行,不见色法有所起、有所灭,不见痛痒、思想、生死、识有所起、法有所灭,不见色法有所依著、法有所诤讼,不见痛痒、思想、生死、识法有所依著、法有所诤讼,不见与色而俱游居,不见与痛痒、思想、生死、识而俱游居,不见与生死而俱游居,亦不见不与生死而俱游居也。所以者何?永无有法而与俱,缘起诸事本净为空。色则为空则无有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空则无有识。”
  佛语舍利弗:“其为空者,无有起者,无有灭者。假使色空则无有色,假使痛痒、思想、生死、识空则无有识。设使色空则不有见,设痛痒空则无所患,设思想空则无所念,设使行空则无所造,设识空者无所分别。所以者何?色者则异不与空同,空不为异色不为分别,色自然空,色则为空,痛痒、思想、生死、识不为别异,空亦不异。设空不异,识亦不异,识自然空,识则为空。”
  佛语舍利弗:“其为空者,不起不灭,无所依著,无所诤讼,无所增,无所损,无过去,无当来,无现在;彼亦无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无眼、耳、鼻、舌、身、心,亦无色、声、香、味、细滑、所欲法;彼则无,无黠不灭,无黠不行,不识,不名色,不六入,不细滑,不痛,不爱,不受,不有,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亦不灭除生老病死;彼亦无苦,亦无集,亦无所尽,亦无所由;彼亦无得,亦无有时;彼无须陀洹果,无斯陀含果,无阿那含果,无阿罗汉果,无辟支佛觉,亦无得道,亦无佛道。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者则为行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应不应、行不行,不见施,不戒,不忍,不进,不禅,不智,不见是六波罗蜜,不见色、痛痒、思想、生死、识应不应、行不行,不见眼应不应、行不行,不见耳、鼻、舌、身、心应不应、行不行,不见色、声、香、味、细滑、所欲法应不应、行不行,不见四意止应不应、行不行,不见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八由行应不应、行不行,不见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应不应、行不行,不见怛萨阿竭萨芸然慧应不应、行不行[般若波罗蜜]。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此乃应行[般若波罗蜜]。”
  佛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空不与空斗,空不与空行,无相不与无相斗,无相不与无相行,无愿不与无愿斗,无愿不与无愿行,空不与空相应,无相不与无相相应,无愿不与无愿相应。所以者何?空者无行不行,无相者亦无行不行,无愿者亦无行不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斯者此乃为行[般若波罗蜜]。”
  佛复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诸法自然相则得度空;已得度空不与色诤,亦无所行[般若波罗蜜];不与痛痒、思想、生死、识诤,亦无所行[般若波罗蜜];不与过去色诤,亦不见过去色;不与当来色诤,亦不见当来色;不与现在色诤,亦不见现在色;不与过去痛痒、思想、生死、识诤,亦不与当来、现在痛痒、思想、生死、识诤,亦不见过去、当来、现在痛痒、思想、生死、识。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与过去、当来诤,不与当来、过去诤,不与现在、过去、当来诤,不与过去、当来、现在诤,不见三世与于空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行者,此乃为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所行如是,如所应行,不与过去萨芸若讼行,亦不见过去何所萨芸若,过去安有萨芸若及行讼行乎;不与当来萨芸若讼行,亦无所行,亦不见当来安有萨芸若与行讼行乎;亦不与现在萨芸若讼行,亦不见现在萨芸若,安有萨芸若讼行乎。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者,此乃为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萨芸若色,亦不见萨芸若色,亦不见行萨芸若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见萨芸若痛痒、思想、生死、识;不行萨芸若眼,亦不见眼,亦不行萨芸若耳、鼻、舌、身、心,亦不见耳、鼻、舌、身、心;不行萨芸若色,亦不见色,亦不行萨芸若声、香、味、细滑、所欲法,亦无所现。”
  佛语舍利弗:“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此乃应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遵萨芸若檀波罗蜜,亦不见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亦不行萨芸若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萨芸若般若波罗蜜;亦不遵萨芸若四意止,亦不见萨芸若四意止;亦不遵萨芸若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亦不见萨芸若意止、意断、神足、根、力、觉意、由行[般若波罗蜜];亦不遵萨芸若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亦无所见,亦不见萨芸若怛萨阿竭诸力法。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此乃为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萨芸若佛,佛亦不行萨芸若;不行萨芸若道,道亦不行萨芸若。所以者何?佛则萨芸若,萨芸若则佛;道则萨芸若,萨芸若则道;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亦复如是。”
  佛语舍利弗:“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此乃为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有,不行色无有,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有,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有,不计色有常,亦不计色无常,不计色苦,不计色乐,不计色有我,不计色无我,五阴六衰亦复如是,不计五阴空无空,不计五阴有相无相,不计五阴有愿无愿;行般若波罗蜜,今我所行亦无所受,亦无所行,亦无所取,不有所行,亦不不行,不有所受,亦不不受,不有所取,亦不不取。”
  佛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此乃为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用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故;行般若波罗蜜,不用阿惟越致地,教化众生故;行般若波罗蜜,不用净佛国土故;行般若波罗蜜,不用怛萨阿竭十力故;行般若波罗蜜,不用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行般若波罗蜜,不究竟空,不用内空,不用外空,不用内外空,不用空空故,不用大空故,不用真空故,不用有为空故,不用无为空、不用究竟空故,不用无品空故,不用本净空故,不用自然相空故;不以一切法空、不以无起空故,不以无灭空故,不以无形空故,不以自然空故,不以有形无形空故,不以无本故,不以法界故,不以本际故,行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于诸法无所破坏,亦无所见。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用神足故;行般若波罗蜜,不用天眼故,不用天耳故,不用观他人心故,不用念过去事故。所以者何?行般若波罗蜜时,亦不见般若波罗蜜,何况当睹菩萨诸神通乎?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此乃应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心不念言:‘我当以神足往诣东方江河沙等见诸如来稽首为礼。’亦不自念,到八方上下亦复如是,等无有异。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此乃应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自念言:‘诸佛世尊所可畅说,吾则当以天耳皆听。吾当察见众生之心所可念者。当念过去所游居处,我以天眼见诸群萌在所之处。’”
  佛言:“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此乃应行[般若波罗蜜]。
  “如是,行如是者,则为度脱无央数不可计会众生之类。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者,魔及官属不能得便。又复见及他方世界诸人民遥闻其德皆为作礼。
  “复次,东方江河沙等诸佛世界,八方上下诸佛世尊,皆共拥护于是菩萨,终不堕坠于声闻、辟支佛地。四天王上阿迦腻吒天,悉共拥护是菩萨摩诃萨,将无伺求得其便者。所可兴发所当作者,得现在福。所以者何?而以慈心向诸众生。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乃为应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而以微劳得总持门、三昧门,速疾近此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菩,一切所生常值见佛不离诸佛,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言:“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乃为应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自念言:‘宁有诸法?所谓法者,一切为应若不应乎?为平等不平等乎?’所以者何?于时行者,不见诸法应若不应、行若不行、等与不等。”
  佛言:“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乃为应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自念言:‘我当速解诸法之界至阿惟三佛。’亦无阿惟三佛。所以者何?逮法界者亦无所觉。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乃为应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诸法及与法界有诸疾病及与空寂。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乃为应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自念言:‘诸法法界有若干种不计别异。’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此能应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自念言:‘于是诸法及与法界,观与不观,见与不见。’所以者何?彼则不见诸法所有,可持诸法分别观也。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乃为应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念法界忧行空事,其空事者不忧法界。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乃为应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念眼界为空空乎,亦不忧眼界,色不忧空,空不忧色,色界不忧空,空界不忧色,眼识界不忧空,识界不忧眼识空空,耳、鼻、舌、身、心、声、香、味、细滑、所欲法亦如是。心界不忧空,空界不忧心,法界不忧空,空界不忧法,识界不忧空,空界不忧识。”
  佛言:“是为第一行,所谓空行。菩萨摩诃萨能行空者,则不堕落声闻、辟支佛地,能净佛国开化众生,疾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阿惟三佛。计诸所行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行为最极尊、为长、为上,无底、无比。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行为无上行,空、无相、无愿行,菩萨摩诃萨应行如是,当作斯持,速得近于受莂之地。菩萨摩诃萨应此行者,为无数不可计众生开度利义。若不念言:‘我行般若波罗蜜,诸佛世尊当受决也。’亦不念言:‘我得亲近也,于受决也。我当清净于佛国土得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当转法轮。’所以者何?彼其行者,不著法界,亦不虚寂,不见异法当行般若波罗蜜、诸佛天中天受我决及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不起人想,不起我想,不起寿想,不起命想,不起众生想,不起见知想。所以者何?计于吾我众生不起不灭,又计人本不起不灭。其不起不灭者,何所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能如是人无所起,属行般若波罗蜜。众生为空,众生不得,众生寂寞,为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摩诃萨遵修于空,为第一行。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者,则皆超踰一切诸行。置是所可遵行,为大慈行,为大悲行。菩萨摩诃萨行于此者,终不起贪嫉之心,无毁戒心,无瞋恚心,无懈怠心,无乱意心,无邪智心。”
   …… “如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而无所著,为行般若波罗蜜——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便生长益,入于寂然得菩萨道,入阿惟越致神通具足,神通以具则游佛国教化众生,已化众生则便供养诸佛世尊,则能严净诸佛国土,已能严净诸佛国土,诸佛世尊皆睹见。于时菩萨亦复遥见诸佛大圣,亦欲逮得功德善本,便当供养诸佛世尊,稽首归命(诸佛世尊、即南无阿弥陀佛),则逮自然无量之德,亲近诸佛便得从闻所说经典,已逮闻法未曾断绝,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获总持门、诸三昧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