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普贤菩萨
(2023-07-19 16:14:21)分类: 人文关怀 |
九、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普贤菩萨
念公(黄念祖居士)为我们介绍普贤菩萨:「普贤亦名遍吉」,遍是普遍,遍法界虚空界;吉是吉祥。「《清凉疏》谓普贤有三」,这是讲三类,实际上普贤就太多太多了。给诸位说,真正发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人就是普贤菩萨。为什么?这个经第二品,品题就是「德遵普贤」,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法门的境界,极乐世界这些菩萨统统可以称之为普贤菩萨,我们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我没修十大愿,一句阿弥陀佛把十大愿全包了,不可思议。德大,普贤大士之德就在这一句名号上,细说就是在这部《无量寿经》,所讲的全是普贤大士之德,这还得了吗?「清凉」,就是《华严经疏钞》里讲的,《四十华严》所说的,「第一个位前,但发普贤心」。我们现在是发心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是普贤心,我们现在是位前普贤。第二是「位中」,正在这个位子当中,那是等觉菩萨。第三「位后」,位后已经成佛,「成佛不舍因行」,这个意思是「谓成佛仍不舍因地的修行」。成了佛,得果就是成佛,成佛之后,还是以菩萨身分帮助阿弥陀佛,在十方刹土接引众生,以菩萨的身分,方便教化众生。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统统是普贤菩萨。
「疏谓普贤之义为:果无不穷曰普,不舍因地曰贤」,这把两个字分开来讲。「此即位后之普贤,是为如来之化现也」。佛的化身,三十二应全是佛的化身,即使化现佛,那还是化身。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是什么身?应化身,不是报身,报身(卢舍那佛)我们见不到,报身太大。报身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你要知道,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你自己就证得报身;你要不证得报身,你见不到佛的报身。所以一般在同居土里头,所见到的佛还是应化身。到什么时候见到佛的报身?明心见性。也就是刚才讲的凡圣土下下品往生,在那边修行十二劫,你就证得报身,因为你成佛了,你在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这时候是真正的阿惟越致菩萨。在这之前,你那个阿惟越致菩萨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的,你实在不是,但是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萨没有两样。这个好处,十方诸佛世界里头没有,只有极乐世界有,你想想,极乐世界该不该去?不但该去,得赶快去!别再留恋这个世间,留恋在这个世间,自己要是把握不住,你就不可能不造业,造业就轮回。所以你要细心去想想,这两个修行的处所,利害得失是天壤之别!聪明人应当知道怎样去选择。
十、愿力超过业力,即是乘愿再来
大家听说诸佛菩萨乘愿再来,什么叫“乘愿再来”?我们如果发个愿,愿力能超过我们的业力,我们现在就乘愿再来了。佛菩萨是什么愿?我们知道,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这个身体是为大众服务的,不是为自己。我们今天得这个身体,念念是为我的,为我就是业力。身体不是我的,身体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一个工具,那你就是乘愿再来。所谓凡夫跟佛只在一念之差,一念迷,迷什么?迷这个身是我,一切都为我,是迷!佛菩萨觉,觉的是什么?身体不是我,身体是为众生服务的工具,尽量发挥这个工具,为一切众生造福,就这么一个念头转过来,凡夫成佛了。不为自己,自己的福报无量无边,智慧无量无边,我们在这里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你们学佛在这一生当中肯定成就。(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十一、怎样能得到二十五位菩萨的日夜保护?
《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云:“若有众生,深信是经,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遣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普贤菩萨、法自在菩萨、狮子吼菩萨、陀罗尼菩萨、虚空藏菩萨、德藏菩萨、宝藏菩萨、金藏菩萨、金刚菩萨、山海慧菩萨、光明王菩萨、华严王菩萨、众宝王菩萨、月光王菩萨、日照王菩萨、三昧王菩萨、自在王菩萨、大自在王菩萨、白象王菩萨、大威德王菩萨、无边身菩萨,是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我们今天在这里发了真心,发了大愿,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西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佛菩萨,没有一个不知道,没有一个不亲眼看见,亲耳听见;我们起心动念,他们统统都晓得,他一看到,神力就加持了。什么妖魔鬼怪敢接近?不敢!什么样的灾难从今以后都远离你而去。你这一生平平安安,稳稳当当,快快乐乐的念佛,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快快乐乐的去,没有一丝毫忧虑。诸位想想念佛的功德多大,我们遇到、得到实在是大幸,没有比这个更幸运的。
这段经文大家要记住,佛所讲的话决定没有虚语,句句都是事实。这一段里面最重要的字眼,就是『愿往生者』,愿一定要真、要切,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得到阿弥陀佛派遣二十五位菩萨来保护你!
(净空法师《无量寿经玄义》第三集)
十二、为什么等觉菩萨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经要解》:“此等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以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
前面我曾经报告过,文殊、普贤在华藏会上居等觉菩萨的地位,为什么还要求生净土?在此地我们又看到,弥勒菩萨、不休息菩萨、常精进菩萨,这三位菩萨也是等觉菩萨,都发愿求生净土。蕅益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求生净土的好处:第一、‘不离见佛’,时时刻刻跟佛在一起;第二、‘不离闻法’,见佛当然就听佛说法,闻法不间断;第三、能够亲近菩萨海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能够亲近供养。
以我们娑婆世界为例,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出现成佛,时间很短,释迦牟尼佛世寿只有七十九岁就圆寂。他老人家在世,为我们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连头带尾就算五十年。释迦牟尼佛活八十岁,讲经说法五十年。灭度之后,世尊的法运只有一万二千年,也不算长。一万二千年之后,这个世间没有佛法了,佛法就中断了。一直要等弥勒佛到我们世间成佛,弥勒佛讲经说法,于是这个世间再有佛法出现。弥勒佛什么时候来?要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他才会来,中断的时间太长太长了。其它诸佛剎土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唯独西方极乐世界特别,人人都是无量寿。即使将来阿弥陀佛灭度,观世音菩萨就立即继承佛位,所以它是不间断的,阿弥陀佛入灭了,观音菩萨马上成佛接上了。阿弥陀佛什么时候灭度?这个数字我们算不清,你们看《无量寿经》就知道多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