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瑞法师谈愿力
(2022-10-12 10:18:02)分类: 净土故园 |
如瑞法师谈愿力
这些天来,我们都在学习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总结的净土法门修学要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前两句是讲出离心与菩提心,后两句是说净土三资粮——信、愿、行。我们已经学习了“信”,今天来谈“愿”。
何谓愿
智者大师在《法界次第》中云:“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
意即心中欲成就所期目的之决意,特指内心之愿望。“果”虽由“行”所招至,然若无“愿”,则其行亦无法达到所期之目的。
净土三资粮之愿
信愿行净土三资粮中的“愿”,是以四弘誓愿之总愿为前提,又发志求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之别愿。
总愿
总愿即我们所熟悉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此四弘誓愿乃是依苦集灭道四谛而发起的,四谛是大小乘所共学。依苦谛,则曰众生无边誓愿度,因为众生流转生死,受种种苦报。亲身受过、亲自见闻,方能知苦;依集谛,则曰烦恼无尽誓愿断。了知苦报,就要对造成痛苦和烦恼的原因进行分析;依道谛,则曰法门无量誓愿学。有目标,想要解脱、成佛利生,就要勤学上进;依灭谛,则曰佛道无上誓愿成。向诸佛学习,不达到终极目标不罢休。用净土法门来分析四弘誓愿,前二种誓愿,是厌离门;后二种誓愿,是欣求门。
别愿
别愿分欣、厌二门。厌是厌弃、舍得、放下,厌离娑婆世界;欣是希望、愿求,欢喜求生极乐净土。求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这是一生当中所要承办的大事中的大事,目的是“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读读《佛说阿弥陀经》,看看本师所描述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再来看看娑婆世界的状况,有对比才有选择。了知五浊恶世的过患,才能生起厌离心,精进修道,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有位老和尚说:“贪著娑婆世界的一针一线、一花一草,都没办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厌离心,让我们能够看得破、放得下;欣求极乐世界的心,推动我们积极向上,勇于担当,身在娑婆,心寄极乐。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一元禅师所作的诗偈“西方咏”说道:
西方只要办心坚,努力勤修速向前。
顺水行船加橹棹,导师接引愿绳牵。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修习净土法门的人,要认定西方极乐世界这条路,坚定信心走下去,精进修行,勇猛向前。往生西方离不开自力和他力的结合。自力念佛如顺水行船,方便易行;佛力加持似船桨助力,事半功倍。只要不丢弃登上极乐彼岸的愿绳,定能蒙阿弥陀佛接引,万修万人去。
我们要相信,有了真信切愿,又能依佛所说实行,资粮具足,虽然身在娑婆,却已经是极乐世界人了。因此,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发愿要去的地方,而娑婆世界正是我们聚集往生资粮的处所。让我们珍惜因缘,持戒念佛,努力发愿,往生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中三次劝令众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净土。这是什么原因呢?
蕅益大师解释说:“愿者,信之券,行之枢,尤为要务。举愿则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劝也。”意思是,愿是信心的保证,是实行的枢纽,更是修习净土法门的要务。发愿恳切,信心必然真实,行持自然而生。所以《佛说阿弥陀经》三番殷勤劝令众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净土。
第一处:“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第二处:“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第三处:“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发愿之重要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又言:“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因此,《普贤行愿品》中说:“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也是在警觉我们,临命终时,一切都带不走。只有生前发下的菩提大愿,能够超越业力的牵引,引导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由此可知,发愿是何等重要啊!
愿力为先导
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云:“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意思是,无论修习哪个法门,最重要的就是发愿。因为愿可以导行,所以说立愿是修行急务。
净土法门更是如此。对于凡夫众生而言,往生极乐世界是一条陌生的路,必须有大愿来引导才能到达。无始劫来,众生因业力所感,在三界六道中翻转轮回,持五戒修十善,得人身生天道;破五戒造十恶,失人身堕三途。而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出世间法的正因,如果没有真实的信愿,就感通不到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力量,就不能往生。
打比喻来说,犹如一头牛,若走在熟悉的道路上,纵然无人驾驭,也不会走错;但如果走在一条陌生的道路上,就必须要有牧牛者驾驭、鞭策,才能到达目的地。凡夫的心也如是,三界六道是熟路,随着业力的牵引自然而去。西方极乐世界是生路,需要用“愿”力——内心强大的往生意愿作引导,方能前往。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修行呢?念起这句阿弥陀佛圣号就是在修行。要知道,称念阿弥陀佛圣号的当下,即是在用愿力庄严法身。当我们摄心念佛之时,正是对治我们的贪嗔痴烦恼之时。久久练习“一念佛心一念佛,念念佛心念念佛”,凡心定能成佛心。
如何发愿?
世亲菩萨在《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往生论)中讲:“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这里的五念门是指:礼拜门、赞叹门、作愿门、观察门、回向门。这是说,想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念佛人,身要常常恭敬礼拜阿弥陀佛,口中称赞阿弥陀佛的名号,心里作意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此外,还要用智慧来观察极乐净土的种种功德庄严,发大悲心不舍弃一切苦恼众生,将所修功德回向给他们,同生西方安乐国。在此,我们着重了解一下第三作愿门。
《往生论》云:“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文中的“奢摩他”是梵语,翻译为止,定的别名。参照昙鸾大师的注解来说,“奢摩他”有三义。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一心称名求往生的缘故,能够止息一切恶业,远离恶道;二者,极乐国土横超三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人往生彼国,自然止息身口意恶业;三者,因为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摄持,自然止息求取声闻、辟支佛的二乘发心。换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大乘根性,发菩提心直趣无上佛果的人。这三种止,都是从阿弥陀佛的如实功德出生的,因此说“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最后,以中峰国师的净土诗与大家共勉:
十愿弘深不可量,心心念念广宣扬。
弥陀有愿终须到,四色莲花遍界香。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