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2008-10-03 10:01:10)
标签:

东北的秋天

鸟类

文学/原创

知识/探索

杂谈

分类: 猛禽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大鵟是草原的捕鼠英雄,维护着生态平衡

 

鵟有“鸟中之豹”称呼,中国分布的四种鵟分别被称为雪白豹(毛脚鵟)、大豹(棕尾鵟)、花豹(大鵟)、土豹(普通鵟)。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听说鵟的名字时,还是“鸟中之豹”的比喻让我牢牢记住并且念念不忘。当我对鵟还不了解时,“鸟中之豹”给我许多想象的空间——长相、羽色、习性、性情、捕食方式……听到鵟就联想到豹,看到豹子的图片就想到鸟中的鵟……但是今天当我对鵟,尤其是中国的几种鵟有所了解后,我明白鸟就是鸟,兽就是兽,“鸟中之豹”还是鸟不是兽!比喻从来都是蹩脚的,但是“鸟中之豹”的比喻至少引起了我了解鵟的兴趣,就像章子仪出道之初众人总是以“小巩莉”之称来唤起追星族对新人的注意和吹捧,我也从大名鼎鼎的猛兽豹知道了鸟中“新人” 鵟,成为“鵟们追星族”。

 

大鵟 Upland Buzzard ,大鵟俗名称为豪豹(这是说它的体形硕大)、花豹(这可能是说中间型的)白鹭豹(这大约是说淡色型的)。依此类推,深色型的,尤其是文科总版拍摄的“黑乌鸦型”的应该被称做“黑豹”,但是没有这样的名称,我想“黑乌鸦型”的大狂还是比较少见,至少在我们国家是这样的。

但是无论白鹭豹、花豹和少见的“黑豹”都是一个亚种,大狂没有亚种分化,分布于亚洲的中部和东部,印度北部和缅甸。其中繁殖于从土耳其往东到蒙古一带,越冬在朝鲜、日本和印度北部等地。大多为留鸟,部分有迁徙行为,春季多于3月末4月初到达繁殖地,秋季则在10月末至11月中旬离开繁殖地。

在野外很难与其他鵟混淆,因为其硕大的体型;但是看没有参照物的图片时还是会有与普通鵟混淆的情况,此时识别的关键就在于大鵟的头部相对身体而言显得小,身子显得粗壮,且尾长显著小于翅宽,而下体深色带与浅色带的边缘对比清晰,且白色部分更靠前胸而非下腹。另外大鵟的脚杆只有前面一侧覆毛,这一点与毛脚鵟不同。

大狂在我国有繁殖,东部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西部在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为留鸟,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上海、浙江、广西、四川、陕西等地为旅鸟、冬候鸟。

大鵟栖息于山地森林、山地裸岩峭壁和山脚平原和草原等地区,也出现在高山林缘和开阔的山地草原与荒漠地带,垂直分布高度可以达到4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区。冬季也常出现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农田、芦苇沼泽、村庄、甚至城市附近。平时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飞翔时两翼鼓动较慢,常在中午天暖和的时候在空中作圆圈状的翱翔。

大鵟是森林中的大型猛禽,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在青藏高原缺少高大的树木供其站立和筑巢,影响到它的繁殖和觅食,从而影响到它的数量。我们在画一老师的片子里可以看到“适者生存”的大狂利用人类文明在电线秆子上筑巢,这不失为“权宜之计”,但不是长久之计。有的地方在空旷辽阔的草原竖起猛禽的栖架,方便了猛禽的觅食和繁殖,也能够有力地控制鼠害。在东北山区随着原始森林的消失大狂也渐渐数量减少,目前随着次生林的长成大狂的栖息环境开始从原始森林向山地次生林扩散,但数量不多。由于农作物拌农药放在环颈雉、石鸡活动地带,导致大鵟食物中毒,数量锐减,更有人在冬季捕捉大狂,对其种群数量造成威胁。

大鵟在东北黑龙江是繁殖鸟,留鸟,科学家曾经在黑龙江依兰县先锋林场的山地次生林观察过大鵟的繁殖巢,筑巢在糖椴树上的三个大枝杈间,巢内铺垫有0。5厘米厚的带新鲜叶子的树枝,孵卵和育雏期间每隔几日就带回新鲜带叶子的小树枝铺垫在巢中,尤其钟爱槭树的幼枝。

雌鸟产卵两枚,棕黄,密布白紫色的块斑,雌鸟孵化时雄鸟几乎不回巢。到了孵化后期人在巢下说话,活动,甚至爬上树触动巢底雌鸟都不离开巢。测量卵时雌鸟在附近徘徊,常常停落在距巢30—50米远的树上,朝巢里窥望。7月10日,13日两只雏鸟在清晨先后出世,蛋壳在三天内叼走。育雏期间喂饲鼠蛙。还有土蜂的巢——雏鸟食土蜂的卵和蛹,三日间雏鸟体重净增56克。受干扰后亲鸟会迁走雏鸟。

繁殖期为5—7月份。通常营巢于悬岩峭壁上或树上,巢的附近大多有小的灌木掩护。巢呈盘状,可以多年利用,但每年都要对巢材进行补充,因此有的使用年限较为长久的巢,直径可达1米以上。巢主要由干树枝构成,里面垫有干草、兽毛、羽毛、碎片和破布。每窝产卵通常2一4枚,偶尔也有多至5枚的,卵的颜色为淡赭黄色,被有红褐色和鼠灰色的斑点,以钝端较多。孵化期大约为30天。雏鸟属于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抚育大约45天,然后离巢飞翔,进行独自觅食的生活。

筑巢多在岩壁或者大型枯木上,北方的繁殖鸟前往繁殖区以东或者东南方向的平原低山地区越冬,青藏高原的繁殖鸟则往繁殖区以南的高地扩散越冬。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用草根和垃圾筑巢的大鵟。在青藏高原的公路旁,可以看到很多这种鸟巢有的几乎完全用垃圾筑成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给大狂建造人工巢可以帮助大狂成功繁殖,以抑制鼠害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大鵟有很明显的白色翼窗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喜鹊常常群殴大狂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大狂的羽色由浅而深变化多端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西南山地摄影师在若尔盖草原

 

 十三陵观大“鵟”

 Кольцевание на гнезде

 

可爱的毛脚鵟象个狐狸猫

毛脚鵟 的羽色变化_浅棕型

毛脚鵟 的羽色变化_土灰型

毛脚狂飞行识别

百变鵟_鵟的羽色变化(1)

 毛脚鵟与喜鹊(一)

黄昏中的毛脚狂

鵟捕鼠的英雄——栖架

鵟捕鼠的英雄——看看他们的嘴

鸟中之豹”_豪豹大鵟

远方的来客——花白豹

毛脚鵟的爪子

人与鵟

毛脚鵟“吐食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