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鸟类知识/探索 |
分类: 猛禽 |
张果老是个神话人物,至今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上还有他的坐骑留下的清晰蹄印。“与时俱进”,21世纪,北京张果老拍鸟的坐骑是一辆兰色的“赛拉图”。
“赛拉图”刚刚行使到十三陵水库的大坝,我远远的看到一只大鸟由北而南向着我们的方向乘风而来,翅膀伸展笔直笔直,一动不动,典型的猛禽滑翔的姿态——但是我却不敢开口,大嘴乌鸦也是这么大的个头,常常在天空御风滑翔,滑翔的技巧和时间一点都不输于猛禽,我好多回都空欢喜一场,而且屡屡报错鸟名,实在是让人没有面子。我不眨眼的看着它张着翅膀向着我来,直到看清它的钩嘴,我欣喜地喊出“是一只猛禽”。它离我更近,清清楚楚看到它身着灰白色羽衣,翼指岔开成五裂,头大而身子短粗,典型的鵟样,我大着胆子作出判断:“是一只鵟”。
我感觉不同的鵟好象不不同级别的举重运动员,尽管身高、体重、年龄不同,但鵟们的体型轮廓的基本特征是敦实,紧凑——。脑门像被人拍了一下,比较扁,头圆或者说脸圆,跟鹰们的长瓜子脸明显不同。当它在空中缓慢、从容地盘旋时很容易与身形小巧、修长,行动敏捷灵活、擅长空中悬停的“体操运动员”隼们区别开来。
鵟在全世界分布广泛,中国分布有四种:普通鵟、大鵟、毛脚鵟、棕尾鵟。棕尾鵟是中国四种鵟中的“隐居者”,它在中国仅仅分布的西北青海、甘肃、新疆等等狭窄区域里,即使是在它的分布区也很难见到,在全国目击过棕尾鵟的观鸟人和鸟类学家屈指可数。
普通鵟是中国四种鵟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几乎全国各地都能见着,我在东北、在西南、西北多次见过普通鵟,不知为什么它的神情总让我联想到落寞的深山隐居者,郁郁寡欢,既没有猛禽咄咄逼人的杀气,也缺乏猛禽目光敏锐的穿透力。这个季节普通鵟是北京的“常住居民”,在周围近山和空旷的田野很常见,
毛脚鵟是北京以及整个中国的“过客”,夏季在北极圈附近的苔原栖息,冬季向南迁徙。在中国能见到的所有毛脚鵟均为越冬鸟。
大鵟也是北京的“过客”,它们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中亚东部的山地繁殖,大多是留鸟,,北方的繁殖鸟前往繁殖区以东或者东南方向的平原低山地区越冬,青藏高原的繁殖鸟则往繁殖区以南的高地扩散越冬。
在北京春秋迁徙季节和寒冷的冬季三种鵟都能见到,前一阵儿金秋十月正是在东北内蒙等地繁殖的猛禽向南迁徙的季节,在北京的百望山、香山刮北风的日子可以见到三种鵟聚合了一齐亮相,十几只,几十只盘旋在城市的上空,深色浅色白色俱全。大鵟在十三陵、沙河、野鸭湖等临水开阔有植被的地方能见着。毛脚鵟冬天在东北地区比较多见,在北京还是不容易见到,见着毛脚鵟好比中头彩。
对于一些鸟羽毛的颜色是识别的最简捷、准确的方法,例如“天下乌鸦一般黑”,着雪衣的肯定不是乌鸦,除非是得了白化病的乌鸦。但是鵟的羽毛却是有三种色型,淡色、深色和中色,一般来讲普通鵟多是身着深褐色的羽衣,至少在东北华北地区是这样。据说毛脚鵟色型从几乎全白到全黑的都有,但是来中国越冬的好象大多数是浅色型的——胸腹均以很浅的白色为基调,间以巧克力色或者褐黄色的纵纹,而背部颜色较深,多接近石板灰褐色。
大鵟的色型比较复杂,识别起来让鸟人头疼不已:依果老说在北京多见的是淡色型的大鵟,而在中国的西部,四川,新疆等地似乎是深色型的比较常见,今年夏天我在新疆南疆多次见到深色型的大鵟。深色型的大鵟与普通鵟相似,而淡色型的大鵟与羽衣灰白的毛脚鵟相似,两者只在飞羽羽端、脚爪被毛等细微地方有差别。
所以仅凭灰白色羽毛我不敢断定是大鵟还是毛脚鵟。但是可以肯定不是普通鵟。当然对于有经验的观鸟人来说大鵟很容易识别,大鵟比毛脚鵟以及其它几种鵟身体大得多——它也是欧亚大陆上最大的鵟,当它在空中展翅飞翔时,翅膀的宽度超过尾长,普通鵟翅膀的宽度没有超过尾巴的长度;再者大鵟头小,身大,毛脚鵟与普通鵟狂头身比例大致相当。
张果老对于北京的几种鵟都是了如指掌的,拍过无数。他开着车,向窗外一瞟报出鸟名“大鵟!”。
我们麻利地下车,仰面向天眼看着大鵟从我们头顶乘着南风从容地滑过,好象花样滑冰运动员张着手臂优雅轻巧地绕场亮相。果老的相机端在手上还来不及对焦。大鵟由我们头顶缓缓地、略略向下渐渐地滑近不远处绿葱葱的山冈,好象想降落在松林——是看到老鼠什么的了吗?谁知道一对喜鹊怒冲冲地从松林中杀将出来,直向“花样滑冰表演者”扑来……两人尾追堵截、前后夹击,追出去一大截还不解气,一只喜鹊就冲着大鵟的尾部狠狠地一嘴一嘴地凿……大鵟没有慌乱,滑翔姿态依然优雅,只是稍稍地提升,好像被一根线牵着悬浮在空中,缓慢地、从容不迫地滑离山岗向着我们的方向漂来了……就在这时果老手中的“30D”“哒哒哒哒”不断连发射出一连串的子弹……
这霸道的喜鹊让人十分不解:人家大鵟怎么惹着了它了——侵犯它的领域了,现在又不是繁殖期;山头那么大,食物也足够大家享用的,而且你喜鹊也很少吃老鼠嘛!大鵟的个头比喜鹊大得多,而且是“吃肉的家伙”,无论从体力、从能力它都应该不输于喜鹊。
喜鹊(包括鸦科的大嘴、小嘴乌鸦……)的这种与猛禽不共戴天的行为在观鸟人中“享有盛名”,目击、图片多有记录,“兼职战地记者”张果老就在十三陵水库拍到过乌鸦群殴白尾鹞、白尾海雕(白尾海雕的个头比大鵟还大)……喜鹊看谁都不顺眼,谁它都敢公然挑衅。有的人称它为“黑社会”——“团伙犯罪”,打架劫舍,胆大妄为、无法无天;也有人称它为“恐怖分子”,是自然社会中的不安定分子。但是“恐怖分子”也有豪爽义气的一面:它从来不惧怕“强势群体”,但是对比它弱小的雀形目小鸟却是很能包容,有些麻雀、山雀等小鸟找不到合适的筑巢地点就在喜鹊的树枝巢的缝隙中安家育雏;喜鹊是鸟中富有集体主义精神、最丈义的鸟,一方受难,八方支援——在东北环志地点,喜鹊环志的记录极少,如果有一只喜鹊上网,众多喜鹊会绵延不绝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毫无畏惧地像“人肉炸弹”向鸟网箭一样飞射过去,直至鸟网撞破、遇难的喜鹊获救。所以环志人员对喜鹊都有几分怕,看到喜鹊上网要赶紧放掉,手脚慢一点都不行,否则你就得另置新网。
大鵟在喜鹊不依不饶的追击下滑向远方的草甸,张果老抓紧时间盘点刚才的战绩,“我还没拍到这么清晰的大鵟飞行版呢!”,说实在我也是第一次在野外这么近距离观赏大鵟优雅的滑翔表演!“好大的翼窗啊!”我凑近果老相机的显示屏,在他的“单独教练”下,辨认大鵟“好大的翼窗”。
就像欧洲人美国人总是分不清日本人和中国人,鵟们的野外识别也让拍鸟、观鸟人分不清谁是谁……大鵟的外形和其他鵟类尤其是毛脚鵟、普通鵟很相似。固然大鵟的体形比其他几种鵟都大,雄大鵟与雌毛脚鵟大小基本差不多。
张果老在北大教授近现代历史,授课简洁易懂,我领会:三种鵟的识别简单易学的是看“翼窗”的有无。所谓“翼窗”说的是大鵟翼上一级飞羽明显一大块白,在它展翅飞翔时这是最明显不过的特征。“看,“翼窗”多明显,从上往下看,也是这样,透光。光线从大鵟“蒙了一层毛玻璃或者塑料薄膜“的“翼窗”——一级飞羽(一排十枚)的白色羽毛下透射出来,散发着蒙朦胧胧昏晕的光。但是如果他不张开翅膀,你怎么看?普通鵟、毛脚鵟和大鵟三者的跗跖上的被羽也是识别的一个方法:普通鵟跗跖仅部分被羽——差不多光脚;毛脚鵟的被羽一直达到趾的基部——冒叫骂,大鵟通常是在跗跖的前面被有羽毛,毛脚鵟尾羽和大鵟区别巨大…… 说实在没有哪个傻子等在那里张开翅膀或者伸出脚让你看“翼窗”和被毛,“纸上得来终觉浅”,野外识鸟无捷径可走,就是多看,多与图谱对照,积累经验。
“它不会走,还会回来”,果老自信判断,我和张果老仰望远天,耐心地守在公路边。十三陵水库周围的开阔草甸是大鵟最好的、最丰盛的觅食地,没过多会儿,大鵟果然在高空盘旋着飞回了我们的视野,落在一片草丛中,果老像猎狗发现猎物一样悄无声的蹑足跟踪而去……
大鵟体形高大与很多雕不差相下,但是与雕相比,它的脚爪和喙都还不够强壮,鵟的猎物大多是各种啮齿类动物,兔形动物和大中型鸟类,它的嘴喙只是一个小钩子,鵟没有雕们的嘴粗壮、巨大。它们喜欢无树或者少树的开阔环境。
接下来,“临时客串观鸟导游”的果老带着我将他无数次拍过鸟的路线全程走过:虽然并没有再见到什么鸟,但是一路走去,果老曾经在网上发的“游隼吃光蜡子,“红嘴蓝鹊、“铁爪五……像童话中的小人一样跳将出来,一一鲜亮地在我眼前亮相……原来它们在我的记忆中拥挤成一堆,现在总算将它们与它们栖息地点和环境安置在了一处,想他们的时候知道在那里去找……
第二天果老就将图片发在观鸟网,图片质量比我想象好的多——那天是个阴天,太阳将整个脸蒙的严严实实,还刮着大风。张果老使的是456的镜头,我还是第一次见人使,体积不大,比佳能小白还要小一点,重量当然也轻些,适合端在手中抓拍——尤其是在行走中,挂在脖子上发现目标抬手就是一梭子连发……曾经看到野生动物摄影师抗着600的大炮行走在青藏高原崎岖的山路上,“负重饱和”不说,遇到“情况“反应太滞后——找平坦的地方先支架子—— “目标”等你吗!我一张一张仔细地看“456”的新作,从中温习昨天果老的新课,领会“翼窗”的含义,由“翼窗”辨认大鵟与毛脚鵟、普通鵟的区别。
鵟有“鸟中之豹”称呼,中国分布的四种鵟分别被称为雪白豹(毛脚鵟)、大豹(棕尾鵟)、花豹(大鵟)、土豹(普通鵟)。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听说鵟的名字时,还是“鸟中之豹”的比喻让我牢牢记住并且念念不忘。当我对鵟还不了解时,“鸟中之豹”给我许多想象的空间——长相、羽色、习性、性情、捕食方式……听到鵟就联想到豹,看到豹子的图片就想到鸟中的鵟……但是今天当我对鵟,尤其是中国的几种鵟有所了解后,我明白鸟就是鸟,兽就是兽,“鸟中之豹”还是鸟不是兽!比喻从来都是蹩脚的,但是“鸟中之豹”的比喻至少引起了我了解鵟的兴趣,就像章子仪出道之初众人总是以“小巩莉”之称来唤起追星族对新人的注意和吹捧,我也从大名鼎鼎的猛兽豹知道了鸟中“新人” 鵟,成为“鵟们追星族”。
但愿中国鸟类中有更多的“新人”得到认识和吹捧,说实在,在中国将近1300多种鸟中这样的潜在“大明星”太多了,而中国大众对于鸟类的知识贫乏到连自己身边的常见鸟都熟视无睹,一无所知。所以掀起一个追逐鸟类明星的高潮,幕后策划运做者——总是爱鸟人做主打吧——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张果老老师图片在此
2007年11月25日十三陵的大狂
猛禽中的巨人——鹫属猛禽(1)
胡兀鹫“长羽毛的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