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鸟类游禽天鹅 |
疣鼻天鹅(Mute Swan
是世界7种天鹅中最大的一种,雄性体重可达15公斤,成体通体、白色,嘴红色或橘红色,前额有一个黑色的疣突,嘴喙、鼻孔周围及眼先为黑色,爪、和蹼亦为黑色;雌雄同色,雌性略小,前额疣突不发达。幼雏棕灰。没有疣突。在野外成体的颈子呈S状弯曲,游水时双翅内侧羽隆起如风帆,雄性尤其明显。飞行时鼓翅的声音较响,但鸣叫如鼻息声嘶哑,故又叫哑天鹅。古人称它“一种不能鸣鹅,飞则翔响”。疣鼻天鹅在国外分布非常多,但是在中国不多见。
栖息地:繁殖于瑞典、挪威、拉托维亚、乌克兰、立陶宛、丹麦、比利时、德国、奥地利、波兰、捷克、意大利、匈牙利、荷兰、瑞士、英伦三岛、南斯拉夫、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中国北部、阿富汗和伊朗东部等。越冬至北非、里海沿岸国家、印度、中国、蒙古和朝鲜。许多种群在繁殖地越冬或只做短距离的迁徙,如英国、荷兰的野生和半野生种疣鼻天鹅已经被成功的引入北美、南非、澳洲等地。
疣鼻天鹅常常栖息在温带沼泽、河流、湖泊中觅食,栖息,喜好洁净水草丰盛的河流,非繁殖季节也出现在咸或盐水中。它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栖息地多种多样,经常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水域内栖息、繁殖,成为依赖人类提供食物的半野生种。食物:主要吃植物的水下部分包括水草的根、茎、叶、芽及种籽,如大叶藻、眼子菜、浮萍、狐尾藻和其它藻类,也出现在稻田、草地上取食作物和牧草,偶然取食少量的两栖类,甚至吃鱼。除了换羽地和食物较丰富的地区有千只的集群外,平时不集大群活动,多以小群迁徙。环志证实分布于欧洲的中西部的疣鼻天鹅几乎不迁徙,遇到寒冷的冬天,也只是做短距离的迁飞。科学家发现疣鼻天鹅的越冬地、换羽地和繁殖地十分固定,有传统的回归路线。3~5岁性成熟。秋冬季求偶,一但成功,终生为伴。冬季即开始交配,交配前戏水、理羽、头在两翼和背上来回摩擦,交配后两两贴胸仰头伸颈高声鸣叫。3—6月营巢于内陆静止淡水或水边,也沿用旧巢,巢用水草堆成平台状,雌雄共同筑巢,占区性十分强烈。但在丹麦种群密度过高的地可以见到集群营巢。窝卵数4~8枚,通常5~6枚,是7种天鹅中产卵最多的一种,卵壳为蓝绿色,雌性单独完成孵化,雄性很少离开巢区,偶然亦卧在巢中代孵,孵化期35—36天,双亲共同照顾幼鸟,常被服雏鸟游弋于水面,雏期120—150天,生长速度较慢,体重7—9公斤时才能飞行。疣鼻天鹅尽管与其他的北半球的天鹅有着相似的栖息环境,地理分布和外貌特征,但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却是南半球的黑天鹅和黑颈天鹅。
在中国疣鼻天鹅繁殖于新疆中部和北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甘肃西北部弱水,内蒙古乌梁素海;迁徙时经东北、山东、河北,越冬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在国外主要繁殖在亚洲中部和蒙古,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里海和黑海周围地区。越冬地主要在地中海东部至印度西北部。很就以前引入欧洲西部,而后又引入北美洲的东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在乌梁素海当湖水刚刚解冻,在收割后的蒲苇滩中就能见到疣鼻天鹅的卵,5月已经能见到出世的雏鸟。疣鼻天鹅的巢距较大,每一对天鹅都要占据大片的蒲苇滩和宽阔的湖面。少数繁殖鸟利用去年的旧巢,大多数则营建新巢。其巢位于芦苇的深处,距滩缘约200---300米,水深约1米。巢呈圆形,由蒲苇的叶和茎搭成,外围松散,中央是结构紧密而下凹,里面铺有干水草和叶子,还有少量的绒毛。主巢有两条0.7—1.5米宽的走道通向滩缘。走道是疣碧天鹅将蒲苇踩倒,或者用嘴咬断蒲苇形成.它们总是由一道进一道出.距主巢40—60米远的地方还有一个简陋的象草垫子的铺巢,也是由苇叶茎搭成,这是繁殖期间雄鸟夜晚歇息的地方,有时也带着雏鸟在上面休息。
每窝卵产4—9枚,通常6枚.卵色苍绿色,着污白色细斑,雌鸟担任主要的孵化工作,雄鸟在一旁70米远的水面上警戒,遇有危险,则飞起并用力扇动翅膀向雌鸟报警。雌鸟将巢盖好,沿走道离开.雌鸟觅食时,雄鸟代雌鸟坐巢.亲鸟护巢,当有人靠近,并不离开,迎上前去,低下胸.拱着颈,呼呼做声,向来犯者进攻。
在乌梁素海,疣鼻天鹅于7月中旬开始换羽,飞迂全部脱去,失去飞行能力,当地人称之为“甩翅”。雌鸟先换羽,雄鸟领雏,当雌鸟的飞羽长到1/2的时候,雄鸟也开始甩翅,雄鸟的飞羽生长时间与雏鸟是一致的。飞羽先行换,由内侧次极飞羽以至外侧初级飞羽,而新羽的生长次序则相反。当飞羽长到原长的1/2的时候,翅上覆羽和尾羽开始脱落,,胸、腹以及头和颈、背羽毛的更换是非常缓慢的。9月底至 10月中旬南迁。常常是2—3家一起进行迁徙,队列6—20只常见。
南迁时,在河北最早见于9月中,北返时,3月至4月初路径北京和北戴河一带。
在中国疣鼻天鹅繁殖于新疆中部和北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甘肃西北部弱水,内蒙古乌梁素海;迁徙时经东北、山东、河北,越冬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在国外主要繁殖在亚洲中部和蒙古,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里海和黑海周围地区。越冬地主要在地中海东部至印度西北部。很就以前引入欧洲西部,而后又引入北美洲的东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