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鹅大天鹅鸟类游禽 |
分类: 上帝的天使——地球的羽族精灵 |
先说中国没有两种:啸声天鹅(Whistling Swan)和喇叭天鹅。
与北半球的几种天鹅亲缘关系最近,尤其是与大天鹅的关系最近。由于分布区狭窄,80%的以上的种群汇集到阿拉斯加繁殖,20世纪70年代这里仅剩4170只,到1980年数量增加到7696只,1985年9459只,年增长率约8.4只。为了进一步的发展种群,美国管理部门提出了“北美咳声天鹅管理计划”,建立的新的越冬地,用饲养的天鹅种群引诱野生种群越冬或定居繁殖,使其分布范围扩大。
美国重建喇叭天鹅种群的计划:斯拉登博士现在已经年已80高龄(Dr.WilliamSladen)是参加过所有四届天鹅会议的元老,他的一生都投入到了天鹅研究和保护工作中去了。他出生在英国,曾经获得两个医学和一个牛津大学的动物学博士学位,近十年来他主持了三个“重建大西洋沿岸喇叭天鹅种群的研究计划”。19世纪在美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墨西哥湾)约有10万只喇叭天鹅(Cygnus buccinator)越冬,由于人们的猎杀、铅中毒、环境污染以及高压线的拦截,如今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已经看不到大的越冬种群,许多地方基本绝迹,为了恢复喇叭天鹅的种群数量,人们又花巨资设法引入喇叭天鹅。通常天鹅都是跟着自己的父母学习迁徙的知识的(包括迁徙的时间、路线、驿站和越冬地等)。斯拉登想将在北极繁殖的喇叭天鹅引导到美国的大西洋沿岸——让小天鹅跟着人而不是跟着它的天鹅父母学习迁徙知识:新的迁徙路线、驿站、越冬地点。斯拉登首先是利用人工方法养育幼天鹅,让它们熟悉小型的飞机,然后跟着飞机学习和训练,到秋季由轻型的飞机引导幼天鹅进行由繁殖地到越冬地的漫长的迁徙过程。第一次实验,三只雌性天鹅用三个小时飞行了166公里,高度229—335米,速度平均每小时60公里,最快达每小时97公里。彻底改变了喇叭天鹅的迁徙路线,为实现墨西哥湾重建喇叭天鹅种群的最终目的迈出了第一步。斯拉登所做的工作就充当幼天鹅的教育者——“天鹅老师”或者是天鹅之母养育并教会它沿着人类为它指定的迁徙路线,在新的繁殖地面对着它的祖辈的天鹅从没有倒过的新的世界。人类的这种“教育”已经加拿大雁的种群迁移上获得了成功。
疣鼻天鹅(Mute Swan
世界的天鹅之五:小天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fe51001000d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