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这对神仙夫妻极其糟糕的家庭教育——读《浮生六记》气得不行
(2019-08-14 21:33:11)
标签:
浮生六记沈三白考古芸娘张天方 |
关于《浮生六记》的美名,从小到大,不知听了多少遍,中心思想非常集中:夫妻恩爱,神仙眷属,丈夫深情,妻子聪慧……
后来有一天,一位女性读者愤然写过:谁说《浮生六记》里的夫妻是恩爱的?里面的芸娘是聪慧可爱的?我看她就是贱——哪有深爱丈夫却主动为丈夫纳妾的老婆?
好的,《浮生六记》,沈三白,芸娘,你们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https://mp.weixin.qq.com/s/dSI_SsoFH53gLuNZyOM3Wg
一
下了书单,并且在刚过去的这个台风天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号称“小红楼”的名著。确实是“一口气读完”的,只是这口气可真酸啊!是心酸的酸!为他们的一双儿女!
这么多年美誉盖身,当然是有理由有资格的,《浮生六记》的文笔亲切又生动,宛如美人的眼波流转,确实不负“生活美学”和“神仙眷属”的称号。从制盆做菜,到对月饮酒;从园林艺术,到生活情趣,两个基本不从事也不关心营生的烟火夫妻,硬是过上了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日子。
妻子芸娘大概尤其让男人心动:丈夫的好友带了新纳的美妾来做客,她立刻留心各处美人动向,不管丈夫的财力而动足脑筋花尽心思说动了妓女的女儿憨园做丈夫的小妾;丈夫说饮食没胃口,她就动手做梅花状的杯盘碗碟让丈夫赏心悦目增加食欲;公公想要纳妾,她一边帮忙打听物色一边又担心婆婆生气阻挠而一路瞒着,结果得罪了两边差点被休回家她也没有怨言……
她为丈夫付出了百倍的心血,得到的是什么回报呢?丈夫当然是非常爱她的——这样的夫人谁不爱?只是,这也不妨碍丈夫在职场上干不好而去广州经商时与妓女喜儿相处半年,花费“百余金”……她千方百计说动的美女憨园被其他富翁看中而转投他人怀抱,她丈夫沈三白的表现是“默然”,而她竟至于“血疾大发”,成为之后中年去世的直接原因。
二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一种错觉:这对夫妻也许钱不多,但基本的生活应该是没问题的,对吧!
那你可就想错了,这对老家苏州的夫妻,从祖宅搬出去之后(祖宅其实被沈三白的弟弟一家所占有,直到他们的父亲去世后,遗产也全部被弟弟所夺取,他们夫妻啥都没有得到),至少从26岁开始,一直到芸娘41岁去世,他们全程都是“寓居”、“借居”、“寄居”……而丈夫在广东半年为妓女花费“百余金”的时候,是31岁。那半年,他没有想过老家的妻子,没有想过置业,居然还为自己在妓女群体中非常受欢迎而得意。
读到这里,你大概会笑着摇摇头:原来这对神仙夫妻还是要打点折的呀!我想说,不仅要打折,要是你知道他们一双儿女的遭遇,你大概会直接想打死他们……
34岁,原本说好给丈夫做妾的美女憨园转投富人环抱,芸娘知道后血疾大发……沈三白从那时候起一直到37岁,都是“闲居在家”,就是啥事不干。到38岁时,实在没有钱了,才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书画店,可惜“三日所进,不敷一日所出”。
这一年,他的女儿青君14岁,就不得不许与沈三白的表兄之子为童养媳。他的儿子逢森12岁,被父母托友人推荐去商店当学徒……
想来,沈三白在那个时候是非常后悔的,可惜为时已晚。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他自己还为一个不靠谱的朋友做担保,那个朋友借了大笔的钱然后逃走了,而他自己根本没有钱代这个朋友还债。
为了逃避被追责和追债,他和妻子在冬天的半夜雇船出逃。女儿已经懂事,知道真相和原因后只是默然流泪,而儿子还小,夫妻两个没有对儿子说明原因,只说去外地经商,会很快回来。可怜的儿子从睡意朦胧中醒来,在送别他们时突然似乎有所感应,大喊着“我的妈妈不会回来了”,旁边才14岁的女儿怕被人发觉还要赶紧捂住弟弟的嘴。
这是芸娘和自己儿女的永别。她的儿子才12岁,就要去当学徒了。这个12岁的孩子,母亲去世后,父亲也几乎没有过问他的生活。在《浮生六记》里,沈三白几乎没有提到过儿女,对儿子的最后提笔,是这样写的:“得女青君信,始知子逢森已于四月夭亡……”这一年,儿子刚到18岁,他自己44岁。
三
说好的恩爱夫妻神仙眷属呢?《浮生六记》开篇就写到妻子芸娘如何聪慧,之后夫妻二人又就诗书名家展开过很有见地的讨论,因为芸娘说自己喜欢李白和白居易,丈夫沈三白还打趣说:“李太白是你的知己,白乐天是你的启蒙老师,我恰好字三白,是你的夫婿。你与‘白’字,是多么有缘呀!”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这对夫妻明明出身在中产家庭,刚结婚时家有多位仆从,算得上是诗书礼仪之家,他们两个也算饱读诗书,寄居在一户富贵人家时,芸娘就曾做过那户人家儿女的老师,为什么不分一点精力给自己的一双儿女呢?12岁的儿子不明不白地被父母撇下去当学徒,6年之后突然死去,其间究竟经历了什么?他究竟是上辈子做了什么坏事,这辈子要成为他们的孩子呢?
四
读完了这本《浮生六记》,实在是太生气太难过了,去翻了一起下单的那本《围炉夜话》。发现其中的一些句子,就像子弹一样准确地射中这对夫妻的家庭教育问题。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
“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是人能补天地之阙也,而可无为乎?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赋之;人有形质,地以六谷养之。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
“在世无过百年,总要作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谋生各有恒业,哪得管闲事,说闲话,荒我正经工夫。”
《浮生六记》的沈三白和芸娘出生在苏州,生活在乾隆时代。会不会有人觉得封建社会谋生困难,尤其是芸娘这样的女性,如果丈夫生活能力弱,她也没办法?
五
这个问题其实是不成立的,尤其对于芸娘这样的知识女性。乾隆还是和平年代。我们嘉兴的嘉善,有一位同样生活在清朝,甚至是战乱年代的女性,却靠一己之力,培养出了一位国内著名的文化大家,另外的7个孩子也都知书达理,能力出众。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拥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嘉兴作为良渚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域,市民和文物工作者们颇为自豪,其中一位考古名家的名字被一再提及。他的名字叫张天方。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天方就发表了多篇关于良渚文化的考古论文,还收藏了众多良渚时期的珍贵文物。他去世后,家人依据他的遗嘱将这些文物悉数捐赠给了浙江省博物馆和嘉善文化部门。其中仅捐赠给嘉善县博物馆的良渚文物,就有玉器7件,文化石器49件,多件是国家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
张天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考古学家,还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作家,诗人,教育家,他是我国20世纪早期的留法博士,他的名字列入“浙江革命(进步)文化名人”名录。1987年7月出版的《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书,张天方名列其中。
张天方生于1887年。他的母亲名叫董兰徵,出自书香门第,丈夫张星奎是个书生,以教书为业,她料理家务。两人生下9个子女后,丈夫因病去世。董兰徵一个人抚养教育这么多孩子,除了第七个女儿幼年夭折外,其他的儿女都活得很好,还让他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他们一生的稳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活艰难的时候她去有钱人家当家庭教师,后来干脆在自己家举办女子私塾,等到大一点的几个女儿学到知识能做帮手之后,就一起办起了学堂。董兰徵对儿女要求非常严格,张天方4岁就在母亲的教导下开蒙:识字,背诗;5岁已经识千字,辨平仄,读《诗品》、《孝经》,理解君子和小人的解释……
行文至此,想起多年前有人说过的那句话:民族的竞争其实是母亲的竞争。“诚哉斯言”!
也许还可以加一句:家庭的竞争,其实是母亲的竞争——所以,男人们请好好努力,为自己的儿女赢一个优秀的母亲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