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纸媒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

(2018-02-23 21:16:17)
标签:

陈道明

吴亦凡

纸媒

冯小刚

苗苗

尚在新春的余温里,不断有朋友发来微信链接,是关于我在这个新春走基层采访中的一篇报道。三个微信链接,第一个还注明了我所在的报纸名字,第二个在文末注明的是前面那个微信的公号名字,到第三个微信,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字关于出处和作者。——部分新媒体不花一分钱成本全盘照搬传统媒体的劳动成果,个别所谓的新媒体不但从不注明出处,还逮着机会踩传统媒体一下,俨然是新时代的成功媒体模样。


http://mp.weixin.qq.com/s/7O0gZkMuOZ9XAHoH8wz3vQ  

(上面这个是我的个人公号,我随便写写,你随便瞄瞄)


 

这两天,陈道明因为和冯小刚以及苗苗的一次私人聚会,又被推到风口浪尖,赞他的说他有风度,损他的说他架秧子起哄。但,在我的心中,他始终是一位让人尊敬的明星。想起自己曾经有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传统媒体是陈道明,新媒体是吴亦凡。喜欢优质大叔还是喜欢小鲜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但高素质的粉丝至少不会故意贬低对方的偶像。这就像,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是信息了解的方式和渠道,各有各的优点,而互相尊重是底线。


房市走热,大家空下来不说一下房子的事就好像有点落伍。白天,听同事小妹和同事小哥聊房子。小妹说起江湖中某人,以写房价、地块、学区房的分析而“走红”,她感叹了一句——他的文章好像有1万的阅读量了哎!小妹感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然后他们又说起江湖中另外一个也以分析所谓的教学质量和学区房结合的人士。小妹说:这都已经被认为是嘉兴楼市两支笔了!小哥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新闻责任等方面说了这两支笔的不靠谱,以及经济学中常见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江湖中人说话不用负责,因此可以大肆八卦,体制内的人总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所以权威消息总会比江湖传言慢一拍——而正因为这个负责任的慢一拍,又常常会被认为是“洗地”、“被迫辟谣”。


大概是射手座天性中乐天使得自己总会把事情从积极方面去看,在我看来,纸媒确实在近年来受到冲击,但没有江湖传言那么糟糕——唱衰是世间很多人最喜欢做的事,“气人有笑人无”据说是人性之一。就像这些年医生警察教师的形象一再被毁一样,这些原本是一个社会最让人感到温暖和阳光的岗位,如今被诋毁成了什么样?记者曾经是风光的“无冕之王”,网络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布信息的时候,不管事情真伪和对错,博取点击量最重要——这样的自由成就了前面所述的“两支笔”,至于网友后来去问他们“你们之前说的那个怎么不准”,他们完全可以假装没看到,因为网络时代,手指一滑又是一个新世界,以前说过的那些,谁还记得那么牢?这个时候,纸媒的缓慢和“笨重”反而成了优势:它是仔细核对过的,它白纸黑字始终在那里——单位资料室的杨老师说,经常有外单位的人来资料室借报纸复印资料做台账。


成为历史“台账”是报纸众多作用中的一个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更多让人安心的是“读得愉快”。它确实没有手机上阅读那么方便,而且往往还要受限于篇幅,但它有明确的出处,它背后有记者的汗水和责任,有编辑的再三核实,它在油墨味中让你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逐字推敲。也许有人会讥笑我作为纸媒人的自恋,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去出席一个重大的活动,主办单位往往会递给你一个纸袋子,里面是印刷得非常精美的纸质宣传广告——为什么他们要不计成本不厌其烦地发给你厚厚一叠的纸质宣传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在你手边,你可以握在手上慢慢读,觉得有价值就放到一个地方,等想起来再去打开仔细研究——这些活动的主办单位不是没有网站,不是没有微信,为什么要发这些给你?前些日子和报社同事苇岸聊天,他现在负责报社的吴越电子音像出版公司。他说,就在这个全民捧着手机读微信的时代,他那里还有很多人专门过来谈出版自己作品的事,甚至有作家出数万元出版自己的长篇小说。


孩子们很喜欢的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人类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如今到了纸器时代——也许现在已经是电子时代了吧!但纸张带给人类太多有关知识和阅读的美好记忆,人类是不会这么快就遗忘纸张的。就像电子阅读器热销的当下,出版社的事业依然没有凋敝一样。在人类仍是肉身凡胎而没有进化到火眼金睛的时候,纸上阅读仍然是很多人的首选。虽然陆游曾告诫儿子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是手机上得来的肯定更浅——那些文字,就像行街的队伍,在你面前哗哗走过,你记住了谁的名字和脸蛋?


PS:这个春节,加班之余读的是鲁迅,别的没学到,倒好像变得爱吵架了……请读者诸君原谅则个!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