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2016-05-17 22:48:24)
标签:

读书

爱伦堡

聂鲁达

俞平伯

包里放的是《跟随勇敢的心》,里面写到爱伦堡,说他勇敢,为同志们的命运担忧而痛苦。单位放的是聂鲁达的《我承认我曾历尽沧桑》,里面写到作者在苏联时和爱伦堡的交往,说爱伦堡很懂得享受,自己很难判断爱伦堡对毕加索的了解程度和对一瓶优质红酒的了解程度有多大的差距。——读书原来还可以这样读:在这本书上遇见一个人,在那本书上也遇见了,还遇见了这个人的另外一面。真是有意思。
这些年经常看到劝人读书的文章,推荐好书的文章,送书的活动。前两年还曾很感动,现在已经完全不感动,甚至还要在心里冷笑一声:拜托,还是先把手边那本书读完吧!很可能你已经很多年没好好读一篇超过1万字的和自己工作无关的纸质文字了。那些读书活动,那些推荐阅读,真的有用吗?——读书需要“孤”读啊!
结果今天晚上无意间读到俞平伯的《读书的意义》一文,原来他那个时代就已经“读书的空气很稀薄了”——哎,可怜的现代人,光凭着历史书上和名人传记中那些大师的身影和口录,就认为那个时候中国遍地都是读书人……结果人家俞大师忧心忡忡地写了那个文章,而其中很多句子,几乎就是今天我在教育活动和对校长老师们的采访中经常听到的感叹那样——读书的人太少太少了,尤其是不功利的读书人太少太少了。
现在觉得奇怪的是:那个时候又没有微信,人们都在干嘛呢?要么是打麻将?照说那个时候人们的娱乐活动少,应该有读书的时间的啊!而且那个时候作家的稿费高,也说明是有人读书的呀!哪像现在,小作家们靠稿费根本无法生活——哦哦,我这样说也不对,读《民国才女文集》,发现其中的才女们光靠稿费也无法生活。
哎,读书的空气是稀薄的。——或者,唯其读书的人少了,坚守的那些人才更可贵吧!读书人也许不是一种特别被人喜欢的气质,但至少可以让自己平和宁静,让别人看着安全顺眼。
那就继续读吧!如果再次在不同的书里看到同一个人的不同侧面,就当做是对读书人的一种奖励和厚爱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