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鸢尾花正盛开
(2016-04-12 11:56:29)
“娱乐基本靠走,感情基本靠狗。”这是前两天一位作家在朋友圈里对中年人生活现状的感叹,读了让人忍俊不禁。确实,平日里翻朋友圈,好像一多半晒的是自己在走绿道,在环南湖快走,在驴行……朋友间稍微聊得深入一些,会突然发出感叹:“啊,原来你家也养了条狗啊!”就连曾经怕狗怕得浑身发抖的我,也在两年前和一条流浪狗一见钟情,缘定今生。
那么,生活真的只剩下这些了吗?好像也不尽然。午饭过后的小憩时间,80后妹妹过来问:“我想录制一些朗读类的诗歌,你有好的作品推荐吗?”话题就此从诗歌开始,聊到席慕蓉和舒婷的不同风格,聊到声音对一个人的好感影响度,聊到晚上睡不着怎么办?记得女儿中考前的一段日子,她主动提出:“妈妈,你给我读诗吧,读着读着我就睡着了!”试了几次,还真的灵验。当时读的,好像就是席慕蓉的作品。可能因为读了多遍,越来越理解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平和婉转有多珍贵和优美,也一次次猜想席慕蓉隐藏在诗歌背后的人生故事。比如长诗《独幕剧》和《谢函》都是整首诗歌,没有一个标点,但丝毫不妨碍你读得抑扬顿挫又缱绻深情。《独幕剧》是她对个人之于历史长河的浩渺感叹,《谢函》则是她婉转地拒绝生命中一次温柔的诱惑。
“嗯嗯,席慕蓉适合灯下朗读,那舒婷的呢?感觉只适合朗诵不适合朗读哎!”80后妹妹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说明自己想要录制的作品是适合晚上睡觉前聆听的,这样的风格好像不适合晚上安抚情绪,更适合早上激励人心。这就要说到本文开头那位女友称呼我的名字了。十多年前,生活好像还没有现在这样忙碌,一些下雨的中午,自己就是捧着舒婷的作品度过的,其中最喜欢的是《会唱歌的鸢尾花》,还专门用这个标题作自己博客的名字。如果说余秀华那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很多人读得心浮气躁,那么席慕蓉和舒婷的诗句则让人安心而纯净。
曾几何时,“诗人”被嘲笑得类似疯子,但是如今,“诗和远方”正成为现代人的终极梦想。海子的忌日,多少祭文在网上传扬,连中学生都在背诵他另外两句相对“小众”的诗:“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如果工作让你累得想哭,如果压力让你焦虑得辗转反侧,如果生活单调得只剩下“走和狗”,要不就去读诗吧!窗外,春天已经写下了最新的诗行,等待你分花拂柳,深情朗读,唇齿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