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2015-07-07 11:05:53)
标签:

情感

这些日子,朋友们坐下来,如果第三句话还没说到股市,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所有这些朋友都没有去炒股。但凡其中有一个炒股了,其他人必定会充满好奇甚至满脸坏笑地追问他:“赚了多少?亏了多少?”不管是赚还是亏,总会有朋友搬出那句著名的金句: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句话,端的是金句!放之四海皆准。比如,中高考的结局业已明朗,中考新生已经去新学校报到了,而高考学子的录取通知也将上路。考得好的,固然喜笑颜开举家欢庆;没考好的,虽然内心沮丧,但耳边一定也会听到类似于“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劝慰。

有关人生的劝慰和开导有很多种,常见的大概是两种,一种是温言软语型,一种是忠言逆耳型。不久前的某个场合,大家在感叹高中孩子的压力时,一位80后父亲满不在乎地说:“儿子小学二年级,我对他真是一点要求都没有。我觉得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我出差到南方,那个地方的朋友说,那里的父母一般只重点教孩子两件事。他们会让孩子一手握个手机,这是教育他要多和外界联系,积累人脉;另外一只手握个计算机,学会计算和收钱。有这两样本领,人生应该不会很差了!”这位80后父亲是本地人,白手起家,目前经商很成功,年入百万,开着豪车,每天都会有很多应酬。他的劝慰和开导,大概属于温言软语型吧!

再说一款忠言逆耳型。作家冉云飞日前发文感叹“中国的父母大多不爱学习”,配图是身穿校服的女儿无声地看着不远处忙着打麻将的母亲。此文在赢得一些网友“观点一针见血”的赞扬后,也引来很多“中国父母”的抗议和叫冤:“因为生活的压力太重,没有时间学习”;“就像问一个连青菜都吃不起的人,为什么不吃肉一样”;“白天工作很累了,下班回家就想放松一下,毕竟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半”……好在也引发了一些家长的反思:“确实呢,好像结婚以后就没正儿八经地拿起过一本书好好阅读过……”

对于上述80后父亲的观点和一些“中国父母”的叫冤,套用最近网上的一个热门句式:“我竟无言以对。”多少年来信奉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当下的学生来说究竟有怎样的意义?身为父母工作忙碌的我们究竟要不要通过学习来和年轻人同步?正如有位作家嘲讽的那样:“我们的目光更多地投入到了考试的辅导教材,投入到了怎么学开车怎么玩股票怎么发财怎么升官怎么应对老板的书上。我们渴望捷径渴望暴富渴望一夜成名,很难再相信童话会出现在眼前……”在成功学理念统治的当下,我们还要不要读一些和成功和财富没一点关系的“闲书”?

我想,还是要的吧!当你焦虑失眠的时候,读一些唐诗宋词清心明目;当你无聊惆怅的时候,读一些小说传奇“寻师觅友”;在一些需要发出你声音的场合,你读的那些“无用”的书,会帮你大忙;某天你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你的话,你可以漫不经心地抛过去一个又一个趣味典故和智慧小故事……

据说,清朝有位学者叫俞樾,他当年考试的题目是“落花”。他开篇第一句就是“花落春仍在”。仅凭这个开头,就让主考官曾国藩评给了他第一名。清代著名词学家张惠言的两句词也被人传诵至今:“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作为学生,知识就是他们的春天,且不管究竟有没有用,那是他们的朝气所在,可以激发他们不断攀越人生的新高度。而对于我们这些人生过半的父母来说,学习就是心里不老的青春吧!年龄把青春的花瓣一瓣瓣吹走,但我们不用怕,因为春天在我们心里,与外界的干扰无关。这样的春天,就是我们中年岁月里“比黄金重要”的信心。

——2015年7月7日嘉兴日报烟雨楼版面“性情”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