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北湖:江南一片真山水

(2012-07-16 19:14:41)
标签:

杂谈

青山影里弄扁舟  海色湖光并作秋

——南北湖:江南一片真山水

    记忆回到小学五年级的春天,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班主任朱老师有一天向全班宣布喜讯——“这个星期天,学校组织春游,去南北湖!”我们激动的程度请允许我用一个细节来说明——我顶着星光由父亲送到同学小萍家门口,准备与她会合后再去学校,一看时间才凌晨5点。原本想小萍的父母要怪罪我骚扰得太早,结果她妈妈笑着说:“小萍3点多就醒来了,后来就一次次地看钟,睡不着了……”

    这么激动当然是有原因的,班主任朱老师在宣布喜讯的时候,还顺便介绍了一下南北湖的风景:可以爬山,可以看海,可以在湖边走,还可以采橘子……那时候究竟玩得有多开心,如今已经记忆模糊,只记得下午下了雨,山路很滑,看护我们的老师们很紧张,雨雾中我们也没有看到那传说中的橘子。但是“南北湖”三个字,从此成了儿时的重要回忆之一。

    长大后,因为工作关系曾多次走近南北湖,登过鹰窠顶,游过云岫庵,记忆里不断丰富着有关南北湖的资料和介绍。南北湖是钱塘江口的一个泻湖,面积1800亩,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我国唯一集山、海、湖为一体的风景区。南北湖原名“永安湖”,明朝时又名“高士湖”。清朝乾隆年间,海盐县令鲍鸣凤下令浚湖而修筑了那道横贯东西的长堤,将湖分为南北两半,于是有了“南北湖”之名,而那条堤也因此名为鲍堤

    南北湖的群山是天目山的余脉,山体连绵,近翠远黛,由环湖十一峰、三湾六山、滨海六山等诸山组成,其中的鹰窠顶最为有名。明朝隐士许相卿曾和友人孙太初、朱朴、董沄等名士游湖上山,这也是南北湖之前“高士湖”名字的由来。登临鹰窠顶,眼前豁然开朗,山、海、湖的风光尽收眼底。山水从来如佳侣,相依相伴而亮相时总会赢来艳羡称许的目光。山水相依而中有长堤,让人很自然地想起了不远处的西湖。

    早有山水爱好者仔细地比较过南北湖和西湖的异同点,其中的共同之处尤为惊人——不仅长得像姐妹,其“阅历”也非常相似:湖的侧畔都曾驻扎过秦始皇的军马,湖的两岸都曾飞驰过吴越王的战车,湖边的道路上都走过宋王朝的御辇……而不同之处也是很明显的:西湖经过世代的梳妆打扮,四周台榭亭阁茶楼酒肆犹如满头珠翠,一直热闹喧嚣时尚富贵;南北湖则安心于“竹篱茅舍”和“野草闲花”的自身定位,始终保持着清新的田园风韵和自然气息。

    总觉得这对姐妹花因为嫁入不同家而因此有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西湖犹如西施嫁入了“名门”,因此名满天下,享尽富贵荣华,但也因为这样的喧嚣而失去了安静和自我。而南北湖嫁的是寻常人家,爱她的人自是百般呵护千般宠爱,不闻她名声的人也不会虎视眈眈,生生地赶过来挤作一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南北湖上云岫庵用的是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这句诗来命名的缘故,风姿俊美而独特的南北湖始终是淡泊而低调的。

    其实南北湖是有高调的资本的,甚至可以喧嚣过西湖。去泰山看个日出都要挤破头,可是在南北湖却可以看到 “日月并升”的壮丽天象。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早晨,在鹰窠顶上,会看到钱塘江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与即将下沉的明月重叠,然后两者又并行上升,日月重叠处有明显的一条阴影,太阳的一圈显现出美丽的红色或蓝色光环,一般15分钟左右月亮自行消失,一切恢复如常。都说蓬莱有仙境,而南北湖有石帆蜃气的胜景。清朝的《海盐县志》记载了清朝道光十七年四月出现的一次海市:在南北湖的葫芦山与鹰窠顶之间的近海域,海面上出现了城市,有街道和树木,行人或乘车或骑马地往来着,渔民们向他们招手,行人还点头微笑……要说人文,南北湖也不输于西湖,三国名将陆逊安息在湖东的凤凰山上;唐朝诗人顾况曾经常驻足湖边;在凤凰山上有一处南宋淳熙六年的摩崖石刻,“南国子华营父坟于山南淳熙六年春”,成为南宋时此处商贾云集的一处物证;名妓董小宛曾随丈夫冒辟疆来此避兵,并在北湖畔鸡笼山麓葬花;韩国国父金九也曾在这里避难……

    明代著名学者董沄有《中秋泛永安湖》诗:“青山影里弄扁舟,海色湖光并作秋。午夜云山悲玉笛,九天雨露湿琼楼。直凌牛豆同清泛,应有鱼龙识醉游。万里长空传浩啸,冷然鸾凤在沧州。”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曾经这样称赞南北湖:“山有层次,水有曲折,海有奇景,比瘦西湖逸秀,比西子湖玲珑,能兼两者之长。”想来,正是低调和从容,让南北湖始终保持了自己“江南一片真山水”的独特气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