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东方之珠》到《始终有你》——对香港流行歌曲的一次不完全盘点

(2007-06-30 02:40:15)

    “风雨的街头,招牌能够挂多久;爱过的老歌,你能记得的有几首……”这首谭永麟演唱的《象我这样的朋友》所散发出来的真情和惆怅,正是香港流行歌曲的最大魅力。在70后的心里,有多少经典的歌词?在80后的抽屉里,有多少蒙着灰的卡带?正如有着“歌神”美誉的张学友那首著名的歌曲《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中所唱的那样:40岁听歌的女人依然很美……对香港流行文化的喜好是有着明显的年龄区别的:老年人追随电视剧,中年人喜欢电影,而年轻人则更爱流行歌曲,因为这些歌里有他们青春的倒影。如果说香港的影视让我们据此推测和向往香港的生活,那么和香港有关的流行歌曲所带给我们的,则是精神上的提前“小资”——原来人生可以这样感怀,原来思念可以如此表达。

风情篇——

王菲的妆扮郭富城的头

还有张学友的外婆

    1992年的夏天,在嘉兴一所乡镇中学任教的陈小姐收到一封从杭州发来的书信,信的最后抄录着一首郭富城的歌《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走在雨里,泪水在眼底,不知该往哪里去?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还是该勇敢留下来……”正和同事谈笑的她慢慢地收敛了笑容,然后偷偷地擦掉了眼泪。彼时,她正剪着短短的头发,而额前则留着又密又长的刘海,再从中间把刘海分开——可别笑她老土,在当年,这是当时最时髦的发型——郭富城头。是的,那一年甚至是之后的两三年,嘉兴的大街上不分男女的青年们很多都留这样的发型,以至有些保守的家长非常看不怪地斥责:把眼睛挡那么牢,象什么样子?象明星样子呗!郭富城,这位据说身高不满170厘米的舞者,就凭笑起来有些羞涩的眼睛和嘴角的两个小酒窝,以及那首忧伤的情歌俘获了众多年轻的心。去年,曾有某娱记作文感叹:郭富城老了,为夺人气而把衬衫的纽扣越开越低……但在15年前,他是当仁不让的“天王”之一。

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披着卷发浓妆艳抹的叫王靖雯的女人。那时候她还不是天后,她只是一个有着天籁般音色又非常勤奋的女歌手,随后,她唱《执迷不悔》、《天空》、《棋子》、《流年》,一直到《我愿意》、《笑忘书》……伴随着她的歌声越来越好听的同时,她的妆扮也越来越瞩目——很多嘉兴女子正是从她身上领略和了解了都市女郎的“酷”法。1994年香港演唱会上的泪痕妆展现冷漠女王的气质,《didar》的熊猫眼,《97王菲》的红眼妆,《唱游》里的晒伤妆,《寓言》里的五色轰眼妆,还有在很多场合里采用的烟熏妆……在这位“时尚教主”的熏陶下,在嘉兴这座城市里,也陆续看到了把嘴唇和指甲涂成乌黑的时尚女郎,而上台演出时,即便是幼儿园的小娃娃,也懂得让老师在自己的眼睛边上贴几颗“小水钻”——那是他们快乐又新奇的“泪痕妆”。

    虽然,盘点后发现这些年来到嘉兴的大多是台湾歌星,但是嘉兴歌迷一点不觉得香港歌星的遥远,从床头的明星海报到电脑的屏保和壁纸;从KTV的必点曲目到手机的最新铃声;从《风一样的男子》到《挥着翅膀的女孩》……和其他城市的青少年一样,香港流行歌曲是20多年来嘉兴孩子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眼看着80后和90后的执迷热切,60后和70后们不免想起一个在嘉兴流传甚广的传说——张学友的外婆家在嘉兴王店镇上。据说,张学友当年是跟着母亲去香港的,他的外婆、舅舅等亲友此前一直生活在王店,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有次张学友到上海来演唱,他的舅舅和表弟等亲戚还曾去上海看望他,张学友给了他们很多钱,然后他的外婆和舅舅一家就把家安在了上海——传说总是有鼻子有眼而且不断添油加醋。但是,不管传说是真是假,对于众多嘉兴的学友迷来说,听闻这些,他们的心里是温暖而自豪的——原来“天王”就诞生在嘉禾这片土地上。

历程篇——

从“两望烟水里”到“群星对唱”

    回顾香港流行歌曲在大陆的发展,似乎可以分成较为明显的三个阶段:被视为“靡靡之音”的外冷内热期、“四大天王”领衔下的辉煌期、两地群星对唱的共同发展期。

    从《万里长城永不倒》到《万水千山总是情》,再到《上海滩》,嘉兴市民开始知道除了越剧、沪剧和国语歌外,还有一种“用广东话”唱的歌。尽管听不懂歌词,但它们还是随着歌曲本身优美流畅的旋律和热门电视中的经典画面一起走进千家万户千百人的心中。不久之后,终于有了从香港来的第一首国语歌——《我的中国心》。它很快成了我们音乐课上唱得最响亮的歌,我们幼小的心灵被歌词中浓郁又豪迈的爱国情怀深深感动——“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我们曾经偷偷地想象过:洋装是怎样的款式?中国心又是怎样“烙”上去的?是不是象岳母刺字一样悲壮而难忘?

    当其时,一些同学家里已经开始飘出邓丽君的歌,但是因为多次听说这些是“靡靡之音”而羞于和人交流。正如有位60后的市民所言,在他因为对邓丽君的《香港之夜》惊艳而忘记把抄有歌词的笔记本藏好后,发现儿子“新动向”的父亲用手敲着桌子发出警告:“迷恋这些东西,你们会垮掉的!”或许是因为这些60后们后来并没有垮掉,师长们慢慢摘下了港台流行歌曲“格调不高”的帽子,而日渐风靡校园以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月亮代表我的心》传唱得越来越广,而1992年的春节,嘉兴最偏远的农户家里,都热闹地放着一首叶倩文演唱的《潇洒走一回》,而“何不潇洒走一回”一直是此后多年的“城市流行语”。

    上世纪90年代,年轻人可以不知道菜场里的菜价和红烧肉的做法,但不可以不知道“四大天王”的最新动向。在经历了许冠杰、罗文、徐小凤的老将淡出和谭永麟、张国荣的“势不两立”之后,这一代的年轻人比父辈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因此多了一份听歌时的平和。喜欢优雅成熟的自可以为张学友的每一首情歌而落泪,乃至把他脸上的伤疤也看成经典;喜欢文气帅哥的也完全可以无视黎明的偶尔走音而狂买他的贴纸海报;喜欢“动起来”的则不妨张开手指和郭富城一起疯狂舞动;喜欢深情款款包容呵护的自有着刘德华独特的嗓音陪着你《一起走过的日子》……彼时的香港流行歌曲,正如当时一个非常流行的香皂广告语——必有一款适合你!

    男歌星如此,女歌星也没有闲着。首把交椅上的梅艳芳自不待言:《亲密爱人》、《女人花》、《一生爱你千百回》始终是KTV里高点击率的曲目。林忆莲从《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开始,在李宗盛的一路护送下,从《伤痕》、《夜太黑》到《至少还有你》,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有女人味,那段日子,都市女郎很为自己的大眼睛双眼皮苦恼——要是生的是小小的眯眯眼都好啊,至少可以貌似林忆莲。《夜太黑》里的那一句“男人久不见莲花,开始觉得牡丹美”,很快成为都市清高的单身丽人的自嘲和安慰。

    当然,那段辉煌期里的著名歌星和经典歌曲远不止这些,也正因为多,使得每个人心里自有着自己的偶像和老歌。不管是老男人伍百的《挪威的森林》还是小男人谢霆锋的《谢谢你的爱1999》,也不管是陈慧琳还是容祖儿,都有着铭记和牵挂他们的歌迷。那段岁月,电台和电视台因此多了一条“生财之道”——逢年过节为亲朋好友点一首热门的流行歌曲成为一种时尚,而原因是“有些原本难以说出口的话都可以用这些歌词来转达”。套用Beyond乐队和张学友的代表歌曲来形容,那段《光辉岁月》里,香港流行歌曲对于我们的生活无疑是《一路上有你》。

    从艾敬的《我的1997》开始,内地和香港的歌星开始为着回归而深情对唱。1993年,艾敬委屈又酸楚地唱:“他可以来沈阳,我却不能去香港!”这首简单得只是配着吉他随意弹唱的城市民谣唱出的,却是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响亮的心声:到香港去看一看!罗大佑适时推出的《东方之珠》里恰到好处地有着这么一句,很快连三岁小儿都会哼唱。随后,那英和王菲两位“天后”率先《相约九八》,随后,《爱在香港》、《1997永恒的爱》、《公元1997》等迎接和庆祝香港回归的歌曲陆续涌现。白衣飘飘的刘德华一首《中国人》豪迈威武很快风靡大江南北,而俞静的一首《香港别来无恙》轻快婉转同样受到欢迎。那段日子,华语流行歌坦连续推出的群星合唱尤其让人感到亲密团结的温暖和感动:《1997永恒的爱》里,“我用心一次次地敲响五千年的钟声,你用爱唤起沉睡百年的梦醒……”《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里面,更是包括了内地、香港和台湾的著名歌星共同唱响:“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曾有歌迷感叹:香港流行歌曲这两年冒出来的新星太少了,是不是衰退了?很快有明智的歌迷回答:不是香港的流行歌曲衰退了,而是内地和香港的流行歌曲已经势均力敌而并驾齐驱。显然,喜欢流行歌曲的人更有耳福了!

    盘点至此,耳边响起的,是香港特区成立十周年纪念的主题曲《始终有你》:“点点灯火彷彿流萤,照亮百家姓,成全这小岛变巨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