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化推荐,Google之后对传统广告又一大冲击

(2007-10-31 12:38:45)
标签:

IT/科技

  你会向朋友、同事、家人推荐产品、品牌或者公司吗?i-merge与Sinomonitor关于网上品牌和产品推荐现象的在线调查报告以这一问题开篇。报告关注的是国外研究者日益关注的“推荐机制对于实际购买行为的影响”在中国1.72亿网民中的情况。此次调查的1200个样本,介于20~24岁之间,月收入超过1000元人民币。报告认为中国的营销者低估了顾客间推荐的力量、高估了传统媒体广告的影响力。

       Terababy阅读这份报告之后,着重谈的是“口碑营销”,我则更加关心“human media”,奥美博客的Kaiser Kuo将其翻译为“消费者媒体”,我倾向于“人际媒体”这个说法。百度百科对于人际媒体的译法是Interpersonal Medium。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i-merge与Sinomonitor报告中研究的是向朋友、同事、家人(所谓“熟人”)推荐,而我们在互联网上更多的是陌生人之间的推荐,所以此处我并不局限于上述报告的范畴,而是谈谈借助互联网的推荐行为,包括熟人之间,也包括陌生人之间。
       随着熟人社会的瓦解和陌生人社会的兴起,从陌生人那里获得产品、服务的信任问题同时也推动了从陌生人那里获取推荐信息这一行为的发生。在很多领域作为 “Enabler”的互联网,则推动了以i-merge/boondoggle报告提到的“高学历的年轻男性”为主的中国的1.7亿网民彼此基于互联网的 推荐行为。就我个人而言,去陌生的餐馆前看看大众点评网,去度假前看看携程、去买电子产品的时候看看百度/Google已经成为习惯。同时,也会经常看看朋友们在博客、饭否、豆瓣、抓虾推荐的网上文章——这些无需购买无需实体的数字化产品。

       消费之前,看看互联网上的信息,这个是越来越多的网民的行为。这一行为的影响力,可以参考2001年3月14日最终宣判的王洪与某品牌笔记本的纠纷。中国互联网发展早期的这一案例为期三年,对于该品牌笔记本的影响非常明显的。(我怕被告,不多说了)六年过去了,中国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已经开始认识到“人际媒体”,甚至出现了专业的替人发贴的网络推广公司,演技高超的有2007年5月期间某“暴强的店”,技法拙劣的则是在各大网站搞牛皮癣。这已经出现了百度百科“人际媒体”词条之中提到的噪音问题。

     http://image.yotie.com/photo/929/859/1193795235353358Z6C.jpg
      图:Kooxoo中介鉴定功能示意

     如何对待噪音?Kooxoo的中介鉴定功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此前阅读一些关于Delicious的文章以及关于互联网的趋势文章时,频繁看到的一个说法是“社会化推荐”。在社会化推荐之中,可以为不同的信息赋予不同的权重——熟悉的人、信赖的人信息更加明显;陌生的人、不被信赖的人信息将被弱化, 这一过程理想中是个性化、社会化的,而且需要动态调整。正如隔壁王老五多次推荐去某个餐馆就餐而发现口味不适继而不再相信他在饮食方面的推介,同学小王推 荐买某个型号的笔记本发现果然称心如意继而重视他的其他关于电子产品的推荐一样。这个方向已经有多人多篇文章,我推荐大家阅读译言上雷声大雨点大翻译的《网站推荐机制中的艺术、科学与商务问题》

       最后,回顾一下本文的出炉过程,其本身也算是“推荐风潮”的一个实例:
       2007年11月30日17时许 何砝在Google Reader发现奥美的博客《中国的推荐风潮》,简单阅读并下载文章链接的上海i-merge/boondoggle公司的报告缩略版。之后通过Gtalk推荐给Terababy并提议以此作为我们几天前谈到的共享话题活动的一个尝试同时将本文推荐到饭否。2个小时后,发现Terababy已经发表了一篇文章并且利用饭否进行推荐。12小时后,我在仔细阅读Terababy、奥美的博客以及i-merge/boondoggle的报告,撰写此文。2个小时后,草稿完成。稍后,我会将这些文章推荐给王瑞斌Lostfire暮鼓晨钟邦比快跑等人写博客,并且邀请北大新闻传播学院、香港浸会大学研究传播学的朋友参与进来。

声明:文中谈及的酷讯,其CEO、CTO分别是师兄、同学,我在kooxoo检索火车票时用过其中介鉴定功能,读者自鉴。

-------------------------------------------------------------------------------------
欢迎参加调查:人际推荐对你的影响程度
http://www.yotie.com/poll/276.html

1、最近一年,哪些方面你借助了互联网参考他人的意见 (多选)
餐饮美食(例如火锅、烤肉)
休闲娱乐(例如打球、打牌、唱歌)
旅游度假(包括自助游、旅游团)
购买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游戏机)
选择教育产品(例如考研培训、英语培训)
购买汽车及其配件,保养汽车
购买房产、装修房子、租房
购买首饰珠宝字画
应聘求职、招聘员工
其他,请注明
以上一个都没有

2、互联网推荐,对你的影响如何 (多选)
为我节省了资金、节约了时间
为我带来了损失(例如被虚假推荐欺骗了)
其他,请注明

3、以下网站,你最近3个月访问超过3次并且看广告之外的推荐信息的包括? (多选)
大众点评
饭统网
携程网
豆瓣网
魔时网
太平洋电脑网
中关村在线
IT168
购房者网站
搜房网
焦点网
酷讯
蚂蚁网
怪兽网
抓虾
友播
Del.icio.us
Last.fm
以上一个都没有

----------------------------------------------------------------------------------------
相关资料:
Terababy:《口碑营销: 人们推荐商品的动机在哪里》
http://www.codingmill.com/forgotthemilk/articles/motivation-to-recommend.html
Terababy:《抢话题: 话题掌握在谁的手里》
http://www.codingmill.com/forgotthemilk/articles/who-own-the-topic.html
奥美Kaiser Kuo:《中国的推荐风潮》
http://digitalwatch.ogilvy.com.cn/cn/?p=109
上海i-merge/boondoggle公司的报告缩略版
http://blog.boondoggle.eu/files/i-merge.sinomonitor.final.pdf
译言 雷声大雨点大 翻译:《网站推荐机制中的艺术、科学与商务问题》
http://www.yeeyan.com/articles/view/thunder/361
人际媒体
http://baike.baidu.com/view/778509.htm

补充1:
       Kaiser Kuo说“整个调查邀请了1200名年龄在20-24和40-45的互联网用户。”而我在PDF之中只看到了20~24岁的互联网用户,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补充2:
       关于Feedsky的话题广告活动之中的“自我心理认定”问题,我所在公司是Feedsky博客营销的客户,不好多谈。我的意见是,计划投放话题营销的广 告主应该与Feedsky这样的话题广告平台多沟通、多交流,在话题营销的宣传角度、博客互动方面多下工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