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下无贼刘德华王博刘若英王丽王宝强傻根李冰冰小叶娱乐 |
分类: 影音汇真意 |
山河居士
镜1:特写 背 平 跟拍
王博(刘德华)走在寺院的长廊里。
分析:
1、这个镜头构图上显得有些堵,深色色块太多,右边立柱不断旋转,而背景是很多游人,有点乱。
镜2:特写 左斜侧 平 领拍
分析:
同镜1。
镜3:特写 正 俯 -155° 跟摇
王丽(刘若英)拜佛。
分析:
1、摄影掌机和演员之间的配合不默契,能看出导演的意图是卡在鼻子之上这个位置(如图),但镜头下缘和王丽面部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影响了虔诚的气氛。
镜4:特写 左斜侧偏左 略仰
傻根呆呆地望着王丽。
分析:
1、因为傻根的这个镜头,先得说说镜3,镜3拍摄方式的选择自然有导演的用意,那种角度是上天的角度,就象佛在端详王丽的膜拜一样。
2、镜3的用法本来没有问题,但和镜4里傻根呆望这样接就不顺了。但这里显然有导演额外的用意。也许就是引入佛的视点。
假如把镜5和镜4来对调,镜头的感觉就会很顺畅,但那样也就很平常,如镜3、4、5这种连接方式,一定有导演的主旨在其中,只不过有臃肿之感。
镜5:半身 右斜侧
俯 主观
分析:
1、镜头微微跟摇是寻求稳定。
镜6:特写 平 右摇
分析:
1、这里DV看起来是一件很平常的游客必备物品,其实是王博作案的辅助工具。而这个镜头里,又通过这个运动的DV带大家去看王博的面部(右侧)
2、但前面的问题依然存在,背景不断旋转的寺院设施,因为是各自孤立旋转而不同步,尽管焦点在DV上,但背景仍然对画面有不必要的干扰。
镜7:特写 平
慢
分析:
1、这个刀片应该是特效加入的,王博的手里应该没有东西,尤其是刀片上的闪光,必然是特技效果。这个镜头拍得非常酷。把扒窃神圣化了。
2、音效上,从镜6开始不断强化的音乐,和一声沉重的鼓点意味着一项重大的行动正在开始。这项行动其实是盗窃。
镜8:特写 正 俯 -155° 跟摇
分析:
1、这个镜头要和镜3相比较而理解,从导演手法上来说,镜头方式就是导演讲故事的方式,镜3里王丽眼睛在画下以外,是种欲说还休的意思,而这里就把王丽拜佛的姿态正式展现。
2、可问题是镜5里王丽已经完全展现过,那么这次的拜佛姿态的正式出场就略显重复,也许导演的用意是用重复来代表王丽拜佛的虔诚,意即王丽在不断的叩首。
另:镜1到本镜头可能都是慢镜头。
镜9:特写 略仰 慢 跟摇
镜10:特写 平 慢 跟摇
分析:
1、镜9和镜10本是一个镜头,但中间去掉一截,属于跳切。
镜11:特写 略仰 慢
镜12
镜13:特写 平 慢
分析:
1、镜12的作用是修饰手接赃物的这个动作。镜11和镜13是一个镜头,也可以说是跳切。
2、王博显然是个无神论者,在寺院里偷窃。
镜14:特写 平 慢
分析:
1、意料之外,包里还有东西掉出来。这里是导演给贼设计了一个难题,让贼去解决。
镜15:大特写 平 慢
分析:
1、漆笔在这里的作用很巧妙。一方面说明傻根看王丽看得发呆,
另一方面可以做为一个参照,漆从脱离笔头到地面这短短的时间里,王博完成了盗窃行业一系列高技术含量的动作,以此来展示王博本职专业的优异。
2、但这一系列镜头信息量太大,观众会不会马上得知这是傻根的那支漆笔呢?可能加上一个镜头,用来交待笔是傻根的那支,那样会好一些。
镜16:大特写 左斜侧 仰 慢
分析:
1、很有广告感的一个镜头,可以做为墨镜广告的镜头。
2、这个笑容倒是有趣,象一只狼遇到了猎物的那种喜悦。只是因为没有音效辅助,这个盒子下坠给王博造成的麻烦的表现有所不足,观众恐怕也没有意识到现在王博面临的问题有多棘手。
镜17:特写 左斜侧 略仰 慢
分析:
1、与镜4明显应该是处于一个状态,可是镜4的构图和镜17的构图有所不同,导演是什么意思?
2、镜17和镜4的状态相同,给傻根来用正好,傻根一直没有动,正说明傻根那种傻乎乎的状态。
镜18:特写 俯 慢 跟拍
分析:
1、正象前面说的,这个物品现在要掉落,它会给王博造成的麻烦表现不足。
如果这个镜头拍摄方式这样来运用,先在地面上做一凹陷,在凹陷里用摄影机超低机位仰拍,背景挂游客腿和虚焦的王博。再配以一声模拟下落的音效叠在背景音乐中,应该是可以突出这个时刻的紧要,也会非常酷,因为仰拍会造成物体不断放大的效果,而如镜18这种跟拍,物体就象是在镜头中旋转,没法造成冲击的效果。
不过导演的想法也许就是拍一段唯美的乐章,那样也很好,纯广告的风格。
镜19:大特写 平 慢 跟拍
下落的金漆.
分析:
1、这个镜头一定有特技成分。
镜20:大特写 俯 跟拍
分析:
1、这个镜头很酷,如果小盒“着陆”后可以不晃动就更好了。但在实际中,如果鞋对下落的小盒做这种没有缓冲的阻挡,小盒多半会反弹并离开鞋面。
镜21:大特写 平
王博把刚才已经偷到手里的钱包收入袖子中。
分析:
1、这个镜头应该是接在镜13后面的,那个镜头里王博接到了钱包。可是此时和镜13之间已经有太多的镜头,观众可能已经忘记这钱包是怎么回事。
镜22:大特写 平
脚把小盒抛起来。
镜23:近景景别拍特写 俯
分析:
1、这个镜头可能是个特效。
镜24:特写 正 平
小孩子看到小盒飞起来。
分析:
1、这个小孩的引入不是太有必要。也许是想给王博找个观众吧。
镜25:近景 左侧偏正 平
王博接住小盒。
分析:
1、要是能把背景的人们简化一些就好了。
2、注意力中心——手接小盒处的照度有意做得较暗,以表示王博动作的隐蔽。
镜26:大特写 俯
金漆落地。
分析:
1、为什么地面看起来是湿的?如果为了效果,这真实性的牺牲有点大。
2、这滴金漆很妙,金漆落地也可以认为是王博偷到钱的暗喻。
鹿死谁手,花落谁家的意思。
镜27:特写 左斜侧 略仰 慢
镜28:特写 仰 慢
分析:
1、王丽也是主角,而这场戏又是因她想拜佛而起,那么为什么这一段落已经到了第28个镜头了,才给了她一个正面的刻画?
因为前面需要展示给观众的信息量太大,而她拜佛又是一个很容易说清的事件,所以不急,等王博展示完偷技,介绍过傻根,再来刻画王丽拜佛的虔诚也不迟。
镜29:大全景 俯 顺时针
众人拜佛,小叶(李冰冰)入场。
分析:
1、这一段落还有另一功能,就是介绍一个新人——小叶。
镜30:半身 右斜侧偏正 平 跟摇
分析:
1、其实这个镜头里王博就出现在右下角了,正举着DV拍摄,但他的焦点是虚的,观众显然注意不到。
2、如果按照导演的意思来做,那么王博的焦点应该实一点,然后再给到小叶身上,进行一次画面内变焦。这样就可以完好地交待王博和小叶位置的相对关系。
镜31:中景 背 仰 慢
拜佛。
镜32:特写 仰 慢
袍子盖上手机。
镜33:近景 正 仰 慢
分析:
1、头发的造型不好。应该给风把头发拢起来。
镜34:大特写 平 慢
开包。
镜35:大特写 平 慢
开包。
分析:
1、本镜头看起来,象是镜34中动作的重复,只不过换了一个角度。不免有些累赘,而且因为机位变化,一下子让观众失去了方向感。

镜36:大特写 平
抽出手机。
分析:
1、如果本镜头接镜34,会很顺。但是镜33、34、35一系列特写相衔接,中间插了一个变了方向的镜35,方向感连跳两次,观众迷路。
镜37:大特写 右侧 平
分析:
1、又一个无神论者。
镜38:大特写 俯 主观
王博在DV里监视小叶。
分析:
1、DV中模模糊糊。想法是挺好,用DV来监视别人的举动,还可以掩饰自己企图偷窥的意图。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反而让观众糊涂,这DV是谁的,王博在看什么。

镜39:半身 右斜侧
镜40:半身 平
两人相撞。
分析:
1、略去和镜39中间的过程,广告风格。
镜41:特写 平 止帧正偏左
王博回头。
分析:
1、从这个镜头开始回到电影风格。
镜42:特写 正偏左 平 主观
小叶回头。
分析:
1、这个镜头是一个主观镜头,是想让观众处于王博的位置上来体会王博看到小叶时的感受。
镜43:特写 平 止帧正偏左
分析:
1、有了镜42的体会,本镜头王博的反应主顺理成章了。
镜44:近景 平
镜45:近景 平
分析:
1、修饰王博这个动作。
镜46:特写 正偏左 平 跟摇
王博抬头。
分析:
1、这个镜头是镜47的铺垫。
镜47:特写 俯
镜48:近景景别拍半身 右侧 略俯 推
分析:
1、本镜头中王丽头部有一个微微向下的小幅度,可能是为了显示虔诚吧。
镜49:特写 俯
分析:
1、这个石头是不是带有某种宗教意味?
镜50:特写 平
分析:
1、镜头49、50是为了给王博增加亲和力,让大家喜欢这个小偷而设计的。让人物立体化是当今影视的流行趋势。
点评:总体来说,这个段落是广告风格,有大量的慢镜头,快速的剪切。好看是好看,看了之后却有大量信息没有被理解。
在这个段落里,如果减少一些信息量,增加一些介绍演员在环境中的位置描述,以及演员之间相对关系的描述,会让观众明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