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缤纷的阳光、习习的微风、芳香的小草和杂色的花,这是淡水河的风韵。而河畔,偎依着的小城,是南海边陲的一座小镇,就叫淡水。
辗转南北,带着妻子儿女,穿过京九线,2001年早春二月,顶着有些热辣的阳光,来到淡水。一晃到了2009,快十年了。这十年,一个个朋友从我的身边倏忽而过,留下了对淡水短暂的回忆、或绵长的思念,甚至有些人至今杳无音信。但我,十年来,执着的流连在这个地方,和妻子儿女一起,仿佛渐渐将这里当做永久栖息的家了。
刚到淡水的时候,感觉这里一切都非常新鲜。长期在北方生活,看惯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看惯了四季常青的密密麻麻的松林,看惯了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和密密匝匝卧在小丘陵边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小村庄,看惯了从小村庄袅袅娜娜伸展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寄托着离乡游子无限幽思的小路,这里的一切全然不同,全都是那么稀罕而有趣。一条贯通小城的白云路,来自四面八方的各式车辆飞跃而过,听说一头是汕头,一头是深圳和香港,人行道上,尤其是夜间,随处都是一簇一簇喧闹嬉笑的人群,淡水的工厂比较多,有几千工人的,也有上万人的,每到下班时间,或者晚上,人们就会从工厂里涌出来,来到街道边的小餐馆里聊天,在树荫的人行道上漫步,超市门前,小广场上,有时会看到业余的或商业的表演活动,往往聚集着数百数千人,伸长脖子边看边起哄。初来淡水,第一感觉就是人多,哪里都熙熙攘攘的,热闹是热闹,但也有几分嘈杂。曾经去过几次郊区农村,这里的植物和老家的完全不同,都是叶子很细的,有点象老家的白杨树,又没有白杨树那么粗,那么挺直,有些人家的庭院里栽着一两棵荔枝或龙眼,树不是很高,但枝枝丫丫非常丰茂,远看就像一座圆秃秃青翠的小山包。这里的路不管农村还是城里都是水泥的,可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吧,路也修得宽大平坦,但总觉得没有老家的路好走,老家的泥土路绵软绵软的,这里的路面硬邦邦的,村头街口也缺少点离离别别、翘首期盼的情调。最喜欢的是城里路边的风景树和绿化带,主干又高又粗,下面鼓鼓的上部较细的,叶子又宽又大的那种树被称作“大王爷”,典型的热带树种,很漂亮,也很有气派。路中间和立交桥下有绿化带,有些十字街心也有,栽着叶片长长的矮脚植物或者五颜六色的花,艳丽而充满生机,给人美好的甜蜜的遐想。(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