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号发信,省委书记批阅;部长省长来了,这个村庄发生什么事?

(2017-06-29 18:16:27)

公号发信,省委书记批阅;部长省长来了,这个村庄发生什么事?
部长省长来到了我们村!


公号发信,省委书记批阅;部长省长来了,这个村庄发生什么事?

洪巧俊

昨天,我们村庄沸腾了!

有史以来,我们村庄来了这么多官员,从国土部长姜大明,到江西省副省长,还有鹰潭市委书记、余江县委书记……

公号发信,省委书记批阅;部长省长来了,这个村庄发生什么事?
老伯在向来宾说我们村庄的变迁。

有人说是巧哥的文章把他们吸引来了,也有人说是巧哥在公号给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的那封公开信在“发酵”。

这个巧哥无法断定,但巧哥能肯定的是我们村的宅改与新农村建设是非常捧的,是全国也难以找到的宅改与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有经验、有事迹,更有生动的故事。尤其是余江县的宅改探索出了一条让全国可借鉴、可学习的好路子。

公号发信,省委书记批阅;部长省长来了,这个村庄发生什么事?
     我们村庄修复后的古井。


不错,我通过3次去家乡余江调研,总结了余江县宅改中的许多新亮点,写了一系列余江宅改、新农村建设、保护老房子等系列评论,其目的就是推介“余江经验”,农民的事让农民自己办,尊重农民意愿,不再出现赣州的“明经国事件”,减少农村的不和谐,促进乡村社会稳定,这也是我这个长期关注三农的人最应积极做的。

巧哥写的《一位三农学者致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的公开信》,是65号发在巧哥公号(hqj1578)的,发出的时间是下午4点半左右,出乎巧哥意料,一是该信十万+,二是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当天对这封信作了批阅,并把该信转省委农工部、省国土、建设、文化厅的“一把手”。

一封在个体公号发的公开信,省委书记批阅,这应是前所未有的。说明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的领导干部已经熟知运用现代技术来倾听民声,掌握舆情。从鹿心社书记当天对这封信批阅,也看得出他工作雷厉风行,重视民情民意。

十万+《一位三农学者致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的公开信》,并不是巧哥公号(hqj1578)阅读量最高的,巧哥写屠呦呦一文达到了80多万阅读量。但至少说明网友是很关注这实施的“一户一宅”制,关注农村拆空心房,老房子是乡愁。我在该信中写道:古建筑老房子,是存放人们内心深处对家园的依恋,寄托对诗意栖居的渴望,尤其是对游子渴望。殊不知,建新拆旧的过程中,被毁坏的历史文化,正是游子的根,也是我们的根。当老房子没有了,古树没有了,童年的记忆也没有了,乡愁也就不再有了。所以,江西应尽快出台措施,保护古建筑,让古民居不再流失到省外。建议总结余江宅改与保护古建筑的经验,在全省大力推广。

此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一块田畈,土地是肥沃的,但由于种庄稼的人种法不一样,结出的果实也就不一样。这是我对江西实施“一户一宅”制的评价。”这也是吸引读者,触动网友心弦的。

在这封信中巧哥以自己耳闻目睹,亲身感受来描术,比如写我们村庄:

我们村的乡亲父老看到邻村下万村实施"一户一宅",搞新农村建设,村庄大变样了,脏乱差不见了,环境优美了,看得乡亲们心里痒痒的,羡慕嫉妒恨。羡慕嫉妒恨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撸起袖子大干,才能真正改变。于是他们自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由理事会牵头开展“一户一宅”与建设新农村。村里人告诉我,他们要打造出一个“和谐洪家、文明洪家、生态洪家、书香洪家”。这个曾经的上访村、问题村、不和谐村,多年前,因建设高速公路征地分钱,闹得四分五裂,吵骂打架、到北京告状上访,围攻乡干部……由此成了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没想这个曾四分五裂、最不团结的村庄,如今却在同心齐力建设自己的村庄。

公号发信,省委书记批阅;部长省长来了,这个村庄发生什么事?
这是我们村庄的文化广场,夜幕降临,乡亲们在这里跳舞。旁边还有在建文化活动中心与图书馆。

这封信还突出了余江县的做法,如“农民的事就该让农民办”, “空心房”要不要拆?怎么拆?为老房子挂着“保护牌", 等,提出了农民的事政府不能越俎代包,不能采取“运动式”,尤其是强拆。这些都是大家很关注的。

 公号发信,省委书记批阅;部长省长来了,这个村庄发生什么事?

我们村庄的进村口

 

 请关注洪巧俊微信公众号“hqj157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